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的发明者舒施尼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
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这项发明100年后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由于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
这两种办法都不利于环保,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
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欧洲的衣食住行(1)旅游先要走路,先行一步,那就倒过来先说“行”。
行欧洲城区宽阔的马路不多,车多人少秩序井然,没有拥挤堵车的现象,也很少看到交通警察。
高速公路路况好,两旁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许多司机白天开灯驾驶,以互相提醒。
德国有一个倡议:少喝两杯啤酒,行车开灯!结果发现事故大大减少。
在欧洲13天,走了10个国家,行程万余里,没见过一次交通事故。
乘坐大巴在欧洲旅游,没有收费站,没有国界的障碍,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轻易地跨过了国界。
因为欧盟十五国是彼此免签的,欧洲国界只有一个小小的路牌提示。
有轨电车是欧洲城市交通的一大特色。
有轨电车便利、顺畅、准点,且清洁环保,符合当今城市发展的理念。
马路上高级轿车很多,小排量的轿车也不少。
甲壳虫小轿车开始成为一种时尚。
在德国一些城市,规定周日大型客车不许上路,而只允许小车行驶。
在欧洲多次体验过“行人优先”。
有一次我们住在瑞士一个只有3.2万人叫奥特尔的小镇上,晚上我和南京的一对夫妇逛街,走过三条街道没看到一个行人。
正感到诧异时,一辆载满人的大巴突然停在我们前方,只见司机挥手示意让我们先过马路,车上乘客也向我们示好。
那个感觉,真是美滋滋的。
在欧洲闯红灯是受到白眼的。
看到闯红灯随地吐痰高声喧哗的国人我们也感到羞愧和不安,在国内很自然的事,在欧洲就觉得很刺眼,这也许是不良习惯和不同文化不同环境的原故。
自行车是欧洲城市里的一大景观,多数国家增建了自行车专用车道。
荷兰号称欧洲自行车王国,一方面是由于荷兰政府鼓励公民使用无公害交通工具,而荷兰人的环保意识也很强;另一方面,荷兰国土面积不大,自行车确实是一种方便、实用的交通工具。
但自行车价格普遍在200欧元(人民币2000多元)左右。
和咱们经常遇到的情况一样,自行车被窃十分频繁。
上一篇讲了“行”,下面说说“衣”。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装。
穿衣戴帽,各人所好。
欧洲人穿着千奇百艳,只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朋友们说说。
衣总的感觉欧洲人穿着比较得体且有个性,并不是想象中的大红大紫或奇装异服。
德国人的穿着轻松随意,牛仔裤是男女老少最喜欢的穿着。
人们不以是否“流行”来评价穿着的品位,但他们会以是否“整洁干净”来审视你的服饰。
德国人有钱第一是住房,第二是旅游,对吃穿不是很讲究,所以去德国你不必讲究穿戴。
但德国人最讨厌的是随地吐痰、高声喧哗、闯红灯。
否则,即使你西装革履也会大掉身价。
法国人穿着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形容。
法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吃穿的国家。
法国服装,引领世界潮流。
巴黎是世界时装之都,每年有无数的服装展示会,据说仅巴黎就有2000多家时装店,老板口号:时装不卖第二件!大街上看不到女人穿一模一样的衣服。
法国人一般很注意服装的搭配,而非苛求名牌。
巴黎女人每天不会穿同一套衣服,且穿什么衣服配什么口红。
有句流行语:卸了妆的女人是悲哀的,不化妆的女人是悲哀的。
巴黎女人皮肤白皙,身材修长,金发碧眼,含情脉脉。
大街上美女如云,加上穿着得体,再不好色的男人都要多看几眼。
