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5-07-21; 修订日期:2006-02-1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资助项目(No .2001DA701A2302;2002BA901A20;2001BA701A6005)贵州省科技厅资助项目[黔科合农字(No .2000)1142]作者简介:庞玉新(1975-),男(蒙古族),内蒙古突泉人,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南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与生药学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简介:赵 致(1959-),男(满族),河南开封人,现任贵州大学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及作物生理生态研究工作.黄精的炮制研究庞玉新1,赵 致2*,冼富荣3(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南药研究中心, 海南儋州 571737;2.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3.贵州宏宇药业有公限司,贵州贵阳 550021)摘要:目的探讨黄精合适的炮制方法,为黄精的炮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冲刷法去杂质,改良重蒸法加以炮制,严格控制蒸、焖以及烘烤的时间和温度,并对炮制过程中重量、颜色、品味的变化过程进行记录和对比。
结果黄精经炮制后其多糖含量明显下降,炮制过程当中,根茎的重量减少77.3%左右时,其重量几乎不再减少,折干率为22.7%左右。
结论经冲刷法去杂质,改良重蒸法加以炮制的黄精从里到外乌黑发亮,质地柔软,有粘性,薄片者光亮透明,无刺激性及副作用,糖性浓烈,口感好,利于服用。
关键词:黄精; 炮制; 冲刷法; 改良重蒸法; 黄精多糖中图分类号:R283.1;R2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6-0920-01The St udy of Processing on P olygonatu m sibiricu mPANG Y u -x i n 1,Z HAO Z hi 2*,X I AN F u -rong3(1.Institute o f Tro p ical Cro p G er m p las m R esources ,Chinese Acade m y o f Tro p ical Agricult u ral Sciences ,D anzhou,H ainan P rovince 571737,China;2.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3.G uizhou H ongyu Phar m aceutical Co .,L t d .,Guiyang 550021,China )Abst ract :O bjective T o explore a su itab l e m ethod of processing on P olygonat um sib i r icu m ,in order t o prov i de t heoretica l and practi ca l ev idence about i ts processi ng .M ethod s R ushi ng and refor m i ng repeati ng cook w ere appli ed to contro l the ti m e and tem -perat u re of cook and ra i s i ng and bak i ng strictl y ,wh ile record and compare its w eigh t ,co lors and taste .Resu lts Po l ygonatu m sibir -icu m po l ysaccharides decreased obv i ousl y after pro cessed ,itsw e i ghtw ill no t al m ost decreased when its we i ght of R hizome reduced to 77.3%,its dry i ng rate w as 22.7%.Con cl u si on R us h i ng and re for m i ng repeati ng cook can m ake P ol ygonatu m sib iricu m m ove b l ack and g lossy fro m the ins i de to surface ,i ts qualit y w as so ft and g l u ti nous ,the sli ce was g lossy and transparen t its character i s -ti c qua lity w as useful t o take ,such as non-irr itati ng ,no t-sidee ffect ,strong suga r taste and good m ou t h f ee l etc .K ey words :P ol ygonatu m sibir icu m ; P rocessi ng ; R ushing ; R efor m i ng repea ti ng cook ; Po l ygonatu m sibiricum po l ysac -charides黄精始载于《名医别录》。
《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以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 um sib iricu m R ed .、滇黄精Po l ygona -tu m king i anu m Co l.l e t H e m s.l 和多花黄精P olygonat um cy rtone -m a H ua 的干燥根茎入药[1]。
