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
1.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B.美苏意识形态对立
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对抗
思路解析: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政治、军事方面形成对抗,两国势均力敌,形成雅尔塔体系。
其他选项都有合理性,但不是最根本的,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2.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
B.发展本国经济
C.控制西欧国家
D.恢复西欧经济
思路解析:发展本国经济、控制西欧国家、恢复西欧经济三项是“冷战”政策的实施手段,遏制共产主义是根本目的。
答案:A
3.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是()
①实施马歇尔计划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③成立华约组织④建立北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思路解析:华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建的,是应对美国“冷战”的表现。
答案:C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出现的标志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
思路解析:经互会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C
5.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政治一体化组织
B.代表不同意识形态
C.性质是帝国主义
D.属于军事政治集团
思路解析:政治一体化表述错误,代表不同意识形态是不同点,帝国主义性质是北约的性质。
两大组织都是军事政治集团。
答案:D
6.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所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A.推动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B.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C.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D.使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
思路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共同体的成立,有利于各国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联系,但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仍然不在欧洲。
答案:D
7.下列有关日本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是()
A.进行社会改革
B.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C.推行民主改革
D.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思路解析:进行社会改革、推行民主改革两项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20世纪60年代。
答案:D
8.下列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日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外交政策高度一致
B.日本积极追随美国
C.两国是忠实的同盟
D.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思路解析: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答案:D
9.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机构的变化
思路解析: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最突出的是社会制度的变化。
大部分国家都是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A
10.1991年12月成立的“独联体”()
A.是原苏联的别称
B.是一个主权国家
C.是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
D.与华沙条约组织性质相同
思路解析:“独联体”即独立国家联合体,是独立国家、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
答案:C
11.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改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事一体化
思路解析:解题时需要通过认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关键在于理解“德国人、法国人”到“欧洲人”的变化,说明欧洲人已经淡化了原有的国家观念。
答案:B
12.中国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是因为()
A.国际政治力量失去平衡
B.中美关系得到根本改善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
思路解析:考查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及其原因,国际政治力量失去平衡表述错误,中美关系得到根本改善、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两项是外因。
答案:D
13.1991年,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
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也出现了战争,其激烈程度为欧洲战后50年所罕见。
1993年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达成和解,迈开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
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思路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将材料里所包含的意思把握准确。
材料中的现象表明了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里虽然没有提到美国,可是在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战争中,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愿望非常清楚地展现出来。
答案:B
14.20世纪末,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却健康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C.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和东欧早
思路解析:四个选项中,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和东欧早,不符合历史事实,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两项包含在B项中。
答案:B
请完成:
(1)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的对比和经济格局呈现什么特点?
(2)导致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特点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材料题。
要求把握表格中的数字,与相应的国家对应起来,找出突破口。
参考答案:(1)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2)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西欧国家联合自强;战后的日本通过民主改革,科教兴国,加之美国扶持等,经济得到了很快发展。
(3)西欧、日本在政治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南联盟科索沃省自治问题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材料二:1999年4月6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宣布:北约在21世纪将承担超出19个成员国领土以外的使命,目前在科索沃问题上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实施这一使命的试验。
材料三:1999年5月10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通电话时,谴责北约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要求北约停止轰炸,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江泽民表示:“中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对主持正义、维护和平负有重要责任。
”
——以上材料均据《人民日报》请完成:
(1)北约和联合国分别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2)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表明了美国对欧洲由原来的“冷战”转变为直接出兵干涉。
你认为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奥尔布赖特的讲话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企图主导世界格局。
这种目的能否实现?为什么?
思路解析:第(1)问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3)问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力量的变化以及各自对世界政治的主张。
参考答案:(1)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进行“冷战”的军事政治组织;联合国是二战后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的世界性政治组织。
(2)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使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凭借其唯一超级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3)观点:不能。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日趋走向多极化,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各自成为世界的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