比利时人在服饰上比较讲究。
喜欢穿质地高贵色彩柔和的服装,通常是西装笔挺,领带鲜艳。
加之当地是各国游客和国际机构云集之处,所以服装款式也各式各样,千变万化。
在发式和首饰上,比利时人也很讲究,男子喜欢理较为标准的平头、分头和包头。
女子花样更多,让人眼花缭乱。
特别是当地的女子喜欢佩戴首饰,有的妇女浑身珠光宝气,以显示自己的雍容华贵。
欧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但穿民族服装的极少。
在卢森堡我们巧遇到两位着民族服装的男士,下身着一条红绿色调的大格子套裙,上身穿一件下摆至腰际的藏青色翻领服,脚踏带襻的黑色透花凉鞋,白丝袜、白衬衣、小坎肩,配上雪花领带,腰挂一个精制的小坤包。
一问才知道是去参加朋友婚礼的,只有这种场合和重大节日才穿上这样的民族服装。
两位男士满脸笑容,应邀和我们合影留念。
欧洲人的衣食住行(3)第2章说了欧洲人的衣着,这一章和各位朋友说说关于欧洲在住的方面所见所闻。
住欧洲大部分人住在郊区的别墅,有钱人则住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或乡间小镇,或野岭山坡,或傍山靠海,享受着新鲜空气和自然风光。
城市的住宅一般三至五层,窗台植花,古朴而陈旧。
我们引以为豪的商住大厦,只有在一些特大城市,如巴黎才能看到。
在欧洲旅游住宿如随团和自驾,考虑到便宜实惠,一般都住在郊区的连锁旅店。
笔者一路住下来,感受比较深的有四点:(1)远离都市。
有的可不是在近郊,仿佛在这个城市游览,而是到另一个地方睡觉。
我们多次入住的水晶花连锁旅店,在欧洲有1000多家。
巴黎的水晶花连锁旅店离城区竟有68公里,夜间行车在荒郊野外,找不到人“借问何方”,楞是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摸到地方,大量的时间磨在旅店来去的路上啦。
(2)节约实用。
普遍的无空调,无窗帘,无开水,无拖鞋,无洗刷用具。
欧洲人信奉基督教,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公开的秘密,挂窗帘则觉得不可理喻。
有的旅店配有电磁炉、微波炉、烤箱,以至锅碗瓢勺、餐桌等,一应俱全,真有回到家的感觉。
这里需要提醒准备去欧洲旅游的朋友,如果你有喝茶的习惯,最好买一个立柱式的德式转换插座和塑料电热水壶,拖鞋可不要忘了啊!(3)干净卫生。
大多数旅店房间不大但特别的干净,有的旅店盥洗间和卫生间分隔两处。
每住一处的被褥都觉得是全新的,室内散发着淡淡清香,室外绿水青山,宁静宜人。
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水晶花连锁旅店,坐落在一面靠山的森林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坪像绿色的地毯铺在白云下,让人心旷神怡,真个是到了“世外桃源”。
(4)自助管理。
听说欧洲有的旅店夜间无人服务,全靠预约和密码入住。
我们看到的旅店一般只有1至2个前台工作人员,一切由旅客自我料理。
被笔者戏称为魔幻旅店的NH 集团连锁旅店,距离阿姆斯特丹1小时车程,旅店分ABCDEG等区域,笔者按箭头指示的方向,很快找到了G区的203房间。
早上又是顺着箭头的指引,在室内走了约1公里路才到达餐厅。
一个近千人同时入住的旅店,一切自助,简直不可思议!这里多说几句德国。
德国人在住的方面舍得花钱。
住房从普通公寓到花园别墅,越有钱的人越不住市中心的高楼大厦,而是向郊区无污染的地方去。
花园内置有儿童秋千及滑梯。
德国人喜欢自己动手,男人喜欢在花园里侍弄花草,或爬到房顶修整瓦片,或坐在梯子上粉刷墙壁,或自己安装下水管道等等。
德国人几乎家家都在地下室里辟出一间“家庭修配工场”,各种工具齐全,大人和孩子在这里拆卸、维修、安装、加工、制造、做实验等等。
绝大多数德国人都自己装修房子,他们觉得,花钱搞豪华装修是愚蠢的。
有的朋友等急啦,你说了半天,欧洲人怎么吃啊?听说吃生牛肉片、生鱼片是真假啊?别急,且听下回分解。
欧洲人的衣食住行(4)对于第一次出国旅游的朋友来说,只要能找到地方吃饱饭,至于吃什么并不是重要的。
他们关心的,倒是外国人怎么吃,吃什么。
笔者不是美食家,只能就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介绍如下。
食大多数欧洲人吃饭比较简单。
