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里哪些有图腾?听说中国姓氏在古时候都有图腾,就像一样权利的游戏里面一样?姓氏图腾,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
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以下就是我国姓氏图腾以及这些姓氏起源的传说。
朱姓图腾是朱国的国徽,是邹屠氏蚩尤的故地。
朱是用蜘蛛作图腾的,因为伏羲句芒曾经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而发明了八卦和罗网。
朱襄氏是朱姓的始祖。
王姓是远古三苗之一的柯约耶劳的族称。
周天历度称“盖天图”、“浑天图”。
王姓是首创这种天文历法文明的氏族之一。
张姓是炎帝共工氏的文明创造的图腾标志。
刘姓是燧人氏魁隗氏炎帝神农氏族的系的鸺鹠族的族称。
秋门为今作“酉”,由祝融氏的“郑”姓所主管掌握。
陈姓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后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
树立“扶桑”或“扶木”的地方为陈,古代有陈仓、陈留、陈等,它们都是天文观测中心,也都是当时陈的首都或京城。
杨姓是远古三苗之一柯挪耶劳的族称,为现代杨姓苗支,他的祖先是兵主蚩尤。
赵是东夷民族少昊族团的一支伯赵氏的族称。
因为秦(赢)姓的祖先受封于伯赵氏的旧地,他曾为周幽王驾车有功,赐地在赵,所以“赵”、“肖”“御”又为一字。
造父祖为皋陶,皋陶以玄鸟“伯赵”为图腾,故赵父从“肖”图腾。
黄字的初文(最原始的本字),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上面的一横是玉衡,下面是二系垂。
中间的璧,古代又叫“璜”。
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它就是“璜”字的初文。
可见,“黄”的最原始意思是指佩玉,在商、周青铜器文中,凡言赏赐佩玉,均用“黄”字。
周姓本是周族人的族称,这个族称图腾记载了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传说。
周人的始祖弃刚出生时,他的母亲以为不吉祥,把他丢弃在冰上,被一只大鸟所救才得以不死,他的母亲感到非常奇怪,又把他抱了回来,后来,弃成为周人的农业始祖后稷。
“周”与“稷”都是大鸟救弃的图腾记述。
古文“周”是鸟和“田粟”的合文。
分享寂寞的红酒头条号作者12-02 11:40 1赞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
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
再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
又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
至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更多。
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
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
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人民,至今仍保留了丰富而又历史渊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猪日赶猪街。
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保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
然而,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护。
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
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
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
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
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
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
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
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
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
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
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野猪神是北方狩猎民的崇拜对象,在满族中列为大神,说它身比山高,鬓毛如林,山里的沟谷都是它的獠牙所害,是部落守护神。
把牛视为远古创世神兽的有纳西族。
在纳西族书中记述了这头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顶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摇地动,由纳西族人始祖开天七兄弟和开地七姊妹将它杀死,用牛头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头,肋祭山岳,血祭江河,肺祭太阳,肝祭月亮,肠祭道路,尾祭树木,毛祭花草。
于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清静世界。
从此,牛才作为神圣物用来做祭圣物,用来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牺牲供品。
纳西族十分崇敬牛神。
对马的崇拜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与游猎民中。
保安族中流传有雪白神马的神话。
满族有供奉马神习俗,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仪和修建马神庙的记述。
达斡尔族人称神马为“温古”,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可随处吃、走,不准人驱赶,甚至可以在田中随意吃秧苗。
神马多为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志。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呢?有李、王、张、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李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图腾是氏族的族徽,它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
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
评论分享7赞踩这个问题要追溯到中国的姓氏文化起源,正好优尼客上个月替一个家谱传记机构发表过几篇文章。
通过整理大量的文献,我知道了原来中国第一个姓氏是风姓,是女娲和伏羲创立的,下面跟随优尼客了解一下关于姓氏图腾的科普。
【姓的起源探悉】当人类还处在猿类的时期,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人们普遍过着山居野外、群居杂婚的生活。
所以,处于蒙昧阶段的人类根本没有所谓的“姓”。
当历史进入母系社会初期,人们逐渐排除和禁止了氏族内部的性关系,开始实行氏族外婚制。
每一个氏族在和其他氏族通婚和交往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有一个名称作为区别和标示,于是就产生了族名,这就是原始的“姓”。
根据《白虎通义》记载:“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当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中讲到:“古之所谓姓,即近世史家所称原始氏族制也。
而母系氏族为最先,每一母系氏族,必有名号以相区别,此乃姓之所由兴,故姓字从女也。
”可见,原始的“姓”与当时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单位“氏族”相对应,同时也是与人类社会早期的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相对应的。
母系氏族是比较合理的,一个妈妈生的下一代是一个族群,这个不会有错误。
我也比较支持这样的族群分类方法。
女人生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要姓男人的姓?或许远古时代的人更加聪明,研讨出来的方法是最正确的方法。
母系氏族如果沿用到今天,寻根问祖会容易很多。
了解一个孩子是哪个女人生的比了解孩子父亲到底是谁要容易一些。
社会的发展因“婚姻有别”而产生了原始的“姓”,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历史传说中得到印证。
伏羲、女娲兄妹俩是最早使用姓的人,为“风”姓。
汉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齐世篇》中曾说,伏羲之前,人们相当质朴,一般过着“群居野处”的生活,“知其母不知其父”,到了伏羲时期,人们走出了蒙昧时代,“知(智)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这表明在伏羲之前实行的族内群婚制。
伏羲、女娲之后,开始了族外婚,同时也禁绝了兄妹通婚。
《竹书纪年》记载女娲氏与伏羲同母,女娲“佐伏羲以重万民之别,而民始不渎”。
这里所说的“别”即“别婚姻”,“不渎”即指“畏敬渎”,也就是说人们开始禁绝兄妹间习以为常的血亲杂乱性行为,认为这是对神灵的亵渎,这表明此时有了乱伦的道德观念。
伏羲和女娲为我们建立了良好的氏族文化,我们只知道女娲造人,但不知道他们建立了人类的最早文明。
如果有姓“风”的可以告诉大家,你们是中华第一姓!伴随着氏族的不断分化繁衍,在原始“姓”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了许多新姓,如皇帝二十五子分别为十二姓就是一个例子。
根据《国语》记载:“皇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腾、箴、任、荀、僖、姑、儇、衣是也。
”那么如果您是这十二个姓氏的人,可以自豪的对别人说,你们的姓氏自皇帝时代就有,就起源来说是姓氏鼻祖。
关于“姓”的来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说法。
一种是“图腾说”,认为姓与图腾有关。
另一种是“地名说”,认为姓是得姓者所居之地名。
所谓姓的来源,其实是“姓”的取名方式。
“图腾”是Totem的音译,来源于北美的0jibwa族,意义为“超自然保护神及其亲族”,实际上是指一个宗族的徽号、氏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