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稿子

我国汽车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稿子

摘要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汽车产销量几乎每年都登上一个新百万辆台阶,特别是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达到880万辆,进入世界汽车产销大国行列,汽车产业地位日趋重要,对国民经济发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走出去”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国际竞争里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可以说,我国汽车产业所蕴涵的巨大潜力正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发动机”和“加速器”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增强。

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量自2003年以来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然而,从中长期发展前景来看,我国汽车产业要实现由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固的转变还面临着强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在出口过程中,我国汽车工业的诸多问题也正在浮现,五低——低档车、低价格、低端市场、低利润、低质量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

不仅如此,国内汽车出口,还要面对国外市场严格的技术、油耗、排放等诸多标准的考验,而一些标准又往往和知识产权保护一道,成为发达国家阻挡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天然屏障,甚至成为设置非关税壁垒及阻止高新产品生命同期向发展中国家转化的一种手段。

本文通过对国际汽车市场的特征和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相关数据为基础,并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我国汽车在对外贸易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所处的劣势,从而为我国汽车产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汽车出口国际竞争力技术自主品牌售后服务2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2.1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良好2.2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2.3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3 国际汽车市场的特征3.1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已接近饱和3.2新兴汽车市场绝对份额少3.3全球化进程加快3.4节能型汽车备受青睐4 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4.1汽车整车出口量增多4.2汽车零部件出口量大幅增长4.3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4.4汽车出口地区多元化4.5部分出口汽车档次偏低5 我国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5.1国际竞争力不强5.2缺乏自主核心技术5.3出口结构不良5.4售后服务不成熟6 改善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的建议6.1实施公平而有效的竞争政策6.2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6.3培育品牌6.4完善售后服务7 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汽车产业是现代工业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产业,也是决定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产业。

在当今世界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都无一不是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许多汽车公司都排在重要位置。

我国是一个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汽车产业是一个经济规模大,设计效果广,对国民经济具有很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汽车产业非常重视,多次提出要把汽车产业建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次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发展汽车产业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推动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而且有利于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出行的舒适性。

因而,能否很好地解决我国汽车出口中存在的问题,甚不仅影响着人民的切身利益,甚至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际汽车市场的特征和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相关数据为基础,并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我国汽车在对外贸易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所处的劣势,从而为更好地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

02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2.1 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良好首先是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十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累计生产汽车2,085.1万辆,累计销售汽车2,086.2万辆。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量仅为206.82万辆,2005年的汽车总量是2000年的2.76倍。

2000年汽车工业的轿车产量为60.74万辆。

2005年轿车产量是2000年的4.56倍,2005年汽车工业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888万辆,占世界产量的12.2%。

1990—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及在世界汽车产量的占比单位: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8)其次是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量中,载货车、客车、轿车的比例分别为36.35∶34.28∶39.37。

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量中,载货车、客车、轿车的比例分别为30∶24∶26,载货车的比例明显下降,乘用车的比例明显上升。

2005年轿车在汽车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到47%,轿车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增长率上都是汽车工业中提高最快的部分,我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正在迅速向以轿车为主体的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前三名汽车企业的产量为262.96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46%。

2.2 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就业,为国家税收做出较大的贡献,促进了技术进步以及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

具体说来,从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开始,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就开始不断加强,并已成为支撑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

1990—2006年间,汽车产业增加值在全国GDP的比例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0.65%上升至2006年的1.59%。

汽车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日益攀升,意味着在我国汽车产业正从以前的幼稚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预计到2010年汽车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末期,我国汽车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到2.5%。

由于汽车产业有着巨大的产业规模和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因此它不仅提供了很多直接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很大比例的间接就业。

在几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中,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业都拥有较大的就业人数,尤其是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

2.3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全球产业转移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2006年,我国的汽车产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同年,汽车销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一大潜力消费市场。

