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摘要抗战时期,东北土匪纷纷加入抗日。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内因看,土匪主动抗日的原因根源于其出身,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和惯匪积匪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追求。
从外因看,由于中共在争取土匪抗日方面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在中共的极力争取下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
以及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政策的压迫,使一些土匪不得不反抗。
关键词土匪抗日原因“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在东北地区,土匪作为一股特殊的力量加入到了抗日的行列。
土匪,在东北地区被称为胡匪,是一种以打家劫舍为生游离于正常社会制度之外的武装团伙。
但是在抗日救亡的时刻,东北地区大部分土匪加入了抗日的洪流中。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土匪武装抗日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讲,土匪的抗日原因与其出身和落草为寇的原因息息相关。
从客观方面看,则与日本的压迫和共产党的积极争取有关。
一、内部原因(一)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
在民国的动荡之中,土匪大多出身于贫苦农民。
近代的东北地区先后沦为俄、日的殖民地,民国政府完全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的实际行政管理权。
东北民众饱受荼毒,国破家亡,于是在黑山白水之间开始了他们土匪生涯。
所以这样的土匪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的精神。
他们反抗地主、反抗官僚,当民族矛盾上升,他们便加入到反抗民族侵略和压迫的行列中。
张海天又名张贺年,号“老北风”,1880年生,11岁给地主放猪。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本村地主张海兰家赶车、当炮手。
翌年,被迫为当地警察分所当杂役,由于不堪警察们的欺凌辱骂,盗出枪支投奔报号为“老头票”的大股土匪。
随后开始了十多年的土匪生涯,但是他重义气爱乡土,杀富济贫是有名的义匪。
“九一八”事变后,他召集部下说:“原来当土匪是想升官发财,这回鬼子打进来了,国没了,家也没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要不打日本,还有什么人性?还算什么好汉?”①众人一齐响应,打起“抗日自卫军”的旗号,报号“老北风”,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像张海天这样,由农民被迫成为土匪的都加入了抗战。
著名的抗日英雄马占山也是贫苦农民,受到地主的压迫,愤而落草。
之后从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
由其从出身来看,出身农民的土匪具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农民阶级朴素的反抗外族侵略的传统。
这种土匪,又被称为义匪。
义匪大都仗义执言,敢做敢当,义无返顾,甚至是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他们愿望强烈,行为偏激,但却以自己的方式追求正义,反抗不公平。
所以面对日本侵略时,他们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反抗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侵略者奴役。
在武装抗日的东北土匪中,这样的土匪占大多数。
他们文化不高,但是向往“梁山式”的绿林英雄。
因此纷纷投身抗日队伍中。
(二)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认同感的推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思想、品格和传统。
土匪当中,不是所有的匪首都是没有文化的贫农。
