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第二章编制依据3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5第四章塔吊参数与平面布置8第五章基础设计依据12第六章塔吊基础的具体做法12第七章施工管理部署17第八章塔吊基础施工及验收要求21第九章塔吊安装高度及附墙情况31第十章格构柱的加工与安装33第十一章格构柱焊接质量控制、验收措施35第十二章施工安全措施32第十三章塔吊监测、日常维护和保养46第十四章应急预案40第十五章特种作业人员名单53第十六章塔吊基础设计计算书53第十七章相关附件和图表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基坑围护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建筑概况:总建筑面积57529.17㎡,用地面积为17612㎡。
本项目包括1-3#商业办公楼,5#、6#裙房,地下一层主楼地下室设置自行车库夹层,地上建筑为x层。
建筑面积:包括地下车库、商业用房、配套设施等总计约57529.17平方米,建筑高度45m,裙房为物业配套用房高度6.5m。
本工程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00米。
1#-3#楼及车库为整体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7.000,底板厚度为500。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承台基础,工程桩直径为600、700、800,以6层圆砾层为持力层。
本项目与4-6#办公楼项目为同一个大基坑,所有参建主体单位相同,本项目在大基坑中位置处于东面和南面位置。
整个大基坑围护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双轴水泥搅拌桩的排桩方案,并结合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考虑到周边承台底,基坑开挖深度7.35米。
支撑梁面标高-2.1m,支撑梁高0.8m。
本项目共布置2台格构式组合基础塔吊。
1#塔吊基础在支撑外,2#塔吊在支撑内,塔吊基础面比支撑底低0.55米,2#塔吊塔身与支撑梁最近距离在633mm (详附图4)。
第二章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9、《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1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1、《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1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15、《固定式塔式起重机基础技术规程》(DB/T1053-2008);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7、结构标准图集《钻孔灌注桩》(2004浙G23);18、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总平面图、地下室基础平面图、桩位图等;19、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20、浙江省地矿勘察院提供的基坑围护图纸;21、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QTZ125(H6015)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22、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QTZ63C(5510)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23、建设部第166号文《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4、《关于加强组合式塔机基础制作、安装和使用的若干要求》(杭建监总[2012]13号文件);25、《关于加强建筑起重机租赁、安装拆卸和使用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杭建监总[2010]33号文件;26、《关于加强组合式塔机基础制作、安装和使用的若干要求》部分条文释义;27、《关于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若干要求的通知》2013年1月9日;28、《关于加强塔式起重机安全塔机监控系统安装、使用和管理的通知》杭建监总[2012]35号。
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与环境条件根据总平面图,本工程基坑四周环境简述如下:东侧:基坑距离该侧用地红线约5m,红线外为邱桥路。
南侧:基坑距离该侧用地分界线约为2.5m,基坑距离西溪金座建筑最近处约15.8 m。
西侧:场地围墙位于用地红线内位置,红线外为荆长大道。
北侧:距离用地红线约3.5m,红线外为文昌路。
3.2地基岩土构成与特征根据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场地土层结构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0层杂填土:杂色,以灰褐色为主,稍湿,松散,以粉质粘土充填,含较多碎砾石,局部含少量灰渣、碎砖块等建筑垃圾。
层厚为0.60~4.80m,基本覆盖整个场地。
②层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软可塑,含有机质及少量氧化铁质、云母碎屑,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层顶标高为-1.46~-4.04m,层厚为0.60~4.10m,在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分布,局部缺失。
③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状,部分为淤泥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含腐殖质及少量云母碎屑,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
