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1、凡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经病人及家属签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
2、对初次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人,治疗前应详细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对长期维持性透析的病人,每次治疗前,询问前次透析后的反应、饮食、干体重及用药情况,并测体重、血压,检查心肺情况等。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室内必须备有常用的急救器械及抢救药品,并定期检查,及时补充。
4、透析记录应完整、准确,各项资料应妥善保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物品陈设规范,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本室工作人员入内须更衣、换鞋,操作时洗手并戴口罩。
血液透析室医师工作职责1、接待病人,做好体格检查,了解病人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及体重情况。
根据病情下达透析处方及其他医嘱。
2、透析过程中记录病情变化,随时做出处理。
3、血液透析结束后书写透析记录。
4、按相关规定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5、进行特殊治疗前,负责人与病人及家属谈话并做好记录,嘱其签字。
6、定期督促患者行常规检查,做好病人随访复查。
血液透析室护士工作职责1、在医师和护士长指导下工作,做好血透前的准备工作。
2、透析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病人,如有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3、认真执行透析中标本的采集送检、输液、输血、用药及肝素追加等医嘱。
4、透析结束后,完成透析记录;做好血透机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检查补充血透的药品和器械。
5、督促卫生员搞好室内卫生,关好电源、水源及门窗。
血液透析室技师工作职责1、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工作,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2、定期检查血液透析机、水处理等设备的完好情况。
3、发现机器故障,随叫随到、立即维修。
4、经常清理各种机器管道,保持管道清洁。
5、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维修的详细记录。
6、认真做好仪器设备保管工作。
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1、血液透析室应设普通透析治疗区和隔离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应有隔离标识。
2、所有透析治疗区应通风良好,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60分钟。
3、透析治疗区内应当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及手消毒剂。
4、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手套、口罩、工作服。
5、HBV、HCV、梅毒及HIV感染患者应当在隔离透析治疗区分机透析。
不具备条件的医院可将感染患者转至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专科医院透析。
6、隔离患者使用的设备、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不得与普通患者混用。
7、污物处置间上下水设施,清洗消毒抹布与拖把的水池应以高低加以区别。
8、两班之间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9、透析机、透析室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所用消毒剂性能应与血透机外表材质相适应,防止腐蚀发生)。
10、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
(消毒方法按透析机厂家出厂说明进行消毒。
)11、治疗室、办公室、透析治疗室(分区使用)等区域抹布。
拖把分开使用、分开放置。
12、拖把、抹布用后可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min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3、加强对病人的感染监控,随时注意病人体温、脉搏的变化及有无感染的征象,疑有感染立即送检标本或局部培养,出现感染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以尽早确定诊断并上报。
透析液、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1、每天对透析用水进行电导率检测并记录,电导率≤10µs/cm。
2、透析液、透析用水每月进行细菌监测,细菌数<200cfu/ml,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监测1次。
3、透析液、透析用水每季进行内毒素监测,内毒素<2EU/ml,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监测1次.4、软水硬度、游离氯每周至少监测1次。
5、化学污染物监测每年至少1次。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1、对所有初次透析或由其他医院转入的患者,透析前必须做乙肝。
丙肝、HIV及梅毒等病原学及肝功能检查,并于第3、6个月再次复查相关指标。
2、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病人,每半年复查乙肝、丙肝标志物1次。
3、有输血及输血制品史者,输入后第3、6个月复查感染指标。
4、血液透析室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当地疾控部门。
5、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病人时,必须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院领导报告,并做相关检查,积极查找感染源。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1、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侯群相似的感染病例现象,应考虑有医院感染暴发可能。
2、出现暴发时应在2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如怀疑传染病时应及时上报传染病报卡。
3、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时向医院领导进行汇报,并同时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进行通报,以协调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一旦确认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1、进入人体组织。
