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物质性练习题[1]

世界物质性练习题[1]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1、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2、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③经济基础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③3、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6、对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①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②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③物质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之中,并通过物质具体形态表现出来④物质具体形态包含着物质,不包含物质的物质具体形态是不存在的⑤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表现,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A.①②⑧④⑤ B.①②⑧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7、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 )A .事物是客观存在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C .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9、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11、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1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这说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人类现象都是循环反复的13、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是联系在一起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运动都是绝对运动15、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C.两人观点都正确D.两人观点都错16、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表明()A、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的决定。

B、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比封建社会创造的生产力大。

C、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D、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蒸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17、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B、运动的规律相同C、都有具有客观实在性D、构成因素相同18、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19、马克思说:“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A.运动是物质的主体B.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0、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2、“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4、“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5、目前,科学技术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运行的线路,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台风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C.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26、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

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7、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28、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29、根据我国今年经济发展形势,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为8%,这表明()①人们可以随意地选择生产力②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发展生产力③生产力的发展只能依据已形成的经济基础和其他历史条件,是客观的④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与修改,发展速度的确定与调整,必须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进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31. 简答题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

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

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10分)《哲学生活》第四课参考答案1—5 DDDCC 6—10 CADBA 11—15 CACAC 16—20 ACBDD21—25 CDDBA 26—30 CABDB三、简答题31(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材料二中神六“回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

《哲学生活》第四课参考答案1—5 DDDCC 6—10 CADBA 11—15 CACAC 16—20 ACBDD21—25 CDDBA 26—30 CABDB三、简答题31(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材料二中神六“回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

《哲学生活》第四课参考答案1—5 DDDCC 6—10 CADBA 11—15 CACAC 16—20 ACBDD21—25 CDDBA 26—30 CABDB三、简答题31(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材料二中神六“回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