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紫阳县夏秋季高温多湿,茶园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

同时,茶树经过春季生长和采摘,土壤和茶树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

因此,要使茶树在夏秋季继续保持旺盛生长,必须搞好茶园管理。

一方面保证多采夏秋茶,另一方面可使秋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积累增加,促使第二年春茶芽头的早生、快发,延长茶树的高产年限,提高茶叶产量,提高全年茶园的经济效益。

其主要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一、茶园耕锄
夏秋季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进行二次,第一次5月中、下旬,第二次7月上、中旬,耕深7至8厘米。

通过中耕除草,疏松采茶时践踏板结的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清除杂草,使茶树根系提高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力。

熟化土壤,加厚耕作层。

把表层较肥的土壤,连同其中的杂草,肥料、有机残落物翻入下层,供根系吸收利用。

秋季深耕改土:耕翻深度一般多在20至30厘米。

深耕能把浅耕不到的下层土壤翻耕疏松,从而大大改善通气透水状况,提高蓄水供肥供水能力。

深耕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雨季过后进行,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护根的目的。

条形茶园深耕顺茶行横向耕挖,泥土从下向上提,使茶行根颈部“上空下壅”。

浅耕培土:主要作用在幼龄茶园上,耕翻深度一般浅于10厘米。

其主要作用在于疏松茶园表层土壤,同时兼除杂草。

由于深度较浅,对茶树根系损伤不多。

幼龄茶园行间比较空旷,土壤直接受到日晒雨淋,容易形成板结层。

因此,在生产上,茶园浅耕于一年中就要多次进行。

二、茶树合理修剪
1、生产茶园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每年10-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轻修剪,在原剪口上提高3~5厘米剪去蓬面枝叶(或从蓬面往下压5-8厘米)为度。

中小叶种茶树轻修剪的形式,蓬面以剪成略弧形为宜,这样可以增加采摘幅的宽度,对提高单产有利。

经过轻修剪可以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密度,增强茶树长势。

(2)、深修剪:每年5-6月或9-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梢,以剪除“鸡爪枝”层为度。

经深修剪后的茶树,以后仍要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年限。

2、衰老低产茶园的重修剪和台刈。

(1)、重修剪:每年的5-6月或9-10月对育牙能力弱,对夹叶比重大,两轮间歇期长的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进行重修剪,:以剪去原树高的1/3-1/2(离地高度30~50厘米)为宜。

过轻,效果不显著;过重,树势恢复慢,影响产量。

重修剪时要注意留下粗壮桩头,剪除干净细弱枝条,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2)、台刈:春茶结束后对未老先衰严重与极度衰老的茶树进行台刈,一般以离地5~10厘米为宜。

台刈时要注意留下粗壮桩头,剪除干净细弱枝条,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重修剪或台刈后的茶树应及时亩补施30-40公斤尿素,促发新梢,适时修剪养蓬,杜绝恶性早采,防治病虫,经过2-3次修剪或打顶采摘,恢复树势。

把树体培育成树高80-100cm、树幅110-120 cm的标准树型。

3、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为了抑制幼龄茶树主干的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增加骨干枝数量,迅速形成健壮的具一定高幅的采摘面,因此在茶树幼龄期,必须进行三次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扦插苗移栽后进行。

当移栽苗高达25厘米以上时,在离地面15厘米处,留1~2个分枝,剪去顶端新梢.部分茶苗高度不足25厘米时,可留到5月中旬剪。

修剪工具宜用锋利的整枝剪逐株修剪。

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要平滑。

第二次定型修剪在每年2-3月或10月左右,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厘米左右,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树高度为30厘米左右。

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
展,同时剪去根颈处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

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5厘米,即离地面45厘米左右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将根颈和树蓬内的下垂枝、弱技剪去,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三、合理施肥
1、夏季茶园的追肥:夏季追肥以选用高氮快速品种为上。

夏季追施氮肥,能增强茶树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抑制生殖生长,加速营养生长,促进产量增加并提高芽叶氨基酸含量,降低酚类物质含量,对提高绿茶品质有良好作用。

常用的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硝酸铵和含氮量较高的茶叶专用复合肥,都是茶园夏季追肥的好品种。

