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一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1 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2 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①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

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

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

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

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

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②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

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

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③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

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

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

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④奇特性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

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淞等。

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敦煌莫高窟被公认为世界艺术宝库。

雄踞凌云山,俯视三江的乐山大佛,坐像高71米,体宽28米,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石像。

二中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主要是从地文景观水资源生物资源气象资源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1 )中国地文景观及其评价东部地区(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有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江水丰沛,山青水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加之平原地区,土壤肥沃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学习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3.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及分布状况。

4.掌握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5.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及其构造特性。

6.了解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与分布状况。

7.掌握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及代表景点。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在讨论旅游资源这个概念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资源一词的含义。

资源是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而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资源。

由于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因而对旅游资源的概念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见解。

这里介绍几种关于旅游资源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凡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民间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另一种观点认为: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都为旅游资源;还有人提出:旅游资源是指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称。

以上各种有关旅游资源的提法之间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别。

广义论者认为凡是具有旅游吸引力者都属于旅游资源,狭义论者则强调有无经济价值。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枟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枠中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这一概念首先淡化了上述广义和狭义之别,并在提到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出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三大效益并重的提法,是符合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因此,与其他提法相比,这一概念的定义更具有科学的前瞻性。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分类,较为普遍的是从旅游资源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是自然和人文两类资源的有机结合、紧密伴生的景观———即混合型旅游资源,这种旅游资源既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又是文物古迹荟萃之地,是深受旅游者欢迎的一类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存在的各种地理要素,它从地球出现就存在,并随着地表自然变迁而变化,具体说,它是由地球的大气圈、山川、河流、海洋、岩层、土壤、植被和动物等自然界物质组成的。

它也是人文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物结合的表现,是人类创造的景观。

它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的制约。

因此,构成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复杂,既包括有形的旅游资源,也包括无形的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1畅多样性旅游资源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集合概念。

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旅游资源包括自然、人文两大类别。

此外,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总之,多样性是由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的,也决定了人们旅游动机的多样性。

2畅定向性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

但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则无多大吸引力或根本没有吸引力。

因此,任何一项旅游资源都有吸引力定向的特点,即只能吸引旅游市场中的某部分旅游者,而不可能对全部旅游市场具有同样大的吸引力。

3畅唯一性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尤其珍贵的文物是不能再生和替代的特殊资源,因而也就具有唯一性,如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巴黎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都是如此。

当然,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异地仿建这些建筑并非不可能,但是仿制品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从而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魅力。

4畅变化性人类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不同时代就有不同的历史遗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兴趣、需求以及时尚潮流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人文旅游资源也会得到不断的创造和补充,而自然旅游资源也会因旅游经营者的深入开拓而不断被开发、利用。

因此,旅游资源会不断发展和变化,这也是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变化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一、位置、疆域和邻国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占亚洲面积的1/4,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相距约5500km(北纬4°30′~北纬53°33′),东西横跨经度61°,约5200km(东经135°20′~东经74°40′),东西两端的时差达4小时以上。

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多千米,有14个邻国。

东临朝鲜,南接越南、老挝、缅甸,西部和西南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和西北部临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总长约18000多千米。

沿岸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

辽阔的国土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为旅游者提供了广阔的旅游空间,也创造了多样的旅游环境,既有较大的旅游环境容量,又可以适应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并可开发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

二、人口和民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在地区分布上,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90畅6%,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9畅4%(2005年底数字,不包括台湾和港澳),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中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藏族、满族、朝鲜族、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黎族、哈萨克族、傣族等,以上18个少数民族人口总和约为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