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植物细胞。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绘图能力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①认识玻片标本,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②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2、教学重点:
①植物细胞结构。
②制作临时装片
3、教学难点:
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②认识细胞是立体的。
4、教学用具:相关挂图。
5、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讲解法相结合。
6、课时划分: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引言: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基本单位,细胞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的功能?
(一)、玻片标本
互动1:玻片标本制作时有何要求?
1、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薄而透明。
互动2:引导学生观察玻片标本,提问: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哪些类型?
2、种类:
⑴依据制作方法: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涂片: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
⑵依据保存时间:
永久性玻片标本:可长期保存。
临时性玻片标本:不能长期保存。
互动3:如何制作玻片标本?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时用力均匀,避免产生气泡。
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互动4:细胞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明确:
1、细胞壁:保持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持、控制物质的进出。
5、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4、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位。
注意:相邻的两个植物细胞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胞间连丝相互联系着,相互交流营养物质。
互动5:讨论:科学家是如何对细胞下定义的:
明确: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知道,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它们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作业布置: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绘图要领:
1、真实;
2、规矩: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尤其注意点的画法)要规矩;
3、完整:名称标注齐全。
四、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的生产、发展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
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教”与“学”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