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_仲伟合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_仲伟合


向 : 翻 译 学 及 比 设了英语翻译专业方向,所培养的专业化翻译人
较文学,E - m a i l : 才受到社会好评。由本文作者之一仲伟合教授主
m u l e i 2 0 0 2 @ 持的口译教学研究项目“专业口译课程体系改革
。 与建设”荣获广东省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5
翻译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为翻译 专业教育从传统的外语教育中独立出来奠定了 理论基础。我们还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凝练 出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如下表所示:
顺序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 主要训练的时间 的特色 教学目标定位为培 自始至终体现这一理念
1 养翻译专业人才 打 好 两 种 语 言 基 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任务
1 外语专业人才≠翻译专业人才
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技巧、一种 艺术,是一种专业的交流工具。翻译人才的思 维模式与一般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别,需要 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过去往往把外语专业等 同于翻译专业,把外语人才误认为翻译人才, 忽视了翻译专业人才的专门性和特殊性。懂外
语,不等于是合格的翻译人才。因为: (1) 翻 译 专 业 人 才 不 仅 需 要 精 通 两 门 语
言,同时还需拥有广博的文化和百科知识以及 相关的专业知识;
(2) 翻 译 专 业 人 才 需 要 掌 握 各 种 翻 译 技 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操,内化为译者/译员的 自觉行为;
(3) 翻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清醒的译者角色 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 自觉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处乱不惊的心理素质等。
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设计中,我们注 意到,完整的翻译教育体系与社会上追求“立竿 见影”效果的、以考取证书为目的的短期培训有 着本质上的区别。翻译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 科,大学教育又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因此,作 为翻译教育体系内的各层次教学,都要体现从相 关的人文社会学科中汲取营养,上述4个模块16 个指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翻译教育体系的不 同阶段各有侧重。不仅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建设翻 译教育体系,而且各校还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培 养目标、师资特点等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形成各有特色的培养计划。
重口笔译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通过翻译学外语。翻译课是 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口笔译员。教学内
学习外语的辅助性课程或者是为学习外 容主要为口笔译技能训练以及相关的翻
语服务的专业选修课
译职业知识与训练
交流目的
用外语进行沟通交流
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
翻译标准
绝对忠实原文
满足客户需求
教师要求
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2 础,特别注重语言 的应用能力 强调双语转换能力 从第二学年开始
3 和口笔译实操能力 的培养 注重跨文化交际能 从第一学年开始
4 力的培养 着重译者能力和职 集中于高年级教学中
5 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着力提升学生的理 集中于高年级教学中
6 论认知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掌握 集中于高年级教学中
7 现代化的翻译工具 注重翻译职业观及 集中于高年级教学中
主题词: 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翻译人才;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08) 06-0004-05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文化的不
断进步,社会对高层次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量
作 者 简 介 : 仲 伟 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
合,广东外语外贸 专业翻译人员的需要,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

5.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

6. 职业道德与相关职业知识
能 人文素养 1. 政治思想素养 2. 创新思维能力
3. 中外文化素养
4. 团队合作精神
3 完整翻译教学体系的建设
经过上述分析,不仅可以明确翻译专业与 外语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教学需求和不 同的知识与技能构成,而且可以为教学大纲、课 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将上述研究成果运用于翻译教学中,从英语 专业的翻译课程开始,发展出翻译方向本科教 学,再到本科双专业的翻译实务教育,最终设置 独立的翻译本科专业,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不同类 型学生的教学计划,突出翻译技能训练和职业翻 译知识与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整合并完善翻译专 业口译课程体系,2005年广外获得广东省高等 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得两个大学教 学研究项目立项;2007年获得“英语口译(系列课 程)”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又获得全国翻译硕 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教改项目立项,形 成了以理论为支撑、以成套教材为辅助、以明确 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完整翻译教学体系。
鉴于对翻译专业人才的上述特殊要求,外 语专业原有的翻译课程(即教学翻译)或方向与 翻译教学在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如下表 所示②:
教学性质 区分点
教学翻译
翻译教学
学科定位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
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翻译教学
培养目标
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
培养合格的专业翻译人才
指导思想
重外语语言技能训练
目前国内翻译本科教学包括:(1) 翻译专业 本科教学;(2) 外语专业高年级翻译方向教学;(3)
4+0 / 4+1双学位/双专业教学。无论这三类教学 中的哪一类,都应以培养基本的翻译能力为主, 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教育主要完成语言板块、技 能板块、知识板块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其他两类 教学可以侧重不同的板块和不同的指标。上述三 类教学的对象及其要求的主要区别详见下表:
分项指标
翻 双语技能 1. 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译 专
2. 外语听说读写技能、母语写作技能 3. 双语演讲与辩论技能 4. 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
业 翻译技能 1. 口笔译操作技能