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品、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在卫生厅统一招标网上采购。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工作鞋。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明显污染时洗手,没明显污染时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4、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
5、及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备案,并进行经血源性传播的疾病检查和随访。
6、血液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监测。
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血液透析医护人员必须参加省级血液透析知识培训,在三等甲等医院血液透析室进修3个月方可开展血透工作。
2、血液透析室医生、护士、工作人员必须学习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理论等知识。
3、熟练掌握本院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
血管通路预防感染控制制度1、注意内瘘部位皮肤消毒。
2、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及手套。
3、穿刺针应严格做到一人一用。
4、每次透析穿刺宜更换穿刺点。
5、透析结束时,压迫止血需注意无菌操作。
6、注意包扎动静脉瘘的感染伤口,以免污染内瘘。
7、插管部位视病情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同时检查局部有无红肿、压痛和炎性分泌物。
8、透析导管连接动静脉血路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防范管路滑脱制度1、提高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防止管路脱落预防措施:各种管道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同一部位多根管道要有标识,摆放位置妥当。
护士经常巡视病人,做好病人管路交接。
定期更换,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2、一旦发生管路脱落,应立即采取措施,报告医生,妥善处理并详细记录。
血液透析上机操作规程1、开主电源开关,将透析液吸管分别与透析液A、B桶联接,开机自检。
2、安装透析机器及透析管路至透析装置上。
3、用生理盐水预冲透析管路、透析器膜内气体,生理盐水流向为动脉端—透析器—静脉端,血泵速度80—100ml/min。
4、将泵速调至200—300ml/min,连接透析液接头与透析器旁路,排净透析器膜外气体。
5、根据医嘱设定治疗参数。
6,、无菌操作下穿刺内瘘动静脉,接通动静脉穿刺针与血液管路各端口,检查血路通畅性,固定稳妥。
7、开血泵由80ml/min引血,患者无不适反应后调至200—300ml/min,开始血液透析。
8、再次检查治疗参数,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固定方法是否正确、血液管路通畅性。
9、测量病人血压、脉搏有无异常,做好透析记录。
血液透析回血操作规程1、总脱水量达标,治疗时间已到则可以回血,按停止键。
2、关血泵,用盐水行动脉端回血,待管内血液冲净后夹紧动脉端;打开血泵,设置血流量100ml/min,用生理盐水行静脉端回血,待透析器、静脉壶、静脉端冲净血液后,夹紧静脉端,关血泵。
穿刺点纱布压迫,拔针,固定。
3、卸下血液管路和透析器,旁路归位。
4、拔掉透析液吸管,插回透析装置上A、B口,开始自动冲洗、消毒透析机装置。
血液透析设备使用、维修及保养制度1、血液透析设备的使用、维修及保养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
2、透析机参数的设定应由有经验的血液透析医生制定和更改。
3、每次治疗时,在患者的透析治疗记录单上记录机器编号和使用情况。
4、血液透析机每次使用后进行水路消毒,血液透析机、水处理机按厂家说明进行消毒、维护及保养。
5、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及时与技师联系,必要时应更换备机或提前下机。
6、工程人员每次维修或排除故障后,及时记录,内容包括设备型号、编号、故障现象、时间等。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编号时的应急程序1、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3、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人员抢救工作紧张时则由医务科或总值班负责通知患者家属。
5、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程序1、发现管路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更换管路或排空管路内残余空气,阻止空气输入体内。
2、将患者置左侧头低脚高位。
3、通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6、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时的应急程序1、发生后立即抢救,同时设法通知值班医生,必要时通知上级领导。
2、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由医务科或总值班通知家属。
3、如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应等家属到院后,再通知相关部门将尸体接走。
4、做好病情记录及抢救记录。
5、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
患者坠床/摔倒时应急程序1、患者不慎坠床/摔倒,应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2、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诊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3、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5、遵医嘱开始必要的检查治疗。
6、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7、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程序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包括:(1)告诉患者停水时间,通知来水后再行透析治疗。
(2)给患者备好使用水和饮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热水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使用水。
2、突然停水时,白天与总务科联系,夜间与院总值班联系。
3、加强巡视,随时解决患者饮水及用水需求,如时间过长则为患者做好解释并结束透析治疗。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程序1、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手电筒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力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通知患者来电后再行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