有一些匪首,出身富农甚至文化家庭,受到过文化教育,明理知义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浸染,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意识。
高鹏振是辽宁省黑山县朝北营子人,出身于富裕的农民家庭里。
毕业于新民县文会中学,曾进沈阳文登书院读书,精通骑射,善写诗文。
因为见罪官场人员,被逼无奈,投身绿林,报号“老梯子”。
“九一八”事变时,目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
在新民县成立“镇北军”,成为辽西抗日义勇军的主力之一。
东北著名土匪首领盖三省、震东洋、小北侠、齐李靖、镇华北、张国威、草上飞、赛叔宝、盛重根、赛张良等联名致函哈尔滨报馆并电请政府当局主动请缨抗日,他们在信中说道:“大主笔侠鉴,国难当头,人民之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盖等幼读圣书,粗知大义,虽居绿林,亦中华国民一份子。
……与侯奴共没于沙场,以于亡中求存。
”②可以说土匪群体,虽然站在社会秩序的对立面,但是内心仍然有朴素的爱国情怀。
这也得益于,儒家文化的长久流传,和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出身富农或者地主的土匪,大多是迫于军阀和官僚的压迫,才成为土匪的。
是生于乱世的不得已的生存方式,他们为匪时,通常也不是十分残暴。
加入抗日之后,更是能够很好的融入军队,甚至还拥有非凡的战斗素养。
受到过文化教育,他们心中,有明确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操。
出于这种原因的抗日土匪,往往是坚定不移不畏生死的。
是东北抗日力量中,较为有力的。
(三)自身利益的推动。
东北地区民风骁勇,在整个清末至民国,有很多积年惯匪和山匪。
这样的土匪,大多拥有较为明确的地盘和组织。
日本的侵略,威胁到了土匪自身的利益。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著名土匪“老三省”,他觉得自己命定的是三省的“主”,只觉得东北三省如果都沦陷了,“老三省”就不存在。
于是组织了人马和日本人较量起来。
这种反抗,是基于对于土匪地盘的保护,他们自身仍然继续土匪的行当。
这种惯匪积匪,具有多年的土匪生涯。
十分重视自己打下的地盘,那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
所以当日本人要对他们的地盘进行侵犯,或者对其进行剿杀的时候,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抗和报复。
另外,也有一些土匪出于自身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五省”原名叫高继武活动在黑龙江一带的一伙土匪。
日军占领东北之后,对于土匪进行了收编。
五省受降后,被日本人下毒杀害。
他的部下火龙(报号,就是外号。
是东北土匪的习俗)为了为他报仇,集结了五百多人进攻了日本守备队。
土匪能在民国时期动荡的东北生存下来,本身是具有一套生存法则的。
东北土匪拜十八罗汉,十分重义。
重义也是维护土匪团体的重要支柱。
一般如果大当家被杀害了,即位的必须为其报仇,才能得到其他土匪的认可。
但是像这种由于自身利益的推动而进行抗日活动的,其具有不稳定性。
而且大都没有加入军队,只是单独偷袭或者游击给以日军打击,而自身很容易遭到日军的剿灭。
但是其客观上仍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进行。
(四)投机心理的推动。
成为土匪的人中有一部分,本性好逸恶劳。
有一些为祸乡邻的地痞混混,也走上了土匪的道路。
他们眼中只有利益,只关心自身的权力、地位及财富。
这部分土匪,大多都在抗日战争爆发,东北被日本占领之后,投靠了日本侵略者。
但是也有一些土匪,基于自身考虑,加入抗日。
一是,在全国抗日的浪潮中,举起抗日的旗帜能够改变自身的名声。
二是,加入抗日,可以说是一个归正而既往不咎的机会。
可以逃避对于过去罪责的处罚和军队的围剿。
第三,可以从军方获得一些枪支等方面的支援,甚至以抗日之名,行抢劫之实。
这类土匪没有坚定的抗日意志,他们并没有将抗日斗争想象的那么残酷,经不起艰苦斗争环境的考验。
当遭到日军的打击和诱惑的时候,就会叛变。
甚至某些土匪本身他们的抗日行为,就是表面功夫,只是想借抗日的合法名义攫取利益。
东北小有名气的盘石大络子傅殿臣部,在抗日战争初期曾是一支著名的抗日武装。
日本人对他又恨又怕,多次围剿都因傅殿臣部熟悉山林地形及队伍装备好而告失败。
日本人决计“招抚”这支队伍,做了大量的工作。
日本人3次清点傅殿臣的兵数,说是发给棉衣给养,实为寻机剿灭傅殿臣部。