夏季追肥用量约占全年施氮量的25~30%,即夏季第一次追肥(5月中下旬),占全年施氮量10%;夏季第二次追肥(6月下旬~7月上旬),占全年施氮量的15~20%。

两次分别亩施50~100kg。

2、秋季茶园重施有机肥: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结合茶园深耕,施入全年施肥量40~5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肥料以饼肥、人粪尿、堆沤肥、猪牛栏肥、土杂肥、塘泥等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复合肥等,在施肥中要做到“早、深、足、好”四个字。

早:就是基肥施用时间尽量要早。

早施基肥,有利茶树抗寒和提早萌发。

一般在寒露前后可进行茶树秋施基肥,早晚不超过立冬。

一些高山茶园因气温低应早施。

深:就是肥料要适当深施。

生产上要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20~30厘米。

足:就是施足基肥,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

成龄采摘茶园,结合茶园深耕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如用饼肥作为基肥,每亩不少于150千克,同时施入磷肥(过磷酸钙)25~50千克,钾肥15~25千克。

好:就是基肥质量要好。

基肥中可掺些含氮量高的有机肥料。

四、病虫害防治。

1、茶毛虫: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4~5月,6~7月,8~10月。

一般以春、秋两季发生重。

幼虫老熟后在茶丛根际落叶土表下结茧化蛹。

3龄后开始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叶片呈缺刻。

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下或浅土中结茧化蛹。

成虫有趋光性。

最好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

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25%亚胺硫磷乳剂、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

2、茶蚜虫:以成、若虫群集在芽梢和嫩叶背面刺吸茶树汁液,致使新梢发育不良,芽叶细弱、卷缩、并排泄“蜜露”诱致烟煤病。

蚜群随芽叶采制成干茶,汤色浑暗,略带腥味,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4月中下旬是发生高峰,危害第一批春茶。

防治方法:(1)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抑制蚜虫大发生。

(2)药剂防治可喷40%乐果、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

3、茶小绿叶蝉:成若虫刺吸树芽叶汁液,雌成虫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芽叶丧失水份及养份。

芽叶受害后,凋萎变红甚至枯焦,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

每年的5月中旬为第一次高峰,9月中上旬为第二次高峰。

新茶园用吡虫啉3000倍喷洒,老茶园用吡虫啉2000倍及抗蚜威3000倍轮换使用或用苦参碱8000倍,或者1%百部楝烟乳油800倍,早晚各喷一次,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4、茶饼饼:主要发生在新梢和嫩叶茎上,初期为淡黄绿色带有红色小斑点,慢慢扩展成正面凹陷,反面凸起的圆形饼状病斑,病健分界明显。

此病系低温高湿型,台刈抽新梢多茶园,高山雾重茶园发病重,凹地茶园发病也较重。

适时耕除,增施磷钾肥,有机肥,增强茶树抗性。

结合采茶和冬管清除病叶,发病茶园,采茶季节用15%粉锈宁300ppm(3克兑10公斤水)或25%萎锈灵100ppm(1克兑10公斤水)喷洒,每隔10天喷1次,连喷两次。

非采茶季节用0.2~0.5%硫酸铜液喷洒。

5、茶炭疽病:此病发生于当年生的成叶上,从茶叶边缘或叶尖开始为浅绿色半透明状,慢慢扩展成褐色的不规则斑,最后变成灰白
色,病健部分界很明显。

病斑正反面均有许多细小黑点。

此病为适温高湿型,河边茶园,阴雨天多的茶区易诱发此病,5月为此病的高峰期。

偏施氮肥,台刈抽生新梢多的茶园,扦插苗圃发病较重。

发病茶园,在采茶季节可用甲基托布津8000倍或可杀得500倍,每隔10天喷一次,连用两次,停采后,冬管期间可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喷洒。

6、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发生于成叶或老叶,自叶尖或叶缘产生黄绿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成半圆、近圆形或不整形的、具有不甚明显的轮纹,褐色与灰色相间的病斑,病斑正面散生黑色小点。

此病为高湿高温病害,7~8月为发病高峰期。

土层浅,土质粘,易遭日灼伤的西坡地,排水不良有积水的茶地或苗圃都易诱发此病。

发病的茶园用50%托布津800倍或多抗霉素100ppm(1克兑10公斤水)喷洒。

苗河乡农综服务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