黄精作为一种滋补药,具有养阴、补气、补肾润肺等功效[2]。
历代文献对黄精的炮制均有记载,最早见于医方本草及其炮制专著之中,有的是传统炮制方法的沿用,也有的是根据当地用药习惯,全国各地炮制方法不够统一[3]。
从古至今,黄精的炮制方法累计达到20多种[4~6]。
本实验对黄精炮制常规方法加以改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讨论。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可调式烘箱、蒸锅、夹子、烘烤盘。
1.2 实验材料测定样品来自凤冈西山黄精GA P 试验示范基地,对不同采收期样品进行炮制取样时间为2002-09-08~2003-01-18。
黄精生药样品和炮制品由作者本人制备,并由贵阳中医学院陈德媛研究员鉴定。
1.3 实验方法1.3.1 冲刷法去杂质由基地取回鲜样,将黄精块根放于自来水下细流冲洗,边冲洗边用毛刷轻刷根茎,去掉泥土,茎节间凹陷较深者将其断裂后去除杂质,注意须根不能丢弃,摘下后合并处理。
1.3.2 改良重蒸法炮制黄精将处理过的黄精根茎切成厚片,铺在蒸锅的铺帘上,铺帘距离水面5c m 左右,将蒸锅放在可调电炉上加盖加热,武火加热待蒸锅内水沸腾,改用文火持续加热1h ,加水维持水面距离铺帘5c m,加水时将冷水淋到黄精上,再用武火加热至沸后,再改用文火加热保持沸腾1h ,揭开盖自然冷却后,用竹夹子将蒸好的黄精放入烘烤盘内,将烘烤盘置于可调式烘箱内,50e 烘烤5h ,再用风冷12h 以上。
取出黄精称量,记下重量后重复以上步聚,重复6次,最后1次50e 持续烘烤至干燥,称重后置干燥器内备存。
2 结果分析对黄精的炮制研究表明,生品黄精经炮制后其多糖含量明显下降,须根的多糖含量下降较少,炮制前为0.034464g ,炮制后为0.034381g 可能与其须根部结构有关,多糖分解成单糖的数量很小。
而大的根茎经炮制过程不断反复的熏蒸,使其部分多糖和低糖聚糖水解转化为单糖,可溶性单糖部分流失,黄精多糖总量减小。
见图1。
图1 黄精炮制前后黄精多糖含量的变化在黄精的炮制过程当中,另一个规律性的变化就是经过第3#920#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17卷第6期L IS H I ZHEN M ED I 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ICA RE SEARCH 2006VOL .17NO.6次重复处理后,亦即当黄精根茎的重量减少77.3%左右时,图2中变化曲线呈平缓,黄精块根的重量几乎不减少,经计算可以得出黄精新鲜块根经炮制后,其折干率为22.7%左右。
折干率(%)=X 3X 0X 0-未处理前根茎重量 X 3-第3次处理后根茎重量图2 黄精炮制过程中重量的变化趋势图3 讨论3.1 大量文献考证及临床实践证明,生黄精应用于临床是不妥当的。
生黄精具有麻味,生品服用时,口舌麻木,刺激咽喉。
接触过生黄精或其汁液的皮肤会产生瘙痒的感觉,久闻其生味,有刺目之感。
经过炮制后,消除其刺激性及副作用,糖性变浓裂,口感好,利于服用。
黄精经炮制后转变药性,利于有效成分积累,其黏液质被破坏并去掉,使其滋而不腻,同时使黄精药效增强。
3.2 黄精在炮制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生药净选及产地加工,可以有效防止霉变。
生黄精经过反复蒸焖至透心,使炮制成品从里到外乌黑发亮,质地柔软,嚼之有粘性,味甘,薄片者光亮透明。
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75.[2] 刘玉萍,符桂芳,曹 晖.黄精玉竹及其制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1998,9(4):371.[3] 王孝涛.中药饮片炮制叙要[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4] 马兴民.新编中药炮制法[M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0.[5] 中医药研究所.中药炮制经验集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6]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第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0.收稿日期:2005-08-05; 修订日期:2006-02-13基金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委资助项目(No .42)作者简介:符伟玉(1976-),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现任广东省广东医学院化学教研室讲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的药物化学及生化药理学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简介:佘 戟(1964-),男(汉族),广东湛江人,现任广东省广东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工作.水溶性高良姜素精氨酸酯的制备研究符伟玉,张建和,罗 辉,佘 戟*,梁念慈(广东医学院,广东湛江 524023)摘要:目的制备水溶性高良姜素衍生物,提高高良姜素的生物利用度。
方法采用过量的L-精氨酸与高良姜素在乙醇中回流反应,反应混合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3个水溶性化合物B ,C ,D 。
结果经TLC ,UV,I R 谱初步分析,确定B ,C ,D 分别为:高良姜素一精氨酸酯、高良姜素二精氨酸酯、高良姜素三精氨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