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
陈明
(安徽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文章介绍了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系统的通风方式、原理、系统流程以及战时转换方式,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人防通风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通风方式原理;系统流程转换;平战结合;工程实例
中国分类号:TU967;TU92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57(2004)04-0015-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人
防积极向民防转轨,逐渐由单一的防空职能向防空防灾双重职能转变,人防建设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地区,在内地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人防设计也成为越来越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本文就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浅谈其系统设计原理以及在工程实例中通风口部设备布置中的一点体会。
1 战时人防通风的方式及原理
战时人防通风分为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3种方式。
在人防地下室的主出入口和次出入口分别设置排风系统和送风系统[1,2],其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其中,f1~f6为密闭阀门。
(1)清洁式通风是在战时室外未染毒期间、空袭紧急警报拉响之前工程所进行的通风方式,目的是在战时为掩蔽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新风,其送、排风系统流程为:
室外新风→进风竖井→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滤尘器→清洁风机→人员掩蔽区域→排风机→扩散室→防爆波活门→室外。
(2)当接到核生化武器袭击警报后,工程应立即转入隔绝式通风,目的是在室外染毒的情况下进行内部空气循环,以使掩蔽人员支持尽可能长的时间,其送、排风系统流程为:
室内空气→插扳阀→滤毒风机→人员掩蔽区域。
隔绝式通风采用间歇运行,以保证工程有较长的防护时间,在隔绝通风期间,防化专业人员通过取样管或测压管取外界空气气样进行化验,查明毒剂的种类、性质及浓度,说明本滤毒器能否过滤该毒剂。
3)当有人员急需进出工程,或者室内CO2浓度上升到2.5%以上而使室内掩蔽人员难以忍受时,或者毒剂经门缝进入工程达到对掩蔽人员造成最低伤害的程度时,同时经证明本滤毒器能过滤毒剂且毒剂浓度较低时,才可以转入滤毒式通风。
待人员出入完毕,或空气条件得以改善后,再转入隔绝式通风。
滤毒式通风方式下的送、排风系统流程为
室外新风→进风竖井→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滤尘器→过滤吸收器→滤毒风机→人员掩蔽区域→超压排气活门→简易洗消间→扩散室→防爆波活门→室外。
战时人防3种通风方式的转换
上述战时人防通风3种方式的转换是依靠送、排风机的启停以及密闭阀门的启闭来实现的。
其转换原理如下:
在清洁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滤毒风机和密闭门f3、f4,开启清洁风机和密闭阀门f1、f2进行送风;关闭密闭阀门f5,开启排风机和密闭阀门f6进行排风。
在隔绝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所有密闭阀门,打开插板阀,开启滤毒风机,造成室内空气内循环。
在滤毒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清洁机和密闭阀门f1、f2开启滤毒风机和密闭阀门f3、f4进行滤毒送风;关闭排风机和密闭阀门f6,开启密闭阀门f5,通过调节插板阀的开度,使滤毒器的风量渐渐达到设计风量,依靠超压排气活门超压排气。
在系统里换气堵头作用是在更换过滤吸收器后打开,将可能残留的毒气吸入系统中,再由过滤吸收器进行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