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版马原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2018版马原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物质决定意识
狼孩卡玛拉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由低等生 物的刺激感 应性到高等 动物的感 觉和心理
由高等动 物的感觉和 理到人类 的意识
一切物质 所具有的反 应特性到低 等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
意识形成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 就是社会的产物, 而且只要人类存 在着,它就仍然 是这种产物。”
52
英格兰有一童谣《起风了,小猫 饿死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的水洒到 地板上了。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 修椅子了。木匠砍倒了一棵树,大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坏了。 面包师搬家了,老鼠没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小猫饿死了。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童谣的意思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揭示了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B.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直接的联系 C.夸张地描述人类社会的“多米诺现象” D.提醒人们要注意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变化
17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 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3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9
恩格斯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 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 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构成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 识,也就是人的世界观问题,而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
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世界以及人与 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因此要学会哲学 思考,帮助自己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
浩瀚宇宙、森罗万象,多姿多彩
6
7
思考题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 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如何理解教材P29-30这段话?
50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 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 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请 思 考
“猫羊可相及”
西方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不可知论
13
2018/9/242006/04
14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朴素唯物主义唯 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的唯 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 个性
物质=原子
部分共性
物质=客观实在性
共性
其他重要哲学问题
这里主要指世界的状态问题,即世界怎样 存在,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各种现象是相互 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对此类问题的不同回 答,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 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 能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53
【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本题题干描述的是一连 串的连锁反应,属于多米诺现象。多米诺现象,指的是不论在
社会心理、社会舆论、自然科学领域、金融市场、政坛、群团
管理还是在商业领域产生的一倒百倒的递增性的连锁反应。本 题题干描述的是由“起风了”而引起的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属 于多米诺现象。而且歌谣中描述的内容明显具有夸张的成分, 所以C项是对文段全面概括的理解。童谣重在体现“连锁现象 ”,并不是意在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因果联系,且“万 事万物”一词程度过重,排除A项。B项“直接的联系”表述 错误。题干中并没有强调“要注意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变化 ”,D项为过度引申。故答案为C。
8
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
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
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 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 神的关系问题,构成的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18
Hale Waihona Puke (二)物质存在形态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德 谟 克 利 特
“一切 皆变, 无物常 驻”。
赫 拉 克 利 特
“人不能 两次踏 入同一 条河 流”。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 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 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 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 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 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6
(一)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某一种物质作为 本原来解释世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等同 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 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性----客观 实在性。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 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体现
1、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 在;
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 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像;
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
2、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 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社会物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 质性的 表现 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38
2意识活动具
F=GM1M2/R
2
有创造性
想象
3 意识具有指导实
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动和
生理活动作用
苏武牧羊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 律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二者的 关系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佛教
尸子
“过去、现在、将来为 世,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今 久 旦 , 暮 。合 ”古 “
过去
现在
将来
墨子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P24
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关系
古人曰“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事不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 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 , 逐步形成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 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2
教学要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4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联系的普遍性
三层含义: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
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
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
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56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43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 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 本途径;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 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4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 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 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 思考题: 目标、方式的选择。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
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 间位置和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 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运动是运动的绝对性
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对立统一。
把握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王夫之)
非静 不者 动动 也也 。,
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