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因素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因素

xxxxxx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
专业论文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因素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陈冬仿
20xx年11月6 日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因素
作者姓名
摘要: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

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抵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解放的关键一步,其更是彰显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人民群众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发挥出了巨大的潜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正义战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密切合作有关联
在中国共产党与其领导下的军队的诞生和发展,使这些进步因素大为加强,并成为这些进步因素的代表,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由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由于统一战线的存在,四亿五千万人民都动员起来,投身到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洪流中,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于一个目标——抗日,日本侵略者因此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注定了他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

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
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连,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大环境毛泽东曾精辟地指出:“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
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必
要条件”。

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广泛的支持和帮助,欧美各国以工人为主的各阶层人士组织了各种协会,以游行集会、罢工、抵制日货等方式同情和支
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并向中国赠送了大量药材等物品、派出救护队,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等友好党派。

此外,还向国民党军队提供大量的美械装备和美式训练,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正得益于装备的改善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在正义的领导下,国际上的救援人员发出对我国的救援,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促使战争胜利
中国抗战的胜利并不是如一些人民说的那样完全是国际援助的结果。

一方面,是由于援助的量对于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在四年零五个
月这么一段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长的时间里,中国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友好的国家进行了援助。

但总的来说它们在这些年里的援助是经常太少、太迟了。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遵照“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口号,开荒种地、植棉纺纱,推动了解放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满足了军需民用。

这次战争的胜利是必然的历史结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同意将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敌后,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

在敌后战场,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黄土岭伏击战等一系列辉煌的战绩,特别是到抗战后期,建立了19块大的抗日根据地,将日本侵略军压缩在铁路线、大城市狭窄的点、线区域,使其濒临失败的边缘,为抗日军民的战略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
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

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
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正确的战略战术是胜利的关键
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正义战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援助,这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有利条件。

战争的正义性又是持久抗战的前提,抗日战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日军野蛮的侵略行径教育了人民,使人民自愿积极主动地参加战争,并为战争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切。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其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握时代大势,分析中国国情、党情和民情,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与策略,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

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四、参考文献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上海,2000-11-20(15)。

[4]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J].社会学研究,200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