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_中草药_彩色图谱_资料大全

(12)_中草药_彩色图谱_资料大全

(12)_中草药_彩色图谱_资料大全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第十二章止血药凡功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凡出血之证,如不及时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损,而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止血药的主要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湿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蚕豆花【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花。

蚕豆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

茎直立,不分枝,无毛。

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

【植物形态】花期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

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

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

花期3-4月,果期6-8月。

【药材性状】花多皱缩,长2-3cm,黑褐色,常1-数朵着生于极短的总花梗上。

萼筒钟状,紧贴花冠筒,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不等长。

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翼瓣中央具黑紫色大斑;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而作掌合状。

气微香,味淡。

以花朵整、无叶、无梗者为佳。

整编: 顾皓量第 1 页共 51 页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性味与归经】甘、微辛,平。

【功效】止血,止带,降血压。

【用法与用量】15g~30g,煎服。

【处方用名】蚕豆花(晒干用)【临床应用】用于呕写、咯血、鼻衄、热并发斑等症。

本品有止血作用,用于咯血、呕血,可配藕节同用;用治鼻衄,可配血余炭、白茅花等同用;用于热病发斑,可配丹皮同用。

本品还可治疗赤白带下、高血压,有止带、降压作用。

【附药】1.蚕豆衣:即蚕豆的种皮。

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浮肿,常与扁豆衣、冬瓜皮同用。

一般用量为9g到15g,煎服。

2.蚕豆梗:即蚕豆的茎。

有止血功效,可治咯血、呕血。

一般用量为15g至30g,煎服。

如用新鲜嫩苗,止血效果更好,每用二两至三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搅汁服。

3.蚕豆荚:即蚕豆的荚壳。

炒炭研细末,麻油调敷,可用于脓疮、水火烫伤。

外用适量。

荠菜花【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花、果的全草。

【植物形态】荠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cm。

茎直立,有分枝,稍有分枝毛或单毛。

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具长叶柄,达5-40mm;叶片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cm,宽可达2.5cm,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卵形,长5-30mm,侧生者宽2-20mm,裂片3-8对,较小,狭长,呈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茎生叶狭被外形,长1-2cm,宽2-15mm,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两面有细毛或无毛。

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果期延长达20cm;萼片长圆形;花瓣白色,匙形或卵形,长2-3mm,有短爪。

短均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8mm,宽4-7mm,扁平,无毛,先端稍凹,裂整编: 顾皓量第 2 页共51 页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mm。

种子2行,呈椭圆形,浅褐色。

花、果期4-6月。

【药材性状】性状鉴别总状花序轴较细,鲜品绿色,干品黄绿色;小花梗纤细,易断;花小,直径约2.5mm,花瓣4片,白色或淡黄棕色;花序轴下部常有小倒三角形的角果,绿色或黄绿色,长5-8mm,宽4-6mm。

气微清香,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

入肝、胃经。

【功效】止血,降压,清热利湿。

【用法与用量】9g~30g,煎服。

【处方用名】荠菜花(洗净,晒干,切碎用)【临床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本品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对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呕血、便血及妇女崩漏等症,常配合侧柏叶、旱莲草等同用。

2.用于高血压。

荠菜花有降压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可单味应用;也可与佛耳草、槐花等配合应用。

3.用于肾炎、乳糜尿、痢疾等病症本品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用于肾炎、乳糜尿等具有湿热症状者,可配联机草、玉米须、车前草、大蓟等同用;如用治痢疾,可与马齿苋、弟锦草等同用。

铁苋菜【药用】本品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

生于山坡、沟边、路旁、田野。

分布几乎遍于全国,长江流域尤多。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被柔毛。

茎直立,多分枝。

叶互生,椭圆状整编: 顾皓量第 3 页共 51 页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披针形,长2.5,8cm,宽1.5,3.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疏毛或无毛,叶脉基部3出;叶柄长,花序腋生,有叶状肾形苞片1,3,不分裂,合对如蚌;通常雄花序极短,着生在雌花序上部,雄花萼4裂,雄蕊8;雌花序生于苞片内。

蒴果钝三棱形,淡褐色,有毛。

种子黑色。

花期5,7月,果期7,11月。

【药材性状】全草黄绿色。

茎粗壮,具深纵棱。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三角状卵形或卵形,长4-15cm,宽2-13cm;边缘掌状浅裂或全缘。

