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同志们,俗话说: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如白驹过隙,瞬间而已,如何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一颗平常心,幸福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是人人都难以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很多人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
平常心对人、对人生非常重要,人的一生要想幸福都不能离开一颗平常心。
在你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如果你仍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它能让你微笑面对扑面而来的是是非非,以质朴、谨慎和求实的精神,顺其自然,从头做起,从现在做起,淡然面对名利的纷扰,挖掘出你身上最大的潜能。
而面对逆境时更需要保持平常心。
这样我就可以调适自己的心情,以平常心冷眼看人生。
虽然,当下我们无法让自己很富有奢华,但可以让自己的过得鲜活快乐,这一点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当你受到批评、挫折、失意时,你就不会让这些怀情绪激怒你,伤害你的感情,影响自己的生活,而整日闷闷不乐,你会欣然接受,处于泰然。
今天我将围绕平常心和大家共同讨论三个问题:一、什么才是平常心?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
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人们在具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
也可理解为: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意味着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感受那份闲着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怡然自得的那份休闲与自在!还有人把它归纳为“八然”: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时偶然,逆时必然,得之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失之怡然,捧之淡然,贬之泰然。
慧能大师曾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的这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释。
因此,平常心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
也是日常用事中无取、无舍、无骄、无求、无执着的心行。
下面我就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的几种平常心态和大家说一说:第一、为善不执是平常心:无论付出、行善,有了执着,就会有所期待。
当期待落空,不免失望,甚至反而恼怒不安,内心就无法平静了。
如果能够行善施恩于人,无求回馈,不执于心,做到无施者、受者以及无施物的清净平等心,就是平常心。
第二、老死不惧是平常心:生死轮回是宇宙运转的常道,人总难免生病,面临衰老,甚至死亡的来到,能够心无惧怕、意不颠倒、安然自在,所谓:「死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准备;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
」这就叫平常心。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王两不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这就是生命的轮回)(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第三、吃亏不计是平常心:有句话说:「学习吃亏能养德。
」有时吃点亏,并不是坏事,你从吃亏中,可以累积人生的经验,从吃亏中,可以学会处世的退让。
尤其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所不公与亏欠。
能够在吃亏时不计较、不比较,这就是平常心。
第四、逆境不烦是平常心:所谓:「月无日日圆,人无日日顺,花无日日红,天无日日晴。
」一方面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定属于你的,所有无论你是得到还是失去都很正常。
二是当我们遇到忤逆的境界,要能看清忧虑,放下忧虑,不随烦恼起舞,泰然处之。
好比竞赛的时候,总想战胜对手,其实要战胜对手,要先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不为环境所扰,不为杂念所困,不为顺逆所动,忘掉对手,忘掉胜负,以自然的心态对待,这便是平常心。
第五、得财不喜。
人之胜,在有所得;老年得子,贫时得宝,寒时得衣,饥时得食,都喜不自胜。
有所得不禁欢喜,此乃人之常情,但是有修养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以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就是平常心。
(一个流浪汉的故事)第六、失利不忧。
有的人失利了,失意了,就想不开,烦恼忧虑,情绪失常。
失利是常事,不必太计较,只要有信心,一切都可以再来,这就是平常心。
第七、享誉不骄。
人在一无所有时,尚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一旦享有荣耀名位时,就不容易有平常心了。
胜不骄败不馁,享誉不骄,受傉不计,这也是平常心。
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却有些人,自己一旦取得一点的成绩,或是有一点的进步,面对众人的鲜花、赞美和掌声,慢慢地迷失了自我,心也变得浮躁起来,自己总是觉得比别人高出了许多,说话办事一付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慢慢地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开始疏远你,从心理放弃了你。
你失去了大家的配合,团队的支持,成为无本之源,在惆怅中走向失败。
第八、受谤不恼。
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毁谤,要叫他不气恼,这非常不容易。
假如我们在受谤,被人冤枉时,能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也是平常心。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平常心并非指心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使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平常心表面看似缺乏向上进取的精神,超然于世外,轻易不与人争斗,是一种无为的心理状态。
其实不然,平常心以淡然平和的心态面对看成功与失败,剔除了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减少无谓的失误和牺牲,让自己能力和水平保持最佳状态。
