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与质变练习与解析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在()
A.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先从质变开始
B.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先从量变开始
C.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先从量变开始
D.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质变和量变同时开始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正确的选项为C,选项A的“先从质变开始”,选项B的在“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选项D 的“在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质变和量变同时开始”都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
【答案】 C
2.事物发展状态中的量变属于()
①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②事物在质上的变革③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④事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该题意在考查量变的特点,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在量变过程中,事物是自身没有变成其他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①③可入选,②④不是量变的特点是质变的特点,不选。
【答案】 B
3.质变是指()
A.事物性质相对稳定时期
B.事物处于数量的增减时期
C.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处于原统一体中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质变含义的理解。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即事物内部矛盾主次双方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C正确;D项与C项的意思相反,故排除;A、B项都是量变的特点,故不选。
【答案】 C
4.下列变化属于质变的是()
①货币变为资本②冷水变成60℃的热水③石墨—金刚石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该题意在通过具体事例考查对于“质变”含义的理解。
紧紧抓住“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这一点作判断即可。
①货币变为资本,即货币为资本家所掌握,变成了剥削工人的工具,就不再是一般的货币了,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②水在0℃~100℃之间的变化都是量变,其物理性质并没发生变化;③石墨和金刚石的成分相同,但由于排列次序的不同而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态;④第一宇宙速度,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成为地球的卫星,如果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人造卫星就挣脱地球的引力,变成绕太阳运转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了,这显然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答案】 D
5.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学性质完全不同。
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C.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而引起质变
D.量变要保持适度,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次序不同从而使其物理性质完全不同,这反映了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故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6.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1世纪的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需要归纳,阅读材料,归纳出哲学道理。
第(2)问需要演绎,运用学过的道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上述材料反映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作准备,就没有质变发生。
我们已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还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现在已实现前两步战略目标,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事物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向前发展。
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两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现在我们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继续努力,“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