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塘中学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班级:姓名:一、卷面书写(5分)二、积累与运用(33分)1、阅读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6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家园破碎的狼jí(),亲人战死疆场的è()耗,让人们对暴力和战争充满了厌恶——世世代代人民追求和平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肖响遍山谷。
(1)请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______ ______ _______(2)改正文中的一个错别字________改_________2、下列各种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翔成功的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与难以想象的付出。
B、学习不仅需要牢记,更需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C、“鸟巢”这一宏伟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D、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抗灾救灾,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3、修改病句。
(3分)这位科学家的报告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文实践活动。
(共8分)农历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是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东北80周年纪念日。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是自有人类的历史以来,战争一直未停息,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下面让我们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探寻一下战争吧。
A、请写出有关战争的一个成语、一个名言。
(2分)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下面是“国际和平年”的徽标,请说说这幅徽标的组成和含义。
(6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著阅读(3分)《朝花夕拾》是_________(人名)唯一一本__________(体裁)集,回忆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
其中《》(篇名)描述了儿时父子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6、古诗文名句填写(共10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请写出思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与理解(59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题目(一)《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13分)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7、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本段对阿长的描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
(2分)9、文段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阿长是个普通的佣工,作者却夸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一本普通的《山海经》却说是“心爱的宝书”,这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不真实?请谈点看法。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荷包蛋(15分)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
“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
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
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戒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上午,父亲有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
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1、请概括出小说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2分)做面→()→()→总结12、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才。
D、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14、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34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渔人甚异.之()便要.还家()诣.太守()寻.病终()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文意完成下面题目(10分)(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4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A、《桃花源记》写法与郭沫若的《天上街市》的写法一样,以美好的想象反衬现实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