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自物自励、完善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需要尊重和关爱。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作为班主任,所谓的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班主任应抛开以往“我讲你听、我设计你来做、我规定你执行”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而且更要注意熟悉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位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去努力,去创造。

因此,大胆尝试改变传统的模式与方法,已成为班主任工作改革的一大趋势。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发展,赏识教育逐渐成为时下很时髦的一种教育手段。

一、赏识教育能够转化差生
“睁大眼睛看孩子的优点,闭一只眼睛看孩子的缺点”,当我们用赏识的目光看孩子,孩子就会来到你的身边,走进彼此的心中。

赏识教育要关照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更加需要给予关爱和尊重,他们更渴望老师和家长的赏识。

所以,我们班主任教育,要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行性的观察、理解和教育,认真发现他们每一次的进步。

一个班级里总有些学生喜欢捣乱,不听话,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对于这些学生,任课老师常一次次批评,一次次摇头。

在他们的学习上,反复的说教,得到的效果往往令老师们很失望。

曾经,班上有一个单亲家庭的男生,父亲从来不管他,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

他在我们班上没人喜欢跟他交朋友,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同桌,因为他除了成绩差,衣服也老是穿得破破烂烂的,让所有学生都望而却步。

他的成绩也是让大部分老师摇头。

渐渐地,再也没有老师愿意叫他的名字,他也就这样隐形在这个教室里。

在学校开学的大扫除上,我发现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家伙,割起草来很用心,很认真,在整个队伍里面显得很耀眼。

我忙用我的手机拍下几张孩子们劳动的照片,尤其是他的照片。

第二
天,我把冲洗出来的照片贴在墙上“劳动最光荣”的专栏里。

在后来的班干部票选中,他以过半数的票当选为我班的劳动委员,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很不错,现在是班干部了,要加油哦!”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很有光彩。

从那以后,他在班级里的身影活跃起来了,因为是劳动委员的关系,他与大家的交流也多了。

渐渐地,在学习上也开始有起色了。

终于,他走入了我们这个班集体。

当然,学生是需要鼓励的,在后来的时间里,我经常找他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经过4年的班主任工作的摸索和学习,我了解到,动不动就拿出做班主任的威严,对那些经常违纪,调皮、捣乱,不听劝告的学生,噼里啪啦的一顿训斥是没有效果的,这样,反而使得学生的心越走越远,对于班级的管理越来越难。

初中的孩子,其实是个小大人人了,尤其是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孩子们的思想也是比较复杂的。

如果班主任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总是绷着个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陈列他们的种种缺点,一一要求他们改正,并威胁如果不改正,要叫你父母来,送教导处等等。

大多数时候是适得其反的,学生们难以心服,所以过段时间,又犯毛病了。

所以在批评无效之际,我们能否用赏识的眼光去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可以以此入手,使得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

所以作为班主任,要随时去寻找学生的优点,耐心教育,引导他们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用赞扬、激励的语言,去感化那些学生,从本质上着手,去改变他们,使其重拾信心,端正纪律和学习态度。

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

我会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部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曾经有一次,班长跑到我面前来说,不想当班长了,班级里有些学生不服从他的分配工作,感觉很累,不想干下去了。

我听后,让他先回去。

后来我找了班上几位学生谈话,发现他们对班长都是很佩服的,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我基本了解到,是班上几个油腔滑调的学生故意这样唱班长的反调。

所以在那个星期的班会上,我把我们班级在这个学期所获得各项荣誉一一进行总结,在叙述过程中,大家都发现所有的荣誉都离不开班长的组织和领导,而客观事实也是这样的。

最后我跟学生说,班长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班长,也是老师引以为傲
的得力助手,大家是否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他,掌声从学生中热烈的响起,班长的脸上,我又看到的自信,然后我放心了。

后来,我又跟他谈了一次心,充分地肯定了他的能力和成绩。

同时我也委婉地指责,作为一个班长,不应该低头于挫折,何况是小小的挫折。

你的能力是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所以你要更有信心才对。

老师需要你,班级的学生也需要你。

后来,他在班干部的工作中,做得越来越出色,越来越有激情,使得其他班级的班主任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个小助手,而我也乐在其中。

所以,当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

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

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

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

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三、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个民族需要有凝聚力才能生存,一个班级需要有凝聚力才会有希望。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只要有了凝聚力,就能激发学生不断进取,茁壮成长;有了凝聚力,也就有了向心力,学生就能积极地、认真地学习。

在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就需要赏识教育,让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构建一个有着向心力的集体。

周弘老师有句名言:“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不仅仅是因为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教育使得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抱怨不能改变坏孩子,抱怨反而使得孩子变得越来越坏。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班集体进行赏识教育的最好时候。

每周的班会课,一般都是对一星期学生的表现的总结。

很多班主任把它变成了批评课、教育课,使在班会课上,指出班中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使得整堂班会的气氛很严肃,很压抑。

严重削减了班级的士气和积极性,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很弱。

所以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可以试着缩小班级里存在的不足之处,放大班级里的一些好事与荣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集体的情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我相信,这样下去,班级里出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少,班级里的优点会越来越多。

通过赏识教育,让每个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同时,我非常注重班集体的活动,这能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校运动会上,我鼓励学生,我们是最棒的,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是最优秀的,我
们一定能够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所以在校运会期间,我们班的每个学生情绪都非常高昂,积极为参加比赛的学生加油助威。

无论比赛结果怎么样,我们对每一个比赛回来的运动员说:“你很棒!”正因为这种积极团结的凝聚力,以赏识的态度看待每一个运动员,使得我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尤其是团体赛。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用赏识的心态来看待学生,还应该教育学生学会赏识别人。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以赏识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同学,就会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关心同学,团结同学,真诚地向同学学习,消除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的心理品质。

比如,我在班级里建立记录好人好事的光荣册;开展评比“每周一星”活动;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等等。

这些做法使班风面貌大为改观,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团结,大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当然,赏识不等于放纵学生,赏识教育并不否认批评,而是将赏识和批评结合起来,注重批评的艺术性。

对于学生明显的不足和错误,班主任要及时指出,否则会纵容他们的错误行为继续发展下去。

我班李云以前经常欺负同桌张豪威,我让李云站在张豪威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写一份张豪威被欺负后的心理感受,效果非常好,此后类似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

因而,在教学这个不断延伸的系统中,教师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学会等待,让孩子们在失败的基础上找到天才的感觉,尝到甜头,并且正确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的不足,从而发现生命的宝贵,愿意享受生命,不断激励自己进步,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省自己,真正做到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促进他们走向成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