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叛逆期少年教育方法

叛逆期少年教育方法

吴小莲: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生的各种变化,反映在他们身上一方面想独立,却又多了依赖性,觉得自己成熟,可是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幼稚的行为,一般青春期孩子的矛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

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

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

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

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

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

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

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

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

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

父母要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

主持人:在这个时期我们经常发现听话的孩子开始顶嘴了,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了,于是,我们就给他们戴上了一个"叛逆"的帽子。

那么,叛逆这两个字到底怎么理解?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孩子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吴小莲:所谓叛逆就是孩子行为和家长的期望产生激烈的冲突。

这有可能是孩子行为本身有问题,也有可能是家长期望不合理,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教育的问题,因为孩子错误的行为也是教育的结果。

按照这个观点,产生青春期叛逆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是有其规律的。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鞭养期向放养期的转变。

在鞭养期,孩子很多的行为处于强制执行之中,而这种强制执行,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孩子的性格在7、8岁时就已经80%定型了,所以这个时候是我们家长指导和帮助自己孩子养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比如,教会孩子懂得,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好的目标。

这个时期的孩子,无论是出于对家长和老师的崇拜和依赖,还是出于对处罚的恐惧,都比较容易听命于长辈。

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做家长的千万不能错过。

而对于放养期的孩子,不仅孩子本身对大人的依赖越来越弱,而从教育的目的而言,大人也要鼓励孩子能够独立、自己照顾自己。

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手段和标准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适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特征变化。

而圈养期(也就是青春期)就是要完成这种变化。

当我们不知道这种规律,我们仍然采用鞭养期、放养期,甚至喂养期的教育手段,对孩子独立意识没有思想准备,势必会对孩子身上发生的某些事情不能理解,比如,过去孩子非常听话的,现在十分逆反。

教育方法上也没有相应的变化,过去总是以长辈的身份批评、指责孩子,这些做法也发生过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家长常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我以前也是这样管孩子的,我的孩子很乖,现在怎么变的不乖了,"殊不知我们家长的一直沿用的老的教育手段让孩子无法再接受时,就会导致和孩子之间的激烈冲突。

主持人:顶嘴、爱和家长唱反调、不愿意和家长沟通,这些是不是都属于青春期叛逆的一些表现?吴小莲: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难免会有爱顶嘴、粗暴无礼的、喜欢发脾气、遇到问题不冷静,容易冲动,和家长意见发生分歧后把门一关进自己房间生闷气,甚至离家出走。

在穿着打扮上喜欢奇装异服等等现象,让人感叹其教养还不如小孩。

其实这不是教养的问题,而是他内在冲突的体现。

每个孩子在青春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表现,但青春期不等于叛逆期,我们认为出现叛逆期是正常的,但不出现明显的叛逆期的孩子也是正常的,这和每个家庭的情况以及孩子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关系。

有这么句话,不知大家认可否:"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会有问题家长",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营造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环境,并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和手段,指导和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中的关键时期。

相反假如青春期的孩子完全规规矩矩,那反而是更大的问题。

我们家长普遍感觉到这个时期和孩子的沟通障碍会有障碍,一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内容不是以问题为中心,而是以"我"为中心。

这种沟通的内容实际上是家长消极情绪的发泄,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这就使得家长说得越多,孩子的心离得越远;二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其实是伪沟通。

因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目的不是关注孩子的成长,而是为更好地控制孩子;三是大多数家长在小的时候从没有被倾听过,所以不会去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这就造成了"大人说孩子无所不可,孩子说话未张嘴前就已经错了"的局面。

主持人: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孩子,一定要特别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吴小莲: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最需要转变的是我们要从直接的管理转变到间接的管理。

所谓间接的管理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孩子可以不听父母的,但他必须为自己的前途负责。

这方面的教育在发达国家十分完整、系统。

当孩子走入社会时,可以实现上学和工作的无缝连接。

但这方面的教育在中国几乎是空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长期缺乏责任意识的教育,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职场应聘,经常还会看到家长的身影,家长甚至代替孩子面试。

这和我们民族大一统社会所形成的教育文化有关。

家长把读书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放弃了教育孩子获得谋生能力这个基本目标。

如何能够获得谋生能力?首先,要有谋生的愿望。

当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如何还有会有谋生的愿望?为什么那些成功的人,从小往往非常贫苦,是因为他们贫苦才有了改变的动力。

英国贵族学校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就是贫困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让孩子持续贫困的生活。

在旧社会,由于早婚早育,加上生活贫困,迫使孩子早日走入社会,这起到了间接加速成熟的作用。

所着国家推行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政策后,这种教育的空白所暴露的问题就日益突出。

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难就是对孩子必要的教育。

其次,有谋生的能力。

除了课本学习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

以孩子到职场应聘为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第一份工作,但无法保证孩子在这份工作中生存,也无法保证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工作,让孩子有能力再找工作。

这就意味着,让孩子早日接触社会是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

上述两点也是面对不服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主持人:那么在面对在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家长还需要做些什么呢?吴小莲:塑人工程是门艺术,面对这些处在成长中要面临这么多矛盾和困惑的孩子,家长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

1、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

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

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

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

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

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

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2、下放权利给孩子。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

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1)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

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2)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

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3)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4)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5)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了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1、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