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模式初探——以围场县“皇家休闲文化”为例李建峰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省承德市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067000李建峰(1978),男,河北承德,讲师,硕士,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摘要:体验是文化旅游的天然属性,文化旅游开发要遵循体验经济规律。
依据旅游体验层次理论,对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文化旅游体验可分为文化物态认知体验、文化情感互动体验、文化价值认同体验、文化心态构建体验四个层次。
并以围场县“皇家休闲文化”为例,在对围场县“皇家休闲文化”解读的基础上,运用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模式,构建了围场县文化旅游体验产品体系。
关键词:体验;文化旅游;围场;皇家休闲文化一、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模式的理论探讨(一)研究背景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作为旅游主体,借助旅游中介和旅游目的地等外部条件,通过对信仰、精神、知识、艺术、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和自然遗产、人文遗产等旅游客体的某一类或几类旅游资源的观察、鉴赏、体验和感悟,从而得到一种文化享受和收获的旅游活动 [1]。
文化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决定文化旅游天然具有体验属性,同时文化旅游开发也要遵循体验经济规律。
因此,体验成为研究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视角。
本文尝试依据体验旅游层次理论对文化旅游体验层次进行探讨。
旅游体验层次理论是对目前旅游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体验旅游理论的深入研究。
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较为丰富,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探讨旅游者个体体验到的自身与“精神家园”之间的意识距离。
Cohen认为体验深刻的程度,是沿着娱乐、转移、注意力、体验、试验、存在的方向不断深化的[2]。
Pine和Gilmore把旅游体验分为4种:娱乐、教育、逃避与审美[3]。
我国学者龙江智认为从意识深度上看,旅游体验可以划分为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回归体验和灵性体验五个层次[4]。
旅游体验本质意义是精神追寻的旅程,旅游者出游的根本目的或终极意义是寻找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4]。
精神家园寄托于一定文化体系之中,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得以存在,认同一定的精神家园,就是接受一定的文化传统[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国内外关于旅游体验层次理论的研究,阐明了旅游者体验“精神家园”的旅游体验的层次关系,为研究旅游者体验“文化”的旅游体验层次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模式的提出本文根据旅游体验层次理论,提出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模式,即旅游者文化旅游体验可分为文化物态认知体验、文化情感互动体验、文化价值认同体验与文化心态构建体验四个层次。
1、文化物态认知体验文化的叙述是表象与内涵的统一。
对于文化的认知是跨越感觉体验与知觉体验两个认识层次,并以知觉体验为主体方式的心理过程。
文化物态认知体验是心智层次层面的体验,是旅游者通过观赏特定类型文化的表层物态文化、感受文化氛围,形成文化判断与印象的体验过程,在体验过程中实现对文化知识获取的旅游感受。
2、文化情感互动体验文化情感互动体验是指旅游者对特定文化在情感意识层面的体验,是旅游者与具体文化通过旅游活动互动而产生的情感感受。
这一层次的体验是表层文化体验的深入与补充,能够使旅游者对特定类型文化全面、深入了解,并形成情感愉悦。
3、文化价值认同体验文化价值认同体验是指旅游者在灵魂意识层面的体验,在价值体验的层面上,旅游者脱离文化表象的束缚,高度认同特定类型文化的内涵价值,并在价值认同中获得归属感与满足感。
4、文化心态构建体验文化心态构建体验是灵性意识层面的体验,是指在特定类型文化的影响熏陶下,旅游者人生观、世界观重构的心理过程,是文化旅游体验的最高层次。
二、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模式的应用——以围场县“皇家休闲文化”为例(一)围场县“皇家休闲文化”解读围场县地处冀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过度地带,是连接京津两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要冲,因清代设立皇家猎苑——木兰围场而得名。
清代木兰围场始建于康熙二十年(公园1681年),历时一个半世纪,占地14000平方公里,涵盖围场县全境,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苑。
康熙、乾隆与嘉庆三位皇帝率皇子、王公、重臣与万余满蒙铁骑在此行猎、肆武、屏藩、会盟。
这里气候凉爽、植被葱郁、野生动物繁集,是华北地区一块难得的生态美玉。
围场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是京北黄金旅游线和承德市皇家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围场县改变单纯依托坝上森林、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以“皇家休闲文化”为引领,开发皇家休闲文化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拓展旅游产业链,促进围场县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目前木兰围场“皇家休闲”旅游度假区是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1、“皇家休闲文化”是木兰围场文化底蕴的原真性体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休闲是文化的基础,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休闲作为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始终传承着主流文化”[6]。
满族是骑射民族,行围打猎是满族传统的习俗,也是满族皇族十分钟情的休闲活动。
满洲皇帝进关之后,难以忍受盛夏的酷热,自然要出关择地避暑休闲,并溶避暑、游猎、习武、御政为一。
围场县气候凉爽、距离京师远近适宜、地势开阔、生态环境良好,成为最佳选择。
自建立之日起,历史赋予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便通过“皇家休闲”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标记、诠释与传承。
