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检测(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质量检测(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质量检测(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

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

”对凯南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解析:选B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发动冷战。

选B项。

2.“二战后,由于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下列现象能证明上述说法的是( )A.美苏冷战形成B.世界多极化出现C.不结盟运动兴起D.苏联解体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看,事件发生在二战后,而且增加了意识形态的斗争,这符合美苏冷战的特征。

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开始了冷战,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复杂、更危险,故选A项。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解析:选B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4.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德国一直对苏东国家奉行不承认的强硬政策,但60年代末宣布实行以“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通过谈判,联邦德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这一转变( )A.是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产物B.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C.是德国经济“滞胀”下的被迫调整D.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解析:选B 联邦德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主动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一系列缓和关系的条约,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B项正确。

5.1955年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对该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B.核均衡避免了新的大战C.两种制度互相借鉴调整D.两极对峙格局得以形成解析:选B 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贸然发动世界大战,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6.1974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一项文件指出:“反对侵略、外国占领、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争取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斗争,使不结盟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进一步被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维护了世界多极化趋势C.瓦解了美苏两极格局D.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解析:选D 由材料“反对侵略、外国占领、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争取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斗争”可知不结盟运动冲击着两极格局,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选D项。

7.陈同学在研究某时期的世界历史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如果要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你觉得应该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B.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第三世界的崛起解析:选C 欧洲联合、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增强了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8.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B.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C.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D.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解析:选C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与“日本”不符,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故C项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与“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不符,故D项错误。

9.美国从一开始眼睛就盯着全球,表现出所谓“国际性”的本质。

即使所谓的“孤立主义”也只是美国实力尚未达到与欧洲大国正面抗衡时的一种无奈选择,一旦具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势必会把“领导世界”的意识转化为“领导世界”的行为。

材料意在说明美国( )A.已放弃了孤立主义传统B.霸权主义具有历史渊源C.凭借实力建立单极世界D.国力增强推动对外侵略解析:选B 从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思维到“‘领导世界’的意识”说明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故B项正确;美国并没有放弃孤立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美国霸权主义的原因,不是具体的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美国对外侵略的明显信息,故D项错误。

10.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世纪史》中写道:“如果说,20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

”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 ) A.美国凭借实力控制世界 B.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C.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D.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主义是指倡导和支持国家间为共同利益而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的运动。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

11.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这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解体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C.世界政治新秩序已建立D.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解析:选D 从材料中“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并立的局面,以及“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的描述可知,新的力量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显现,故D项正确。

12.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材料中“根本性变化”是指,当今世界( )A.发达国家已日趋衰落 B.东西方差距逐渐消失C.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D.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解析:选D “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

由于“冷战”这种疑似临战态势的不断持续,刺激了国防工业,从而“造就了美国尖端技术”。

而更重要的是给了美国以拉拢资本主义同盟者的天赐良机。

——摘编自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材料二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决策者认为传统的是非标准应该检讨。

尼克松解释说:“今天,‘主义’已经失去活力……我们的目标是要清除掉外交政策中所有敏感的、情绪化的东西。

”基辛格也说,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将依据他们的行动,而不是意识形态来判别别的国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100年》材料三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

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

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

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摘编自刘福明《中国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调整与中国关系的原因。

(4分)(3)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凝聚力、国防工业、控制西欧等方面概括冷战对美国产生了的影响。

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利益、美苏争霸等方面简析美国调整与中国关系的原因。

第(3)问,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冷战后的“寻敌”思维回答这表明了什么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格局剧变、美国单边主义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案:(1)增强美国的凝聚力;刺激了国防工业特别是尖端科技的发展;以冷战为借口控制了西欧;遏制了后起国家的发展。

(2)根据国家利益调整对外政策;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问题:美国在冷战后到处“寻敌”的急迫心情。

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为称霸全球、实行单边主义寻找借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部分)示意图从图中提取信息,围绕“世界发展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分)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确定出论题。

根据图中1945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1947年关贸总协定可以确定出论题: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

然后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的背景、过程进行论证,最后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的影响进行总结即可。

另外,根据图中的北约、华约、欧共体可以确定出论题: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其它论题,言之有理也可。

答案:示例一论题: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阐述:随着二战胜利的临近,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1944年夏,战时盟国的代表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