汽车产品大规模出口是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重要标志。

扩大出口有利于推动汽车生产企业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在国际竞争中提升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整车出口,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目前我国国产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汽车零部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出口以低端市场为主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3 国际汽车市场的特征3.1 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已接近饱和自1996年~2004 年底, 世界汽车产量一直在5200 万~6400万辆左右徘徊。

但由于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经饱和,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生产大国只能限量生产,而世界实际汽车生产能力己经超过6500万辆。

美国汽车生产能力1600万辆,而实际只能生产1300 万辆左右;日本1990 年汽车生产能力已达到1400 万辆,而实际近几年只生产1000万辆左右;德国汽车生产能力700万辆,而实际近几年只生产550 万辆左右。

从图1 我们可以看出在短期受市场发展空间的限制, 全球汽车产量的增速将滞后于GDP 增长。

资料来源:由《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整理而得。

3.2 新兴汽车市场绝对份额少2005 年,从全球市场份额看,通用、大众、丰田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14.9%、8.76%和9.29%,我国两个规模较大厂商:一汽和东风为0.98%和0.74%,相比较于通用、大众、丰田来说全球市场份额很少。

以我国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信息显示,从1992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到2005年产量突破500万辆,13 年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13.91%。

与全球汽车工业缓慢的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汽车工业仍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而韩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发表的汽车产量统计资料里显示,2004全球汽车产量为6395.6万辆,中国以507.1 万辆名列第四位。

所以新兴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产量增速快但要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3 全球化进程加快运作早已经不局限于产品的营销管理,而是在全球进行7PS 营销组合实践, 哪里有市场就在哪里建立自己的汽车装配线, 在销售市场所在地或靠近市场的地方进行最终装配,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

不仅通过对分销店的网络建设划分区域市场,方便促销管理,还通过先进的信息控制及反馈机制不断完善人员,服务及过程管理,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不断提高跨国汽车公司自身产品的全球占有率。

跨国汽车生产商通过对7PS 营销组合实践无形中调整了产业链的布局以追求全球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而这种实践直接导致汽车生产的全球化进程。

3.4 节能型汽车备受青睐油价的居高不下使小排量、低能耗的汽车获得消费者青睐,美国主要汽车刊物《汽车新闻》公布了一家市场调研公司统计,2005年全美油电混合动力车总销量比上年增加1 倍以上,达到21.2 万辆,其品牌型号也从8款增加到11款,而以丰田的Prius(普锐斯)最畅销。

其次,各国的汽车产业政策都在引导新能源、新动力汽车的消费。

如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为了推介省油的油电混合车,特意跑到汽车城底特律宣布新的退税政策,美国自2006年元月起,凡购买混合动力轿车或卡车的消费者,每辆将获得最高3400美元退税,个人或公司均不限量。

4 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我国入世后,中国的汽车贸易取得明显的成绩,尤其是《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后,中国汽车产业日渐规范,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机遇.其中,长安汽车在巴基斯坦建立总装流水线,奇瑞汽车开辟北美市场,并与俄罗斯和古巴等国合作,以及中兴、长城和华晨的崛起打破了一汽和东风的传统贸易地位。

4.1 汽车整车出口量增多我国成功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就更深入和频繁,尤其是我国的汽车业.我国政府已经把汽车产业定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并且把汽车出口定为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我国汽车出口情况十分喜人,不论是汽车整车出口还是零部件出口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统计,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在2006年又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出口数量和金额比2005年翻了一番;轿车出口所占的比重得到较大提高,尤其是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的民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轿车出口的主力.轿车是2006年我国汽车出口中增长最快的产品种类,在汽车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也得到提高.2006年我国出口轿车9.33万辆,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27.2%;出口金额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金额的20.1%.其中,我国出口的轿车主要以排量在1L和1.5L的车型为主,出口数量5.49万辆,同比增长170%;出口金额3.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2006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量见下图:2006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量单位:万辆4.2 汽车零部件出口量大幅增长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显示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强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