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疾病图片

鱼类疾病图片

鱼类疾病图片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

症状:口腔、眼眶、体表、肌肉、内脏出血或充血,有时在背部两侧出现两条灰白带。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是草鱼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可造成大批死亡,流行季节为6~9月。

已呈全国分布。

打印病
病原:点状气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鲢鳙鱼,严重影响鱼的商品价值;四季皆可发生;呈全国性分布。

症状:先病灶部位出现圆形出血红斑,后鳞片脱落、表皮腐烂、露出肌肉,形似印记。

病灶通常出现在肛门附近的两侧,且对称。

痘疮病
病原:鲤疱疹病毒。

症状:在体表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鲤鱼,造成大批死亡的例子不多,主要流行于黄河以南。

疖疮病
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鲤科鱼类,无明显流行季节,全国性分布。

症状:初期病灶部位肌肉隆起,随后形成明显的疖疮,疖疮充血,鳞片松动、脱落,肌肉溃疡、坏死,病灶溃破后,形成“火山口”。

疖疮病
竖鳞病
病原:点状假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鲤鲫鱼成鱼和亲鱼,死亡率较高。

春季为发病高峰期,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

症状:鳞片向外张开,鳞基部水肿,鳞囊积水;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肿大,腹腔积水,内脏也肿大。

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是草鱼“三病”之一,但也危害其它鱼类。

4~9月为流行季节,全国性分布。

症状:腹部膨大,鳞片松弛,肛门红肿并有黄色粘液流出。

腹腔积水,肠道充血并充满黄色浓液和气泡。

鳗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爱德华氏菌。

症状:本种病的症状分肝脏型、肾脏型和混合型。

肝脏型:病鱼前腹部(即肝区)肿大、充血,腹壁肌肉坏死,严重时,坏死部位穿孔,可见肝脏,肝脏明显肿大、溃疡;肾脏型:病鱼肛门区红肿,红肿部位肌肉坏死,皮肤、鳍条充血,挤压腹部,有脓血流出。

肾脏、脾脏肿胀。

肝肾混合型:则同时呈现上述两种症状。

流行与危害:危害欧鳗和日本鳗。

温室养殖鳗鱼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露天养殖主要流行于夏季。

国内养鳗区均有发生。

鳗红点病
病原:鳗败血假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日本鳗,危害较大。

水温15~20度时流行。

目前只发现于台湾。

症状:全身出现出血点,严重时出血点连成一片;腹膜出血,肝、脾、肾肿胀,呈暗红色,并有网状血丝;肠壁充血。

粘孢子虫病
病原:多种粘孢子虫,如圆形碘泡虫等。

寄生部位:体表、鳃、脑、内脏、肌肉等。

流行与危害:危害许多海、淡水鱼类,可引起鱼的死亡,或使其失去商品价值。

可以在任何季节流行。

全国分布。

症状:寄生于不同的部位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寄生部位:体表、鳍条、鳃部。

流行与危害:可以危害几乎所有鱼类,没有季节性,水温在15~25摄氏度之间都可流行。

可导致鱼类大批死亡。

全国分布。

症状:体表、鳍条、鳃瓣布满白色囊泡,鳞片腐烂、脱落,有时体表充血、发炎。

车轮虫病
病原:能引起病害的有10多种车轮虫。

寄生部位:鳃部、皮肤。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和观赏鱼,流行季节为5~8月。

全国分布。

症状:病鱼沿池边狂游,不摄食,消瘦。

俗称“跑马病”
车轮虫病
病原:能引起病害的有10多种车轮虫。

寄生部位:鳃部、皮肤。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和观赏鱼,流行季节为5~8月。

全国分布。

症状:病鱼沿池边狂游,不摄食,消瘦。

俗称“跑马病”
车轮虫病
三代虫病
病原:三代虫科种类。

寄生部位:体表、鳍条、鳃部、口腔。

症状:寄生于体表,体表分泌大量粘液,有时还发生溃烂,鳍条被蛀蚀。

流行与危害:是养殖鱼类和观赏鱼的常见寄生虫。

可引起死亡。

春末夏初流行。

全国分布。

复口(双穴)吸虫病
病原:危害鱼类的是复口吸虫的囊蚴和尾蚴。

寄生部位:眼部
流行及危害:可以感染任何淡水鱼类,感染期在5~8月。

流行地区与鸥鸟的存在密切相关。

症状:在初感染时,鱼极度不安,继而行动迟缓,身体失去平衡。

急性感染可引起大量死亡。

慢性感染可导致白内障,瞎眼,鱼体变形等。

复口(双穴)吸虫病
舌型绦虫病
病原: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

寄生部位:体腔。

症状:腹部膨大,身体消瘦,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

流行与危害:宿主范围非常广泛。

主要影响生长,严重时导致死亡。

全国性分布。

但舌状绦虫与双线绦虫的分布区域不同。

症状:腹部膨大,身体消瘦,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

中华鳋病
病原:
大中华鳋;鲢中华鳋;鲤中华鳋
寄生部位:鳃部
症状:鳃丝末端肿大,粘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

流行与危害:中华鳋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呈全国性分布,流行季节为4~10月。

主要危害是影响鱼的呼吸和引起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锚头鳋病
病原:多态锚头鳋:鲢、鳙、团头鲂的体表和口腔
草鱼锚头鳋:草鱼体表
鲤锚头鳋:鲤、鲫、鲢、鳙及青鱼的体表、鳍条和眼睛
症状: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消瘦、行动迟缓。

有时造成鱼体畸形。

流行与危害:该病呈全国性分布,全年都可流行。

危害各种年龄的鱼类。

对鱼种的危害更大。

有时即使不造成鱼类死亡,但严重影响鱼的生长,或使其失去商品价值。

水霉病
流行与危害:危害几乎所有的鱼类和水产动物,可导致死亡,或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四季都
可发生,全国分布。

症状:病菌从体表伤口处侵入后,逐渐生长成棉毛状,犹如旧棉絮铺在身上,宿主粘液增多,焦躁或迟钝,停食,最后死亡。

鳃霉病
病原:血鳃霉、穿移鳃霉。

??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鲤科鱼类的苗种,死亡率可达50%。

5~10月为流行季节。

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症状:病鱼呼吸困难,无食欲,鳃上粘液增多,有出血、瘀血和缺血斑块,形成“花斑鳃”。

严重时整个鳃呈青灰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