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选择题题型专练3(三)因果、目的类(含解析)

(江苏)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选择题题型专练3(三)因果、目的类(含解析)

(三)因果、目的类(建议用时:25分钟)1.(2019·常熟月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但在商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中,迁都的次数在六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有经常狩猎的记载。

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 )A.商朝游牧习俗浓厚B.商朝贵族经常狩猎C.商朝都城一直不固定D.商朝统治者不重视农耕2.(2019·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联考)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3.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

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4.(2019·镇江高三验收考试)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和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B.新农作物在江南引种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D.北民因动乱大批南迁5.(2019·盐城三模)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6.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民众热衷于追逐奇装异服潮流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7.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

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

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8.(2019·太原一模)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

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C.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D.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9.(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

清政府此举意在( ) A.获得西方列强支持B.维护专制统治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瓦解革命阵营10.(2019·济南二模)第—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400多人,到1920年猛增到1 600 人左右。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社会稳定B.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C.巴黎和会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D.山东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恶化11.(2019·湛江模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不断向苏方强调日本对苏联也具有重大的也许是更大的威胁。

政府要员陈立夫在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的谈话中也表示:“中国是日本进攻的首当其冲的目标,而苏联则是第二个。

”这种做法旨在( ) A.塑造中国积极抗战的形象B.提防日本对苏联的侵略C.为中国的持久抗战做准备D.赢取苏联的同情和帮助12.(2019·扬州三模)下图是1945年8月—1947年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据杨荫溥《民国财政史》)。

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日本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13.(2019·泰安二模)近代以来,随着政治革新和文化启蒙的开展,面向大众的“送字下乡”逐渐成为政治和知识精英的一种共识,参与扫盲的主体有西方传教士、民间知识分子以及国共两党。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B.改造社会,救亡图存C.民众是政治社会生活的主体D.宣传民主科学,消除愚昧迷信14.(2019·徐州重点中学联考)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提出,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包括调整现有企业的隶属关系,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

上述文件的通过是为了( )A.改变国民经济的落后面貌B.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C.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15.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B.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D.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16.梭伦改革时强调,“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影响梭伦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雅典公民国家观念增强B.全民平等的民主制度C.财产等级制的严格限制D.改革初衷和阶级地位17.(2019·淄博三模)就家庭规模来说,早期罗马人不管社会阶层高低,都喜欢一大家族人生活在一起。

但公元前2世纪以后,家庭结构简化,人口规模缩小。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扩张助推经济发展B.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C.公民法加强了产权保护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18.(2019·华中师大一附中押题考试)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

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

英王意在( )A.加强专制王权B.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C.打击教会神权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19.在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的权力;1787年联邦宪法也通过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了全方位约束。

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B.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C.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D.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20.192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一个“贡税论”,就是说农民除了要交给国家的粮食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

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B.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C.优先发展重工业D.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21.(2019·连云港三模)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

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 508万人增加到5 105 万人。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B.中产阶级出现C.大众教育普及D.科学技术进步22.20世纪中期前苏联赫鲁晓夫执政,首先从农业方面进行改革,扩大农场的自主经营权,并提高农产品价格。

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A.否定斯大林工业化模式B.农业衰退引发农民不满C.农业衰退影响了工业化D.国外对粮食的大量需求23.(2019·苏州高三质检)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等国都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能源出现危机B.市场作用发挥失灵C.凯恩斯主义的缺陷D.全球“冷战”的影响24.(2019·临沂调研)《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

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 A.两极格局B.国际恐怖主义C.国际政治旧秩序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三)因果、目的类1.解析:选A。

迁都频繁、“经常狩猎”都是游牧习俗的体现,故选A项;材料中讲到商朝有经常狩猎的记载,不只局限于贵族,排除B项;盘庚迁殷后,商朝都城基本固定下来,排除C项;从“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经常狩猎”不能得出统治者不重视农耕,排除D项。

2.解析:选C。

由材料“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可知,分封制使得南方汉水流域深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推动了族群的融合,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周文化对周边的影响,而宗法制度主要是解决贵族内部的矛盾,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不明显,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战争因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的影响而非礼乐制度,排除D项。

3.解析:选C。

孔子地位由凡入圣,主要是汉武帝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地位提高,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故选C项;“仁政”是孟子的观点,排除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主要还是由于经过改造后的儒学思想官方化,排除B项;经学之士推动有促进孔子神化的作用,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

4.解析:选D。

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和南宋三个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农民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大批农业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D项正确。

5.解析:选D。

根据材料“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可知,唐诗特点的形成与开放包容的理念和注重艺术的规矩法度有关,宋诗特点的形成与以文治国,理学兴起相关,故选D项;君主的喜好不能整体上影响文学的走向,排除A项;中枢权力主要目的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文学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战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

6.解析:选D。

据材料“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并结合所学南宋商品经济活跃可知,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故选D项;南宋时期,商人的政治地位仍旧低下,排除A项;材料“有一等晚年后生”说明是部分变更,没有形成社会潮流,排除B项;理学强调三纲五常,限制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

7.解析:选D。

根据材料“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可知,明清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园林建设,故选D项;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文化活动重要载体的园林无直接关联,排除A 项;明清之际思想专制也进一步强化,排除B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就已经完成南移,排除C 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