2、“清暑”、“行围”、“会盟”是清代皇族在木兰围场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木兰围场“皇家休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清代皇帝开辟、巡幸木兰围场,避暑休憩为其首先旨趣,亦为木兰围场之首要功能。
康熙帝《喜岭外水土》诗为证:“霜凝肥草净无尘,处处泉源漾碧津。
食少事多宵吁老,暂偷闲暇养吾身”。
行围是大规模的围猎活动,是清帝在木兰围场的主要活动。
康熙、乾隆与嘉庆三帝在木兰围场共秋狝92次,每次常例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其中行围狩猎期一般是20天左右。
行围结束,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
并宴请蒙古等民族王公,按军功大小,予以奖赏。
因此木兰秋狝成为塞外诸族的聚会,是清朝执行“绥藩会盟”政治方略的契机,并取得良好效果。
康熙帝在《溥仁寺碑文》中称“昔时三皇五帝不治不服之蒙古部落,今已中外无别矣!”道出木兰秋称于绥柔蒙古之重大作用。
3、“民族和谐”是木兰围场“皇家休闲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精神诉求木兰围场是清代民族政策的见证,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过程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功能载体,充分体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多源性、集粹性、包容性。
围场县是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满族、蒙古族与围场县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建设家乡。
满族与蒙古族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是培育围场县县域文化的肥沃土壤。
民族和谐文化是围场县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在新时期,解读、传承、弘扬木兰围场赋存的“民族和谐”文化,对于围场县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基于文化体验层次模式的围场县“皇家休闲文化”文化旅游体验产品体系(1)发掘、保护、开发围场县清代文化遗产,形成木兰围场“皇家休闲文化”旅游吸引物,实现旅游者文化物态认知层次的旅游体验。
加大围场县皇家行宫(东庙宫)、御碑、古御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
树立木兰围场“七十二”围文化标识。
建设木兰围场历史文化博物馆,全景展示清代木兰围场的文化风貌。
发掘、整理与物化“皇家休闲文化”有关的御诗、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技艺、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皇家休闲”景区解说系统,设计“皇家清暑”主题线路。
通过以上措施,使围场县“皇家休闲文化”走出典籍,真正让游客看的到、触摸到并融入到木兰围场“皇家休闲文化”的文化氛围中去。
(2)通过“舞台真实性”产品设计思路,设计以“行围”、“会盟”为主题、便于旅游者参与的休闲旅游活动,实现旅游者文化情感互动层次的旅游体验在旅游季节,结合满族八旗骑射习俗,设计以“皇家行围”为主题,具有参与性、小规模、常态化特征的休闲旅游产品。
在旅游旺季,举办大型互动性实景演出“秋狝大典”,展现“屏藩会盟”的盛况。
使旅游者心灵与“皇家休闲”文化达到共鸣。
(3)开展满蒙民族文化旅游,实现旅游者文化价值认同层次的旅游体验“民族和谐文化”是“皇家休闲文化”的诉求与升华,是文化价值所在。
通过满蒙民族群众与建设木兰围场民族风情主题公园的方式、开展满蒙民族深度体验旅游,让旅游者体味“民族和谐”文化、畅享民族和谐的果实。
(4)“皇家休闲文化”与围场生态资源结合,使旅游者在皇家猎场,在历史与自然中重塑自我,实现旅游者文化心态构建层次的旅游体验融合围场县“皇家休闲文化”与森林草原生态环境。
开展感悟式休闲度假旅游,使游客在感怀历史、回归自然中寻找本真,重塑自我,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发展度假旅游产业,促进围场县旅游产业升级了,把围场县建设成“皇家休闲文化”度假胜地。
参考文献[1]王明星.文化旅游:经营·体验·方式[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3-24[2] Erik Cohen.A phenomenology of touristexperiences[J].Sociology,1979(13):45-48[3]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4-40[4]龙江智,卢昌崇.旅游体验的层级模式:基于意识谱理论的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9-19[5]欧阳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构建[N].光明日报,2012-3-1.[6]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12-234Hierarchical model of cultural tourism experience——“W eichang county royal leisure culture "as an exampleLi jian feng Hebei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Summary:Experience the natural attributes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o follow the experience of economic laws. Theory based on the level of travel experience, the cultural tourism experience level mod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that cultural tourism experi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ulture of state of cognitive experience, with cultural interactive experience, cultural the value recognition experience, the cultural mentality of building experience four levels. Weichang “county royal leisure culture ", for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ddock county “royal leisure culture", to use the cultural tourism experience level mode build weichang county cultural tourism experience product system.Keyword:Experience The cultural tourism Weichang Royal leisur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