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

第23课:美术的辉煌专题概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本单元内容介绍的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主要是西方的文学艺术。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对当时现状的反映,因此要把它们放在当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

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浪漫主义文学席卷全欧文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与发展,社会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使作家们对资本主义现实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等等,都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姿,出现了不少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

20世纪中叶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文学艺术也进入了又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在传承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呈现出多元化、与时俱进的特征。

【教材分析】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学情分析】从高二学生知识的状况看,学生已经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是高二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知觉、兴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为感性体验,所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阶段特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的经验与技巧,并形成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课标要求】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三维目标●学科素养】1、知识与能力: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绘画: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思想者》;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当代美术:杰克逊•波洛克《3》、《第十号》,徐悲鸿《奔马》。

理解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回顾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对“昨天”的回顾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好历史知识点,以“今天”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以“明天”的思辩延伸展望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

(2)本节课教学过程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以创设情境为主线,以引导为辅助手段,关注课堂启发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探手可得结论和全面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3)体现课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理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每个艺术家之所以留下传世之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有的艺术家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第一步:夯实基础(自主学习、突破重点、形成体系)注:1、请同学们阅读人教版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3课;2、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案思考;3、自主完成导学案夯实基础部分(填空)。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的动荡;资产阶级对英雄主义的追求;(2)时间:产生与18世纪末到是19世纪初;(3)代表:①:法国代表作《》、《》;②安格尔:法国代表作《》;(4)特点:①强调理性;②以古代或者现实为题材;③注重画面的和;<二>浪漫主义美术:(1)背景: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和战争;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级、民族矛盾;知识分子对理想王国的;(2)时间:19世纪前期;(3)代表:法国的代表作《》;(4)特点:①注重表现人的;②色彩辉煌、奔放的手法;③强调画面的和统一,但是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写和刻画;<三>现实主义美术:(1)背景: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和战争;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知识分子对理想王国的;(2)时间:兴起于19世纪中期;(3)代表:①米勒:法国代表作《》、《》;②列宾:俄国代表作《》;(4)特点:①反映社会,关注社会;②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深刻剖析;③揭露和社会的;<四>印象画派:(1)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2)时间:19世纪的后半期;(3)代表:①印象画派:法国的代表作《》;②后印象画派(20世纪初):荷兰的《》;法国画家塞尚被称为“”;(4)特点:①不关心;②反对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③印象。

<五>现代主义美术:(1)背景:①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

②现代和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③20世纪初期的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④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⑤科技发展;(2)时间:20世纪;(3)代表:西班牙画家的立体画派代表作《》;(4)特点:①反反;②重视自我、自我;③表现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理。

【答案】<一>(3)①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②《泉》;(4)②重大事件为题材;③严整和和谐;<二>(1)失望;(3)德洛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4)①感情;②瑰丽;③完整;<三>(1)绝望;(3)①《播种者》、《拾穗者》;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4)①社会现实,社会问题;②社会本质;③批判社会的罪恶;<四>(3)①莫奈《日出·印象》;②凡高的《向日葵》;“现代绘画之父”;(4)①主题思想;③瞬间。

<五>(1)背景:①第二次。

②工业和城市化。

③两次世界;(3)毕加索《格尔尼卡》;(4)①反传统反理性;②感受、表现;第二步:难点突破(合作探究、提升素养、深化知识)注:1、小组合作讨论(2人小组);2、相互合作,讨论探究(结合课本、导学案、资料);3、小组总结(请同学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导学案上,推选发言人)。

合作探究一:现实主义美术的背景、特点与价值有哪些?合作探究二:现代主义美术兴起的背景、特点与评价有哪些?合作探究三:印象画派的艺术特征有哪些?【答案】合作探究一:背景:现实主义绘画是随着19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民主思想的进步而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是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内容而形成的。

特点:现实主义绘画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这一派画家,用冷静的态度来观察现实社会,描绘他们所感觉到的东西,即周围真实存在的人和物。

他们反对追随前辈大师的绘画技巧,也不认同浪漫主义画派对自然景物的主观臆想,而是追求形状和色彩的逼真,着重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艺术价值:作品有的主要表现农民的感情和生活,作者通过自己的画笔热情赞美劳动,讴歌劳动者,对农民的境遇寄予无限同情,体现人性的庄严和浑厚;有的突出民族忧患意识,深刻批判社会现实,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合作探究三: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出印象画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出印象画派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

印象画派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对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使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画派新的绘画语言。

“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画派的重要绘画方式。

它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的位移,而是绘画方式的变革,改变了西方传统的绘画方式,使画家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

第三步:知识迁移(限时训练、学以致用、知识升华)注:1、请同学们独立自主完成训练试题;2、请同学们思考做题方法;3、展示做题方法(抽查)。

【基础达标】1.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

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

”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2.借助科技领域的光学成就,渗透光和色的微妙变化,有“光的诗人”之称的画派是:A.新古典美术 B.印象画派 C.现实主义美术D.现代主义美术3.朱铭在《外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求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

”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①《向日葵》②《自由引导人民》③《拾穗者》④《日出•印象》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4.下列世界名画属于后印象派风格的是:①莫奈《日出•印象》②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③凡•高《向日葵》④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5.一位美术老师为一位环卫工人画肖像,看着画,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

据此,该美术老师的绘画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能力提升】6.19世纪以来的两百年间,世界美术领域里群星灿烂,名作纷呈,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