后来,抗日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威逼利诱中傅殿臣终于被日本人“招抚”了,一个当初的抗日英雄最终沦为了民族罪人。
还有东北名噪一时的匪首谢文东,曾经在抗日中有过突出表现,也在后来的抗日活动中投靠了日本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土匪就是向往这样的生活“当胡子,不发愁,进了城里住高楼;吃大菜,逛妓院,花钱好似江水流;东家抢,西家劫,枪就别在腰后头,真是神仙太自由”③。
出于这样的原因,加入抗日队伍的土匪,虽然也曾有过贡献,但是落后性十分明显,纪律散漫时常侵犯百姓利益,他们心中没有正义,没有民族大义,有的只是利益。
二、外部原因(一)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政策。
日本侵略者,是世界战争中鲜有的军国主义暴行者。
在东北,实行各种残酷的政策和屠杀。
土匪也是人,有人的情感与品性和经受传统道德理性原则规范、熏陶的经历。
日本毫无人性的暴行,一方面,激发了他们心中或模糊或清晰的民族意识。
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的土匪自身的安全。
1、保甲连坐制度。
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对东北军民的镇压,建立伸入社会各角落的“保甲连坐”制度,以一村或相当村为保,以一屯为甲,以10户为一牌。
牌内如果出现犯有“内乱罪”、“外患罪”、“公共危险罪”等违反规定者,除对其给予严厉的处罚外,违法者所属牌内的各家与其共同承担责任。
东北地区的土匪,有相当一部分是隐藏在农民中,保甲连坐,清查户口、回收民众中的武器,使他们不能再有装备武装,高压的连坐政策也威胁了他们自身和亲友的生命安全。
2、集团部落制度。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设置集团部落。
日伪军持枪荷弹,强迫农民烧掉自家的房屋,离开家乡,迁到被指定的地区居住。
部落的周围建起铁丝网、炮台、水沟,以对外防御,对内“监禁”。
并将部落的附近完全造成无人区。
这种制度极大地控制了,土匪的活动范围。
在无人区发现中国人,日军可以随意打死。
实行这种政策的地区,可以说断绝了土匪抢劫的可能。
尤其是冬季,土匪没有生活资料,不得不对日军开火,抢劫粮食。
而且,集团部落制度,使农民失去大片耕地,东北地区粮食匮乏,土匪没有了生活来源,也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
3、屠杀政策。
土匪一般不会抢掠就近的村镇,因为他们大多数出身于此。
甚至有时候,还会在村民受到地主欺压的时候,给以帮助。
他们虽然暴戾行事随心所欲,但是具有很深刻的地盘意识,家乡意识。
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国人民,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和肆意欺侮,已经超出人性的范围。
1932年9月16日在抚顺平顶山村,日军将全村男女老幼三千多百姓,集中在平顶山下一起屠杀。
哀嚎遍野,鲜血满地。
肆意奸淫妇女,以屠杀中国人为乐趣。
这种行为将其,放在人类的对立面。
这样的行为,即使是无恶不作的土匪,也会为之胆寒,逼着他们奋起反抗,不然很可能遭到同样的欺凌。
4、日本侵略者对于收编土匪部队的反复无常,以及把日伪军当做炮灰。
日本发动侵略初期,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迅速沦陷。
这是日本军队自信心极度膨胀,认为轻而易举便能占领中国。
因此对于中国武装力量充满轻视。
所以对于土匪武装,日军初期的政策是剿杀的。
对于降日的土匪,进行毒杀或者不计其生命的利用。
都使土匪唇亡齿寒,不倾向于投降日本,让他们认为即使投降了,也没有好日子过。
虽然后期,其政策有所改变,但是已经撕破了他们“共荣”的面具,不再能取信于土匪了。
(二)共产党的积极争取。
土匪武装能加人到抗日的洪流中来,除了其自身原因之外,还有着重要的外因。
土匪自身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对抗日的理解是流于表面的。
正是由于中共对土匪武装坚持不懈地争取和其耐心细致的改造,才使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参加了抗日斗争。
在日军大举进犯、民族危亡在即的情况下,中共将团结和争取一切力量进行全民的抗日战争作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任务。
为此中共对土匪武装的总策略是争取尽可能多的土匪参加抗日队伍,同时逐渐改变他们的性质,将其改造为人民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