层顶标高为-1.27~2.20m,层厚为1.00~14.20m,全场分布。
④-1层粉质粘土:青黄、灰绿色,软可塑,含有机质,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层顶标高为-13.88~-1.18m,层厚1.90~16.40m,全场分布。
④-2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可塑,局部为粘土,局部间夹少量粉土,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层顶标高为-20.07~-10.72m,层厚1.00~9.60m,局部分布。
⑤-1层粉质粘土:以黄褐色为主,局部呈浅灰、青灰色,硬可塑状,含较多铁、锰质氧化斑点或结核团块,局部夹有砾砂,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层顶标高-29.42~-10.76m,层厚0.50~18.30m,全场分布。
⑤-3层粉沙:灰黄色,中密,很湿。
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次之。
质不均一,局部含粘土,偶含砾石。
层顶标高-31.38~-20.32m,层厚1.1~9.10m,广泛分布。
⑥层圆砾:灰色,中密一密实,砾石含量约占65%,粒径以0.2-2CM为主,磨圆度较好,局部夹有卵石,粒径在2-5CM磨圆度较好,颗粒级配一般,由砂粒和粘粒充填。
本层局部为砾砂层顶标高-36.07~-27.78m,层厚2.9~10.20m,全场分布。
○10-2层强风化砾岩:全场分布,层厚在5m以上。
本次勘察终孔均在强风化砾岩层。
3.2.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场区浅部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迳流速度缓慢,以蒸发方式和向附近河塘侧向迳流排泄为主,水位随气候动态变化明显,水位年变幅约 1.0~2.0m。
勘察期间所测地下水位埋深在0.10~2.70m,水位标高在 1.93~2.48m。
3.3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第四章塔吊参数与平面布置第一节、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根据本工程主楼结构平面布置,并考虑塔吊基础对结构的影响和拆装的便利,以及钢筋、木工加工车间的布置和工程进度的需要,拟布置2台塔吊在基坑范围内。
1#塔吊中心安装于D-1/35轴以东4000mm,D-L轴以南3200mm;2#塔吊中心安装于D-16轴以西3800mm,D-D轴以北3800mm;(具体见总平面布置图和桩位定位图)。
1#塔吊覆盖范围为1#办公楼区域,2#塔吊覆盖范围为2#、3#办公楼区域。
塔吊基础周边无地下管道。
1#、2#塔吊下承台与结构地梁、承台位置不冲突,但位于后浇带部位,该部位后浇带已联系结构设计作适当调整。
本工程基础底板底标高,1#、2#塔吊处均为-7.0m,底板厚500mm。
1#塔吊采用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QTZ125(H6015)塔式起重机;2#塔吊采用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QTZ63C(5510)塔式起重机,2#塔吊臂长减为40m使用。
QTZ125(H6015)塔机技术性能表:QTZ63C(5510)塔机技术性能表:第二节、基础载荷表根据塔机说明:安装附着架前,QTZ125(H6015)塔机最大工作高度57.3m,QTZ63C(5510)塔机最大工作高度40m,超过此高度必须安装附着架。
塔机固定在基础上,在塔机未采用附着装置前,对基础产生的载荷值。
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所受的载荷最大。
Fv-----基础所受到的垂直载荷KNFh-----基础所受到的水平载荷KNM1-----基础所受到的倾翻力矩KN.MMz------基础所受的扭矩KN.MQTZ125(H6015)QTZ63C(5510)塔机工作状况以及非工作状况受到的垂直载荷,基础受到的荷载值。
第三节、塔吊平面及高度设置根据现场场地情况和满足最小覆盖盲区的原则,现场拟采用2台塔吊作为本工程地下室与主体结构施工所用材料的垂直运输工具,塔吊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钢格构柱+砼平台的形式(具体位置详附图)。
坑内塔吊位置避开基础梁、承台;使用完毕后能顺利拆除下来,不与外脚手架、水平支撑、建筑物发生冲突现象;塔吊覆盖范围能避开周边建筑或超过周边建筑高度。
其高度布置如下:1#塔吊安装一个地下节、三个加强节、九个标准节,初装高度33.95米(含格构柱高),最终安装高度55.85m,共设2道扶墙,第一道设置在5层18.95米处,第二道设置在8夹层38.55米处。
2#塔吊安装一个地下节、三个加强节、六个标准节,初装高度为25.55m(含格构柱高),最终安装高度53.35m,共设2道扶墙,第一道设置在7层18.85米处,第二道设置在14层38.45米处。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1#、2#塔吊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格构柱基础;具体桩径、桩长及混凝土强度等级详见计算书。
有关数据见下表:(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 表中单位除注明外均为“米”)箍筋Φ8@200,桩顶加密为Φ8@100,加密长度为4m;加劲箍14@2000mm。
上承台面标高1#塔吊上承台面-2.35m;2#塔吊上承台面-3.45m;上承台底标高1#塔吊上承台底-3.70m;2#塔吊上承台底-4.70m;承台配筋上面层双向20@200,下面层双向22@1502、1#塔吊考虑荷载较大,将桩间距从原方案2.2米调整为2.4米,桩端持力层从原方案6圆砾层调整为10-2强风化砾岩层,桩配筋从原方案1220调整为1618。
上下承台相应加大。
3、2#塔吊,将桩间距从原方案2.2米调整为2.4米。
桩端持力层按工程桩为6圆砾层,进入持力层深度1.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