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故障测距

接触网故障测距



一是测量阻抗要受到过渡阻抗影响。
二是机车在起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分次谐波。

因傅里叶算法在处理大量分次谐波及非周期分量时
比较困难,故准确获得工频电压、电流值存在一定 的难度,这就使得基于工频量测距的阻抗法不可避 免的存在误差。
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3. 由于短路电阻受短路形式的影响,存在较 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在计算故障测距时, 选取短路阻抗的虚部- 电抗值作为故障测距 的参考量,用测量到的总阻抗除以牵引网 单位电抗(X0)。 X
L
d
X
0
得数L为短路点至牵引变电所馈线接入点 的距离。
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电流分配法)
`
I1 X1
I2
X1 I2 l X 1 I1

第三章 单位阻抗的计算
牵引网的等效电路

如图,1为接触网-地回路,2为轨道-地回路
1
变电所
2
牵引网的等效电路
Z12
1 2
ΔU
I1
Z1
Z2
I2
牵引网单位阻抗计算

z j r j 0.05 j 0.145lg
z c rc 0.05 j 0.145lg
Dg Rej Dg
Rec
/ km
/ km
z jc 0.05 j 0.145lg
Dg d jc
/ km

rj、 rc :接触导线与承力索的有效电阻;

Rej、 Rec :接触导线与承力索的当量半径; djc:接触导线与承力索的平均中心距离;
接触网故障测距

第一章
馈线保护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一、馈线保护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1)电流速断保护
一、馈线保护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2) 阻抗Ⅰ段保护
一、馈线保护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3) 阻抗Ⅱ段及其后加速保护
一、馈线保护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4)高阻接地保护(增量保护)
一、馈线保护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保护跳闸后的故障报告内容
5、有条件时,在牵引网外加交流电压,抽样、分段测量出P、 U、I,根据下式计算单位电抗(或直接做短路试验)
R0
P 2 I L
Z0
U I
X 0 Z 02 R02
接触网故障测距的日常应用
1、供电臂故障跳闸后,根据故障报告显示的 公里标判断故障点的大概位置,根据故障报告显 示的电抗值查X-L曲线表中支柱公里标,即可准确 找到故障点。

牵引网阻抗:从变电所馈电端口向牵引网看的等效阻抗。

对纵向均匀的牵引网,通常使用单位长度阻抗值。
1为牵引网-地回路,其端电压Δ U等于变电所电压与机车电压的向量 差。2为轨道-地回路。只要求出各回路的自阻抗z1、z2,和两回路互 阻抗z12,就可求出牵引网阻抗。 阻抗z1、z2、z12的计算式:

233508
233520 233555 233594 233634 233674 233705 2336 0.40 0.44 0.47 0.50
0.92
0.93 0.96 1.00 1.04 1.08 1.11 1.1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接触网故障测距与精度调整
故障测距精度调整 1、按规定校核微机保护装置采样精度,确保测量电 抗值准确。 2、对不同的站场、区间按其实际单位电抗进行分段 整定,整定时应尽量细分区段,防止“查表法”取值差异 较大造成测距误差增大。 3、根据线路参数的变化(比如接触网更换线索、工 务段更换钢轨等), 及时计算并调整牵引网的单位电抗。 4、结合牵引网已确定的金属性短路跳闸参数,返校 牵引网单位电抗,适时修正故障测距整定值。

第四章 牵引网故障测距与精度调整
接触网故障测距与精度调整
一、接触网故障测距的整定 1、根据接触网专业提供的支柱公里标核对表.xls, 按区间、站场计算每根支柱对应的电抗值,根据 区间、站场数量,确定故障测距的分段数和故障 测距整定值,形成带支柱公里标的X-L曲线表。
杆号
5
上网点
公里标
K233+233 K233+235
0.69
0.69 0.71 0.72 0.74 0.76 0.77 0.78
峨金
峨金 峨金 峨金 峨金 峨金 峨金 峨金
峨柏
峨柏 峨柏 峨柏 峨柏 峨柏 峨柏 峨柏
接触网故障测距与精度调整
故障测距的主要问题 故障测距的主要问题是故障测距的测距准确性问题。 即故障跳闸后,故障测量距离与故障点到保护装置安 装处的距离是否符合允许误差的问题。 1、接触网支柱公里标核对表的准确可靠性。特别是 供电臂首末端分相器的杆号公里标、上网点公里标的 准确可靠性。 2、接触悬挂参数及供电臂单位电抗。 3、供电线型号、长度及单位电抗。供电线的长度是 指变电所抗雷线圈出线处至上网点之间单根导线的长 度。 4、有效电气化站场股道数。站场股道两端设有分段 绝缘器的股道不算有效电气化股道。
233291
233343 233398 233462
0.06
0.11 0.16 0.23
0.70
0.75 0.81 0.87
1.00
1.00 1.00 1.00
0.60
0.62 0.64 0.67
峨金
峨金 峨金 峨金
峨柏
峨柏 峨柏 峨柏
10
x1 x2 x3 x4 x5 x6 x7
K233+508
K233+520 K233+555 K233+594 K233+634 K233+674 K233+705 K233+736
序号、所别 、跳闸时间 、开关编号、 保护名称、 重合闸情况 、设备状况、 I(A)、 U(KV)、 φ(°)、 XL(Ω)、 跳闸原因 、复送 客变 3 月 8 日 22 时 39 分 217 电流速断 成功 正常 1451 23.4 12.3 3.43 原因不明 客-郫东( 上) 晴

第二章 接触网测距原理
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一)故障测距的意义和作用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 着传送电能的重任。同时,它也是牵引供电系统 中发生故障最多的地方,且不易短时查找到。因 此,在接触网发生故障后迅速、准确地找到故障 点,对及时修复接触网线路和快速恢复机车供电, 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接触网故障测距与精度调整

2、如果无法及时查阅X-L曲线表,也可用 下列简易方法确定故障点:用故障报告单 上的电抗值减去抗雷线圈电抗和供电线电 抗,再除以供电臂的单位电抗值,即可得 到上网点至故障点的距离。
接触网故障测距与精度调整


如2011年5月20 日,眉彭臂距离一段跳闸,跳闸电抗为 6.3Ω,打印的故障距离为4.5km.打印的故障距离就不对, 用上述公式: X=6.3-0.314-0.112*0.727=5.905 Ω L=5.905/0.4221=13.99km. 此距离与实际故障点距离只差0.6km。
(二)故障测距方法
测距法分类: 按照故障测距 原理,输电线 故障测距一般 可分为电抗法、 故障分析法和 行波法。
电抗法
故障测 距方法 故障分 析法 行波法
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1、电抗法的原理
U 接触网阻抗: Z d I

Z d Rd jX d
接触网故障测距原理

2、阻抗测距存在的缺陷
数据
233233 233235
供电臂 (km)
0.00 0.00
距离 (km)
0.65 0.64
系数
1.00 1.00
电抗(Ω )
0.57 0.57
分相
分相
上网点
供电线长 站场或区 供电臂 度(m) 间
峨金 峨柏 峨柏
233235
1288
峨金
6
7 8 9
K233+291
K233+343 K233+398 K233+4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