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15)

2017-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15)

2017-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1、请将下面一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3分)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

2、下列加线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寒噤(jìng) 孜(zī)孜不倦发窘(jiǒng) 猝(cù)然B.觅(mì)食相形见绌(chù) 滞(zhì)碍脊梁(jǐ)C.汲(xí)取恃(sì)才放旷恣睢(suī) 带挈(qì)D.琅(náng)琅味同嚼蜡(jué) 濒(pīn)临侥(jiǎo)幸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2分)A.风骚襁褓骈进一代天娇B.旁鹜陨落萧索强恬不舍C.拮据暗哑逞辨维维连声D.狡黠栈桥谮害无与伦比4、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2分)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 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 翘首西望,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如今,那种说大话,不办实事,专搞形式主义,好大喜功,必须坚决禁止。

B.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C.“扬州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其实指的是形成于扬州的八位画家的某些共同特征。

D.微软拼音、双拼、全拼、五笔、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的确在电脑用户中确实都是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6、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B、苏轼、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C、20集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正在黄梅邢绣娘影视基地拍摄。

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还是等到暑假再去?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7、下列作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短文两篇》中《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

他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B.《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莫泊桑。

C.《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写于元末明初,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D.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

他的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8、名著阅读(4分)《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读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从中我明白了。

9、综合性学习(4分)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

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

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

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成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初三(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

【材料一】对某中学150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用途玩游戏听歌攀比发短信聊天便于和父母联系问同学作业所占比例38% 20% 39% 2% 1%【材料二】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

学生攀比成风。

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

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你提取的信息:(1分)(2)针对以上不良现象,你想怎样劝说同学?(1分)(3)据统计,80%以上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手机进入校园。

针对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用生动的语言发表你的看法。

(2分)你的看法:10、古诗文名句填写。

(6分)(1),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3),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4),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5)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6)苟全性命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二、古代诗文阅读( 15 分)(一)诗歌赏析( 6 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1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二)文言文(9分)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

(2)策:通“册”。

(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4)恬:心神安适。

(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3、解释加线的词语(2分)辄默记()亡其牛()挞之()被古冠服()1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依僧寺以居无从致书以观B.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恃卫之臣不懈于内C. 暮归,亡其牛其真无马耶D.录为弟子.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5、翻泽句子。

(2分)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并结合短文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议论文阅读(6分)感恩是一种觉悟感恩是什么?有人说,感恩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快乐心境,是一种人生境界。

其实,感恩更是一种内心的觉悟。

从拆字的角度看,“觉悟”不正是“发现我心”吗?那么也可以这样理解::感恩之人必是关注自我内心的人,关注自己良心,灵魂居所的人!如今,人们的财富在增多,但满足感却在减少;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沟通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原因也许有许多,但起根本作用的当是“人心”出了问题。

诚如于丹所言: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一个人的视力要具备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而现代人更多的是将眼光投向周围的乍富阶层,投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记得一位智者曾说过,一个人的快乐与否,不是取决于他得到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他计较了多少。

没有感恩的心态,就会对社会、对周边的人,对自己的家庭计较多,苛责多,抱怨多。

不计较,是感恩之心的启蒙。

不计较,才会留意生活的恩赐,才会以感恩之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一切,也才会知足常乐。

计较太多,是因为欲望太多。

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钱德苍的人写了一本奇书《解人颐》,里面有一首打油诗把人的欲望的扩展描绘得淋漓尽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便想登仙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这首打油诗即便今天读来,仍然能起到喻人警世的作用。

曾记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

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

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

给生命留一间暗室,常常走进去才能出好的作品。

是啊,在繁忙生活的间隙,我们也要常常走进灵魂的暗室,关注一下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让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美好常在心中回响。

如此,你将拥有一段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17、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什么观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论证的?(3分)18、自选角度评点文中引用村上春树的话。

(3分)(二)科技作品阅读(6分)“微博”时代来临①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

经Google Trends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第三。

②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日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

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③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

比如新浪微博,只要你点击描述自己职业和兴趣的某一标签,就会链接到与此相关的微博群,结交到新的博友。

它可以创造个人发展的各种机会,还可以与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交流。

这种人际交流,偏重人们的情感、心灵、趣味、审美、爱好等方面的沟通,比起地域社区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它将建构起网络全新社区的时尚、礼仪、道德、情操等文化规范。

当然,微博的网络聚合社区也不是纯虚拟的,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网络化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