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运动中的使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运动中的使用


❖ 电刺激时,阈值低、直径大的神经纤维首先发生反 应,随着刺激强度的加大 ,直径小的神经纤维才起 反应 , 这与其支配的肌肉密切相关。
肌肉纤维根据其收缩特性分为快肌纤维 (Ⅱ型 纤 维 ) 和 慢肌纤 维 (I型纤维 ) 。
快肌纤维 的特点是收缩快,但抗疲劳性差, 一般由较大 直径的神经纤维支配 。慢肌纤维的特点是收缩慢而持续, 抗疲劳性强,一般由直径较小的神经纤维支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在运动中的使用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康复科
❖ 1.有什么作用? ❖ 2.为甚么会有这个作用? ❖ 3.怎么更好的应用? ❖ 4.什么病人适合做?
一、定义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简称NMES)是应用低 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 动功能的方法。
100Hz:刺激感觉神经
❖ (三)波宽:每个脉冲出现的时间,包括 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
I. 对引发肌肉运动收缩波宽的设置很重要。
II. 要引起组织兴奋,脉冲电流必须达到一定 宽度。
III. 在固定的刺激强度 之下脉宽越大, 总刺激量越大。
❖ 理想的波宽为 200 ~ 400 μs 。
由于直径较大的神经纤维更容易被激活,当 脉冲宽度较低时,直径较大的神经纤维首先 被激活,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直径较小的 神经纤维也被激活。因此随着脉冲宽度增加, 被激活神经纤维的总数目增多。
❖ 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和肌肉收缩:
可简述为兴奋→突触小结→突触小泡释放乙 酰胆碱→乙酰胆碱与运动终板上的受体结合 →终板电位→兴奋传导到三联管系统→肌肉 动作电位→整个肌原纤维兴奋→肌丝滑行, 肌小节变短→肌肉收缩。
四、生理和治疗作用
❖ 一、生理学变化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证明,肌肉受电 刺激收缩后,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和重 量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变丰富、琥珀酸脱 氢酶(SDH)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等 有氧代谢酶增多并活跃、慢肌纤维增多、并 出现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特征转变的现象。
电刺激时,快肌纤维总是先被激活。
动物实验证实,低频电流持续刺激快肌纤维可使其 生理特性向慢肌纤维转变,正是通过这样的低频电 流来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加肌肉抗疲劳性,增 强肌力。
❖ 二、治疗作用 1. 治疗废用性肌肉萎缩; 2.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作用; 3.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的恢复;
4.减轻肌肉痉挛; 5. 强壮健康肌肉。
(五)临床应用
❖ (一) 废用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于制动后和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后。最明显的改变是肌肉横切面积缩小, 但肌纤维数量不变。慢肌纤维比快肌纤维更 易发生萎缩。 大量的研究表明,NMES不能完全阻止、但 能延迟萎缩发生,能增强已萎缩肌肉的肌力。
❖ 治疗废用性肌萎缩的电刺激参数
严重萎缩 中度萎缩 轻度或无萎缩
三、生理及病理基础
神经肌肉兴奋的原理
❖ 1.细胞的兴奋性 在细胞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其 兴奋性产生明显的变化,即出现绝对不应期和相对 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无论刺激强度多大,细胞 都不能再兴奋。不同组织的不应期有很大的差异, 如神经纤维的绝对不应期为0.5ms,骨骼肌细胞为 2ms,心肌细胞更是高达200~400ms。
频率(Hz) 3~10 10~30 30~50
通电时间(s) 5
5~10 10~15
断电时间(s) 25~50 20~30 10~30
每次治疗时间(min)5~10 15
15
每天治疗次数 3~4
3~4
1~2
❖ (二)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 研究发现电刺激治疗偏瘫或颅脑损伤病人的 垂足时,于刺激停止后仍能持续一段时间病 人感到足背屈较容易完成。----易化发生
❖ 当脉冲宽度> 500 μs 时会激活感觉神经纤维, 此时患者会感觉疼痛。
❖ (四)通断比
通断比大都在1:1~1:3之间。通电时间愈 长,断电时间愈短,肌肉易疲劳。病情越严 重,所需的通断比和频率就越低。
理由:研究认为一定的刺激间隔时间可以恢复肌 肉与神经组织的细胞内外离子梯度和神经递质浓 度。因此适当的刺激间隔时间使神经肌肉系统得 到休息调整。
❖ 狭义:用低频脉冲电流(1~100Hz)刺激结 构完整的下运动神经元,激活或引起肌肉收 缩,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疗神经肌肉疾患的一种 治疗方法。
二、相关参数及其意义
❖ (一)波形 常见NMES的波形有两种:不对称双相方波 (阴阳极,小肌群)和对称双相方波(没有 极性,大肌群)。
❖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一般用指数波或三 角波
❖ (五)上升时间,下降时间
上升时间是指达到最大电流所需的时间 , 下降时间是指从最大电流回落到断电时所需 的时间,波升、波降通常取1~2S(小,动 作电位容易出现)。
❖ (六)刺激强度
强度应缓慢、逐步地增加(脉冲坡度),直 至受刺激肌肉达满意收缩 。
刺激强度过高会激活电极附近支配拮抗肌的 神经纤维,反而降低治疗效果,并且易导致 肌肉疲劳。
➢ 中频电流的频率大于1000Hz,脉冲周期小于1ms,
因此一个周期的电流不能引起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
只有综合多个周期的连续作用并达到足够强度时才
能引起一次强烈的肌肉收缩。
低频与中频的分界
❖ NMES所用的频率通常被设定在 15 ~ 50 Hz 范围内。
较低频率 (< 2 0 Hz ) 刺激所产生 的效应虽 然相应较小,但肌肉不易疲劳;较高频率 (>5 0 Hz )的刺激容易产生肌肉强直收缩 , 但肌肉易疲劳。
→ 能选择性只刺激病肌而不引起或 少引起感觉性反应。
❖ (二)频率(f):每秒钟内脉冲出现的次数,单位 为赫兹(Hz)。由于哺乳类动物的神经的绝对不应 期在1ms左右,相隔1ms以上的电刺激都能引起一 次兴奋,因此低频脉冲电流的每一次刺激都能引起 运动神经一次兴奋。
神经具有可塑性,通过肌肉再学习和易化, 神经能逐渐恢复功能。
❖ 用NMES来易化肌肉时,病人主动配合很重 要。电流通电时,病人尽量自己收缩;电流 中断时,病人放松肌肉 。
通过向中枢传入大量的本体、运动和皮肤感 觉信息,病人的主动配合,使中枢逐渐适应 这种输入信号,并且得到正确的反馈,促进 它的功能重组以及激活被封闭的神经通路, 帮助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