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重点)
2.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重点)
3. 学会正确规范操作显微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难点)
4.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步入中学后的第一节实验课,通过对显微镜的介绍,使学生着手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老师要充分利用本节课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纪律,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法,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做到大胆动手、规范操作。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归纳观察到的规律,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分的结构及用途,并找出困惑
1、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利用显微镜实物观察并记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用途。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考查记忆结果。

3、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利用显微镜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

教师总结(重点介绍反光镜、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图片和相关文字,按要求用显微镜观察“b”字装片。

2、由于对显微镜使用还不够熟练,要求学生练习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显微镜。

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巡视,并急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操作过程提问: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有什么不同?2、放大倍数的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得出结论:1、物像与实像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一片树叶,感受在显微镜中的视野状况。

提问:为什么视野中看不到图像?如何才能在显微镜下到树叶的微观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汇报
三、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1)总结出使用显微镜的五个基本步骤。

(2)显微镜成像特点是什么?
(3)观察时为什么不能将载物台倾斜?(课本P15最后一图)
(4)如何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5)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明暗有何变化?
让学生自己找出通过小组探究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利用大家的智慧来解决。

五、针对练习,拓展延伸。

1.下图中的①②③表示目镜,④⑤⑥表示物镜及焦距调准后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则看到细胞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2.小华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除更换镜头调整放大倍率及用_________________进行微调外,其他条件都末变动,结果如下图示。

问:视野亮度最弱的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细准焦螺旋、D
六、梳理知识,填写实验报告
让学生对照显微镜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自己归纳总结出来填写实验报告册。

七、巩固练习,达标提升。

1.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清晰度2.显微镜的结构中,稳定镜身的结构是:( )
A.镜臂
B.镜座
C.镜筒
D.转换器
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用一只眼注视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低倍物镜
D.用较大光圈
4.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显微镜()
A.镜筒迅速上升或下降
B.镜筒在极小的范围内上升或下降
C.镜筒不动
D.反光镜转动
5.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pdq”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左边缘7厘米左右的地方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6.实验完成后,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的目的是:
A.防止他人看 B.以免压坏显微镜 C.防止灰尘落入物镜 D.以免压坏物镜7.显微镜是生物科技工作者进行微观探究的必备工具,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结构与操作的问题:
(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⑧⑦⑤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玻片标本④升镜筒
⑤低倍镜观察⑥降镜筒⑦调节细准焦螺旋
⑧寻找物象
(2)对光时选用的物镜是;若想观
察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

(3)能够调节视野内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

(4)显微镜结构的主要部分是[ ]
和[ ] 。

(5)取镜时右手抓握的部位是[ ] ,
它在显微镜中起作用。

(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如图2示),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时针。

(7)观察时,某同学看到了如图3所示的两种视野甲和乙,写出由甲到乙的操作过程:。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C 6.D 7.(1)②①③④⑥
(2低倍物镜、低倍物镜(3)[11]遮光器、[13]反光镜(4)[5]目镜、[8]物镜(5)[3]镜臂、连接(6)倒、顺时针(7)①向左下方推动装片,直到物像E移到视
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④转动遮光器使视野明暗适宜。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学生的第一节实验课,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室规则,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分好小组。

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注意的事项实验前强调,实验后总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显微镜对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非常重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熟练操作,是本节课的基本教学要求。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往往比较兴奋,教师需要交代的事很多,时间又短,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另外,要让学生在保障自身和实验器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亲自动手的操作使用显微镜,避免纸上谈兵。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教案
北洛初中李振伟
2012-6-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