小花成团。

胞果宿存膜质花被,灰绿色,顶端5裂。

胞果果皮膜质,有白色斑点。

种子扁圆形,直径2-3mm,黑色,无光泽,表面具明显的圆形深洼或凹凸不平。

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微苦、涩,平。

【功效】止血,止泻,清热解毒。

【用法与用量】15g~30g,煎服。

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铁苋菜、海蚌含珠、血见愁(洗净,晒干,切碎用)【临床应用】1.用于鼻衄、咯血、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症铁苋菜功能止血,对于各种出血症候,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侧柏叶、茜草炭、旱莲草、仙鹤草同用。

对外伤出血,既可研细末外敷;亦可用鲜草适量,打烂外敷。

2.用于腹泻、痢疾等症本品止泻功效较好,对于腹泻或痢疾等症,都可配伍马齿苋、地锦草、车前草、辣蓼等药同用;如腹痛较甚,可配合木香同用。

3.用于稻田皮炎铁苋菜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稻田皮炎,可配合小蓟草、旱莲草等,研细末,外扑患处;或用新鲜者洗净,打烂、外敷。

地锦草整编: 顾皓量第 4 页共 51 页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药用】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为多。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切段生用。

【植物形态】1(地锦草一年生匍匐草本。

茎纤细,近基部分枝,带紫红色,无毛。

叶对生;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裂;叶片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狭,边缘有细齿,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绿色或淡红色。

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

蒴果三棱状球形,光滑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

花期6-10月,果实7月渐次成熟。

2(斑叶地锦本种与地锦草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角棱。

花果期与地锦草同。

【药材性状】(1)地锦草常皱缩卷曲,根细小。

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

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平展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

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

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

无臭,味微涩。

(2)斑叶地锦叶上表面具一紫斑,下表面有毛;蒴果密被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棱。

以叶色绿、茎色绿褐或带紫红色、具花果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辛,平。

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用法与用量】9g~30g,大剂量可用60g,煎服。

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地锦草(洗净,晒干,切碎用)【临床应用】整编: 顾皓量第 5 页共 51 页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1(热毒泻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止痢,凉血止血之功效,故常用于湿热、热毒所致的泻痢不止、血痢、便血。

如《经验方》以本品研末,米饮服之,用治湿热泻痢;若用治血痢、便下脓血者,可与马齿苋、地榆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2(血热出血证。

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故用于多种内外出血证。

如用治妇女崩漏,可单用为末,姜、酒调服(《世医得效方》);若治外伤肿痛出血,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常与白茅根、小蓟等药同用,治疗尿血、血淋。

3(湿热黄疸。

本品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退黄。

可单用本品煎服,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或与茵陈、栀子、黄柏等同用。

4(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具凉血消肿之功,故可用于热毒所致之疮疡痈肿、毒蛇咬伤等证,常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古籍摘要】1(《嘉祐本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

”2(《本草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外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3(《本草汇言》:“地锦,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

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

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

”【按语】地锦草一药,止血功效较好,故在有些地区称为“血见愁”;但上海地区中药店则称铁苋菜为“血见愁”。

各地以“血见愁”为名的中草药还有很多种植物(如茜草等),因此,在应用时须注意区别。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黄酮类,如槲皮素及其单糖苷、异槲皮苷、黄芪苷等;香豆素类,有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泽兰内酯;有机酸类,有没食子酸及棕榈酸等。

尚含有肌醇及鞣质等。

2(药理作用:地锦草鲜汁、水煎剂以及水煎浓缩乙醇提取物等体外实验均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等多种致病性球菌及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同时具有中和毒素作用。

本品尚有止血作用及抗炎、止泻作用;其制剂若与镇静剂、止痛剂或抗组胺剂合用时,可产生解痉、镇静或催眠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斑地锦水提液对急性炎证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显著缩短小鼠眼血液凝血时间,止血作用明显。

整编: 顾皓量第 6 页共 51 页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3(临床研究:据报道,地锦草及其制剂对细菌性痢疾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品还可治疗其他疾病,如:用鲜地锦草全草30~50g加红糖15g水煎内服,治疗乳糜尿、小便混浊,11:522);用地锦草、铁苋菜、海金沙、青香薷水煎服或疗效较好(浙江中医杂志1994,用鲜品捣汁,直接服用,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96例,总有效率97%(江西中医药1996,6:11);用地锦草、煨葛根,配伍黄连、木香、党参、白术等水煎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58例(其中经纤维肠镜检查:粘膜充血及水肿27例,糜烂或溃疡者8例),总有效率96.6%(吉林中医药2000,5:24);此外,地锦草还可用于治疗钩虫感染性皮炎、急性支气管炎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