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结构工艺性.ppt
一 铸件结构的合理性(满足合金铸造性能的要求)
1、铸件应有合理的壁厚:
太薄:浇不足、冷隔; 太厚:晶粒粗大,机械性能下降。 HT件壁厚大于5mm ,不应超过25mm; ZG>8mm,临界壁厚40mm。
2、壁厚力求均匀:避免金属堆积,产生缩孔、缩松、应力。 3、壁的连接:连续过渡,圆角连接,切忌尖角。
4 尽量避免过大的水平面: 容易产生浇不足 ·气孔 ·夹渣 ·夹砂 等
5 避免变形和裂纹:
二 铸件结构的工艺性(使铸造生产容易) 1、铸件的外形:
使分型面少而简单; 应尽量使分型面平直 避免外部侧凹 改进妨碍起模的凸台、凸缘和肋条的结构
应有结构斜度。
2、铸件内腔的设计: 尽量不用或少用型芯:
型芯装配稳固、排气容易、清砂方便。
全部 3.2
1 最小铸出孔和槽; 2 机械加工余量 3 起模斜度:为便于从铸型中取出模样而设置的斜度。 4 型芯和芯头 5 铸造收缩率:为补偿铸件收缩,模样比铸件大出的尺寸。 6 设计浇注系统尺寸。
如何铸出空心球铸件? 型芯 芯撑
存在问题: 型芯安放不稳; 清理不便; 排气不畅。
§5 铸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自带型芯
型芯
二 铸件分型面的选择
两半个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叫分型面。
选择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造型工艺。 1 尽量采用平直分型面;
上
下 上
下
2 尽量减少型芯数量;
上
上
自带型芯
下
下
型芯
3 尽量减少分型面数量和活块数量
4 尽量把铸件的大部分放在同一砂箱内;
上 下 上 下
5 尽量减轻清理工作量;
三 各种工艺参数的选择
§4 铸造工艺图
铸造工艺图:用各种工艺符号,把制造模型及铸型所需的工艺资料直接
描绘在零件图上,即为铸造工艺图。
一 浇注位置的选择
铸造浇注位置是指铸件浇注时在铸型内所处的位置。
选择原则:确保铸件质量。 1 重要加工面和受力面朝下或侧放;
下
上
锥齿轮
2 铸件的大平面朝下;
上 下
3 铸件的薄壁部分放在下部或侧放; 4 铸件的厚大部分放在上部,便于安置冒口补缩; 5 尽量减少型芯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