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物理学总结

原子物理学总结

2m
E



(ih
t
)
drv
本征方程、本征函数与本征值
若用一个算符作用在函数上等于一个数值 乘以该函数本身,则这个方程称作该算符 的本征方程,这个数就是算符的本征值。 该函数称为算符的本征函数。该函数对应 的态称为本征态
定态Schrödinger方程例子
无限深势阱
V (x)
II
I
III
1 2 态叠加原理
I
|
|2
(
1

2
)(
1
2)
|1 |2 | 2 |2 1 2 21
干涉项
1
2


21
干涉实际上是电子的两个态之间的干涉
Schrödinger方程
处于势场V中的粒子
ih (rv,t) [ h2 2 V (rv,t)] (rv,t)
动能算符:Eˆk



h2 2 2m
位矢算符:rˆ rv
只与坐标有关的势能算符:Vˆ V (rv)
能量(哈密顿量)算符:Hˆ h2 2 V (rv) 2m
角动量算符
L
r
p
Lˆ rˆ (i)
在直角坐标系中
Lˆx

ypx

zpy

ih( y
z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Born的统计解释 微观体系的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统计的观点理解 • 用波的表达式描述粒子的行为 • 波的强度或复振幅,反映的是粒子在时刻t、空
间点P处出现、或被发现的几率或几率幅 • 复振幅就是几率波幅 • 则经典意义下的描述波动的函数或复振幅就成了
量子意义下描述粒子分布几率的函数—波函数 • 这是波动性的物理含义

z
) y
Lˆy

zpx

xpy

ih(z
x

x
) z
Lˆz

xpy

ypx

ih(x
y

y
) x
力学量的平均值
如果在坐标表象下,物理量A的算符为 Aˆ
力学量A的平均值:A Aˆ drv
T ( h2 2 ) drv
2m
E ( h2 2 V (r)) drv Hˆ drv
(1)电磁辐射由以光速c 运动的局限 于空间某一小范围的光量子(光子
)组成,每一个光量子的能量 与 辐射频率 的关系为 = h(其中h
是普朗克常数)。
(2)光量子具有“整体性”,一个光 子只能整个地被电子吸收或放出。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1905年用光量 子假说解释光 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0 450
900
135 0
X射线在石墨上的散射
1、散射光中谱线0,0
2、散射波长的改变量随 散射角增加而增加。在同一 散射角下 相同 , 与散射物 质和入射光波长无关。

0
h mec
(1
cos
)
c

h mec

o
0.024261 A
2
一般用能级图表示原子 量子化的能量值。 在能级图上用一条横线 一个能级
能级(energy level)
1
n ,自由电子,相应的势能为零 基 态的能 量为 -13.6ev, 所 以将一 个基 态电子 电离 至少需 要 13.6ev的能量(电离能)
一个自由电子与原子核 结合为一个基态氢原子时,至少释放 13.6ev的能量(氢原子的结合能)
关于小角散射
的问题
0,d
氢原子光谱
1885年Balmer对已观察到的14条谱线,给出:
(Å )
H 6562.8 H 4861.3 H 4340.5 H 4101.7 H 3970.1 MM H 3645.6
Balmer经验公式


B
n2 n2
4
n 3, 4, 5, K
(n)2 me
Ze2
4 0rn2

mev2 rn

mev2rn

Ze2
4 0
H 原子Z 1
r

4
2
0
n2
n m e2 Z
e
电子轨道
a0

4π0h2
mee2
0.53 Å
玻尔半径
e2 1 精细结构常数 4π0hc 137
rn n2a0
vn

c
n
n 1, 2, 3, K
几率密度(电子被发现的几率分布)
z
*代表几率随的分布
2 sin代表几率随的分布
非相对论近似
赖曼系
巴耳末系 帕邢系
n12 3
4
氢原子的玻尔轨道
氢原子的定态能量
En
1 2n2
e2
4π 0 a0
1 2n2
me 2c2
n 1, 2, 3, K
能量的量子化
n 1 E1 13.6 eV r1 a0 能量最低: 基态(ground state)
n
n 2 激发态(excited state) 3
4π 0 r
E

1 2
mev2

(
Ze2
4π 0 r
)


1 2
Ze2
4π 0 r
•原子的大小不能确定
•原子稳定性困难 电子加速运动辐射电磁波,能量不断损失,电子回转半径 不断减小,最后落入核内,原子塌缩。
光谱分立性困难 电子绕核运动频率
v e
2πr 2π
1
4π 0 me r 3
电磁波频率等于电子回转频率,发射光谱为连续谱。
2.玻尔模型(1913年)
背景:能量子和光子假设、核式模型、原子线光谱
(1) 定态(stationary state)假 设
电子只能在一系列分立的轨道上绕核运动,且不辐射电 磁波,能量稳定。
电子轨道和能量分立(能级)
En


1 2
e2
4π0rn
n 1, 2, 3, K
3、散射光中0的谱线强度 随增加而减弱,随原子量
增加而增强; 相反。
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物质波
1924年,de Broglie将Einstein的光 量子概念推广,提出了物质波的概 念
所有的粒子都具有波动性
所有的波都具有粒子性
E hBiblioteka hpPrince Louis-victor de Broglie 1892-1987
单电子原子
nlm (r, ,) Rnl (r)lm ( )m ()
n,l,m是量子数,为本征态的标志
m 0, 1, 2,L
l为0或正整数 对于每一个l,m l, l 1,L , 1,0,1,L l 1,l
n为正整数 1, 2,3L , 且对于每一个n,l 0,1, 2L n 1
Rydberg常数
En


2 2mee4 (4 0 )2 h2
1 n2
~ En Em
hc

2 2mee4 (4 0 )2 h3c
1 ( m2

1 n2
)
与Rydberg方程联系起来,可以得到Rydberg常数
R

2π2mee4
4π0 2 h3c
1 RM R 1 me / M
2
Rutherford公式
dn d
sin 4

2


1
4
0
2

Nnt
Ze2 mv02
2

1、在同一粒子源和同一散射物:dn d 1 sin4
2、相同散射角:dn d t
2
3、同一散射物,相同散射角: dn d E2
4、同一源、散射角,相同N t,不同靶材:dn d Z 2
(2) 跃迁(transition)假设 原子在不同定态之间跃迁,吸收或发射能量。
频率规则
hv En Em
% En Em
c hc
Tn


En hc
En
h
h
Em 吸收 发射
(3) 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电子定态轨道角动量满足量子化条件:
mernvn nh n 1,2,3,4
B 3645.6 Å
n 3 B线系中波长最长的谱线H线 n 该线系中短波长的极限值,线系限
1896年,对于氢原子的Rydberg公式
%
1


RH

1 m2

1 n2

m 1, 2, 3, K n m 1, 2, 3, K
RH 1.0967758107 m1
t
2m
定态Schrödinger方程
[ h2 2 V (rv)] (rv) E (rv)
2m
•处于定态的粒子的总能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
•状态的几率密度只取决于(r),即只和位置坐标有 关而与时间有关,这说明粒子出现在空间的几率密 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坐标表象下力学量的算符
动量算符:pvˆ ih
(0 x a)
Ceik1x (x a)
粒子从I区经过势垒进入III区,称作势垒贯穿或隧道效应
计算表明
为势垒宽度
测不准关系(不确定关系)
• 经典粒子:可以同时有确定的 位置、速度、动量、能量……
• 波粒二象性:不可能同时具有 确定的位置和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