2. 翻译理论基本知识
需 相关知识 1. 所学语言国家概况
知 识
2. 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语言学基本知识 4. 外国文学基本知识
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
语言要求
强调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外语和母语应用能力并重
教学体系
封闭式(教师、学生),无偿
开放式(市场、社会),有偿
教学重点
学术训练+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译者能力+服务能力
注重语言转换的准确性,即译文和原文 注重翻译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译
在语言含义上的对应;注重单一语言现 文效果以及职业要求;注重篇章的整体
8 身心素质的培养
不同层次的翻译教学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和侧重点,上述培养特色可以在不同层面的教 学中得到体现。为了给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 置等提供理论依据,我们根据上述8个特色, 总结出翻译专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结构,分别由 双语技能、翻译技能、相关知识和人文素养等 4个模块构成,内容详见下表:
模块
象(字词、意群、句子),常常有句无章; 效果;注重过程(思维短路、逻辑失控、
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对完成文本的优劣进 似是而非等一切深层的翻译问题大都因
行点评);强调语言(语法)知识,偶尔也 不注重过程而成为顽症);强调相关知识
强调文化背景,不注重对相关学科和主 (专业表述方法)和术语,有的学科翻译
题的认识
培养翻译专业人才,首先要正确认识翻译 专业人才与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之间的区别。传 统认为,只要会外语,谁都可以做翻译。然而,
4
Nov. 2008 Vol.5 No.6 (General Serial No.26)
C
L
F
中国外语
2008年11月 第5卷 第6期 (总第26期)
几十年过去了,国家培养出大批外语人才,可是 合格的翻译人才仍然寥寥无几,无法满足社会需 求。这就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 养手段是否存在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讨论和研 究,我们终于认识到以下问题。
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供需矛盾越来
及翻译学研究中心 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翻译学逐渐获得认可
博士、教授、博士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翻译教学在现行教育
生 导 师 , 研 究 方 体制中赢得一席之地,也为高层次翻译专业人
向:翻译学理论与
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翻译专业人 才培养的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被提到议事
4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作为完整的翻译专业培养体 系,其中每个层次都应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 标,以及与之相应的培养重点。具体而言,就
Nov. 2008 Vol.5 No.6 (General Serial No.26)
C
L
F
6
中国外语
2008年11月 第5卷 第6期 (总第26期)
是参照翻译专业对知识与技能的模块划分,在 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地侧重培养不同的技能, 完成相应的知识和素质教育,形成本层次特有 的人才培养模式。
2 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外语教学在我国历史悠久,应用语言学在
语言学这个学科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外语教 学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助于认识翻译教学 的相关问题,也有助于帮助翻译教学完成初期 学生所需外语能力的训练。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广外课 题组借鉴国际翻译教学成功的经验④,提出并 实践了翻译专业教育理念,通过发表论文、出 版专著、会议发言等形式,让国内同行逐渐认 识到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重要性,及
口 译 教 学 研 究 。 日程上来,成为讨论的焦点。
穆雷,广东外语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外)自上世纪60年代建
贸大学高级翻译学 校起,曾涌现并培养出大批外语翻译人才。从上
院及翻译学研究中 世纪80年代起,学校着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心博士、教授、博 改革,不仅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设出系统的口译
士生导师,研究方 课程,开展同声传译教学,同时还在本科阶段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