平常心看似无为,其实是无为中有力,是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一、为什么人们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1、人若无求,心自无事,这就是说人不能带着无穷无尽欲望生活在这个世上,否则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永远享受不到那份自在与洒脱。
有人说人为什么活在世上会这么累?那是因为:1、太看重位子,2、总想着票子,3、倒腾着房子,4、假装着君子,5、思谋裙子6、总画着圈子,7、放不下架子,8、撕不开面子,9、眷顾着孩子,10、还要装孙子。
(幸福并不在金币挥霍的房屋底下。
这是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德国哲学家齐美尔说:“金钱是一种介质、一座桥梁。
而人不能栖居在桥上。
”因此,拥有金钱,并不等于拥有幸福,而想拥有幸福必须拥有金钱。
金钱并不能买来一切,比如再多的金钱也未必民用工业买来知识,健康、快乐、爱情、幸福。
美国的两名科学家,他们选取了两万美国公民,从年龄、家庭收入、健康状况、文化水平、种族和婚姻状况等众多因素入手进行了研究。
最终他们发现,主宰人们幸福的最主要的因素的健康,其次才是金钱与家庭状况。
1983年,石油危机爆发,石油大亨默尔不停地奔波于两州之间,连日的劳累终于使他病倒了。
但当他病好后却卖掉了公司,回到老家苏格兰定居下来。
后来有人发现默尔在他的自传中写了这么一句话:富裕与肥胖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所需的东西罢了。
而默尔正是在罗斯的史言里学会了知足,并明白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健康和快乐。
在《柳河东集》有一个负版虫的寓言故事……)2、心若无求,人自平安,这就是说人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人的健康有益。
因为人的心理平衡了,生理才会平衡;生理平衡了,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了,健康与活力自然焕发。
如果人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纠结状态,烦躁、苦恼、愤怒、伤悲不断,他是不可能健康长寿的。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就是狒狒。
这种动物很厉害,它们的王,所有的东西都得先吃,每一个雌狒狒都是它的妻子。
试验开始,用铁笼子把狒狒王罩起来,同时把一只小狒狒也用笼子罩起来。
外面还有一些狒狒是自由的,吃着东西。
小狒狒和狒狒王都吃不着东西,可它们的心态很不一样。
小狒狒向我本来就不是先吃,吃不着也不要紧,狒狒王可不行。
它暴跳如雷,咬牙切齿,挣挣挣,怎么也挣不出来。
最后它很失落,心跳加快。
以后每天它都被笼子罩起来,看着人家吃东西,每天都情绪激动,压力加大,最后一年得癌症死了。
小狒狒就一点事也没有,因为它历来都是最后一个吃东西的。
3、心若淡定,遇事平和俗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在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要不断地学习适应环境的无数本领:上小学,要面临考中学,光考上还不行,还得考重点中学;上了中学还没完事,还得继续努力考大学,当然了,最好是重点大学。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学生时代的压力都不用细说。
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了,可面对现在就业形势的严峻,找个工作太困难了。
算了,咬咬牙,再考个硕士吧,这就又得再众多的“高人”中保持平衡,挤过那座又窄又漫长的独木桥。
这时,如果再想就业可能压力就会小一些了。
可是真正工作了又会发现能人这么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付出更多的艰辛。
慢慢地,工作又走上了正轨,才又发现周围的人有房有车,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心理又不平衡了。
怎么办?当然是要更加努力了。
于是,路就这么漫长。
三、怎样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1、平常心平在心存简单。
简单是一种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小事不放在心上,不去恭维什么,不去唯唯喏喏,更不去刻意掩饰什么或者戒备什么。
有这样一则广告: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太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贡献。
简单不意味着人性的单纯、幼稚、无知,相反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大智若愚,就算身处纷乱复杂之境,也能体验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份洒脱与淡然。
人们常说出家人又看破红尘、与世无争、四大皆空的消极心理,其实相反,它们更是大彻大悟,他们吧人生中毫无实质或附属的东西看的很淡、很轻,而是在追求着灵魂深处的本质超然与快乐。
其实人本来很简单,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字,而我们人为地却又衍生出形形色色的人,好人、坏人、善人、恶人等等,于是格成了人的复杂。
人生,说到最后,也就是从生到死两个字。
而这生与死的过程里,经历着风雨飘摇,体验着事态的炎凉冷暖,这又让简单的人生变得变幻莫测,有着未知的、不可理解的复杂。
人世间利益的诱惑、名利的渴求、私欲的膨胀,使我们在行走之中,时时要小心翼翼并提防着一切。
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猜忌误会,总在太多的时候伤害着人,让人在提心吊胆中时时给自己套上一层虚伪的外套,涂上一层厚厚的保护色,帮作城府与世故,不轻易回归真实的自己,还原自我的本色。
忙碌的脚步,让人们失去了沉静的本能。
物欲横流的今天,数字的多少划分了人与人之间的等次,打破了平衡的宁静。
人们躁动不安,努力地寻找提升自身社会等次的机会。
不择手段地往上钻,没有台阶就踩着别人的肩膀继续向上,人们变得几乎疯狂。
谎言被人崇拜,实话被人遗忘。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是非难辩……那么怎么办?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提供一个观点,那就是学会放下。
放下并不是放弃,放弃是绝对的,放下是相对的。
放下是为了更好地进取,当你放下自我,舍弃拥有,你会获得从头再来的充实,品味收获的喜悦,拥有创业的荣耀。
有一个人觉得每天不堪生活重负,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
于是,他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哲人。
哲人把一只竹篓放在他的肩上说:“你背着它上路吧,每走一步都要从路边捡一块石头放在里边,看看是什么感受”。
那个人虽然大惑不解,可还是按哲人说的去办了。
可刚走了几百步,他就感到背负太重受不了了,因为竹篓里已经装满了沉重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