一般的上班族,中餐经常是一个简单的拼盘加一杯饮料或一份水果加沙拉就打发了。
欧洲人简化午餐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节省时间。
也有对吃喝比较讲究的,比如法国人。
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以食为天,以食为趣。
法国人吃时注重形式,要情调,要感觉,吃饭后大多是AA制。
法国菜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和中国菜齐名的美食,其饮食文化非常悠久。
法国人最爱吃的菜是蜗牛和青蛙腿,最喜欢的食品是奶酪,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丝。
此外,法国人喜欢饮酒,尤其爱喝葡萄酒。
午餐是法国人一天中的正餐,晚餐则比较简单。
与中国的饮食习惯不同,德国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
德国人生性比较俭朴,水煮香肠,一锅浓浓的马铃薯豆子汤,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面包,一顿饭便打发了。
面包是德国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
德国人认为面包是营养丰富、最利于健康的天然食品,吃香肠必有面包与之相配。
德国人喜欢肉食,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个人干掉它。
啤酒是欧洲人最普遍的饮料。
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而对于意大利人来说,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
各地餐厅都有各自拿手的麦食,如量多、味道浓的意大利通心粉。
意大利人喜欢一面细细地品尝美味佳肴,一面愉快地聊个天南地北。
荷兰人对吃也很讲究。
早餐和午餐基本相似。
主要有乳酪、火腿、或蛋面包、咖啡或橘子汁,下午五点钟习惯小饮一杯,闲聊一阵。
欧洲最独特的风景,算是街头茶座了。
几张或十几张只供两人使用的小圆桌和小方桌,摆在街头巷尾,一杯咖啡或茶,素面朝天,悠闲自得,目无旁人的享受着初夏的阳光。
哪怕你坐上一天,老板绝不会轰你出去的。
我们倒是纳闷,老板怎么赚钱啊。
物价方面,在欧洲一般的花费大慨是国内的10倍,一不留心你就会把欧元当作人民币使用,我们有位男士入厕一次给了0.5欧元,那可是人民币5元啊!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小镇的中餐馆用餐,一份宫爆鸡丁、一份番茄炒蛋,一个普通的汤,花了33欧元。
巴黎一般餐馆,要上平常的沙拉、主餐、甜点和少许配餐酒,每人消费约40欧元以上。
当然有的套餐每人十几欧元也能吃上一顿。
欧洲的物价说不清,物价高但他们的收入也高啊!一条普通的牛仔裤标价70欧元,折合人民币700多元,我们这点收入怎么消费得起啊。
笔者曾考察过法兰克福的菜市场,各种蔬菜瓜果排列的像金字塔一样,摊主以笑容和手势和我们“交流”,印象比较深的几种蔬菜瓜果价格(公斤):红卷心菜0.5欧元;大白菜1.2欧元;葱2欧元;西瓜2欧元。
一杯0.5升啤酒3欧元; 一瓶600毫升矿泉水2.5欧元;一袋250克的花生米3.4欧元。
法国人的最低工资保障,每月大概在1千欧元出头,各行各业不同,同样是白领收入也不同,白领一般在2千到4千欧元左右。
瑞士是欧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上班族月工资4000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等于6元人民币),退休人员一般8000瑞士法郎,所以有“瑞士是老人的天堂”的说法。
我们一天三餐除早餐由旅店供应外,大都在中餐馆就餐。
中餐馆菜肴和国内旅游餐馆差不多,而旅店供应的早餐则丰富的多。
面包作为主食,品种繁多。
有黑面包、酸面包、全麦面包、八字型面包及小圆面包,德国有一种面包很坚硬,很有咬劲,牙齿不好的人和性急的人是不愿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