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明礼仪常识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知书达礼”的教育,并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教育活动,促使文明礼仪规范落到实处,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之风,这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
一、讲文明、懂礼仪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
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现代人要懂礼仪、讲文明。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
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态度,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平时最重要的文明礼仪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礼仪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几个方面。
从仪容仪表说,主要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
从仪态举止说,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表情神态要求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自然微笑,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动作习惯。
从谈吐方面说,要求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不能沉默无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交谈时忌讳东张西望、翻看其他东西。
从着装万面说,要求干净、整洁、合体,忌讳皱皱巴巴。
(2)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走路、问路、乘车、购物、在影剧院看戏等方面。
乘坐公共电车、汽车、火车,人多拥挤,要照顾老人、小孩和残疾人;人与人之间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保持车上环境卫生,不乱扔东西;学生上车不要抢座。
文明礼仪小常识1.学生怎样做到文明礼貌首先,仪表大方,语言文明。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仪表和语言是否文明影响到人际交往。
多用“您好”、“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其次,互敬互让,行为得体。
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相待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尊老爱幼,尊重妇女。
在人际交往中,对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由于年龄、性别、健康、贡献等等原因,都是应当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的。
另外,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注意公益等等,都是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士应该做到的。
2.生活社交中的礼仪(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
(3)当别人结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
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3.交际礼仪用语交际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礼仪,不同的场合都要注意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应说:幸会;看望别人应说:拜访;等候别人应说:恭候。
请人勿送应用:留步;对方来信应称:惠书;麻烦别人应说:打扰。
请人帮忙应说:烦请;求给方便应说:借光;托人办事应说:拜托。
请人指教应说:请教;他认指点应称:赐教;请人解答应用:请问。
赞人见解应用:高见;归还原物应说:奉还;求人原谅应说:包涵。
欢迎顾客应叫:光顾;老人年龄应叫:高寿;好久不见应说:久违。
客人来到应用:光临;中途先走应说:失陪;与人分别应说:告辞。
赠送作品应用:雅正。
4.社交“十不要”(1)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2)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
礼品与关系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等外"、"处理"之类的东西。
(3)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4)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5)不要拨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6)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须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于每一个人,应待人宽容。
(7)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
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8)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9)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10)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5.有教养者十大特征(1)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2)谈吐有节。
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态度和蔼。
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4)语气中肯。
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5)注意交谈技巧。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表示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6)不自傲。
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7)信守语言。
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
自己讲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8)关怀他人。
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军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9)大度。
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10)富有同情心。
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6.讨厌的行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下8种行为会令人非常讨厌。
(1)经常向人诉苦,包括个人经济、健康、工作情况;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不予关心,从不感兴趣。
(2)唠唠叨叨,只谈论鸡毛小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话题,及一无是处的见解。
(3)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
(4)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呆滞。
(5)缺乏投入感,悄然独立。
(6)反应过敏,语气浮弯粗俗。
(7)以自我为中心。
(8)过分热衷于取得到入好感。
7.串门的学问(1)串门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如果你在别人最忙的时候去串门,别人肯定不会有心与你交谈。
有时甚至会引起反感。
(2)应寻找合适的地点,交谈并非局限于家里,可以另择合适的处所,或边散步边谈。
(3)适当选择对象,要注意选择和自己志趣相同的新的活动圈子和对象。
(4)方法应高雅文明,串门如能先给对方打个招呼,征得同意,尽量避免讨论他人,搬弄是非、力戒庸俗低下的交往。
8.敲门的学问:因为某事到同事或朋友家拜访时,敲门是做客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掌握正确的敲门方法,对每一位拜访者来说也是自己学识、修养、风度的一种表现。
(1)敲门时轻轻敲过三下后,要耐心等待。
敲门声的节奏不宜太快,更不要连续、重力地敲个没完。
(2)若是拜访住单元楼房的人家,在敲门的同时,呼喊一下被访者的名字更好。
(3)当敲过几次门而没人来开时,应想到被访者家中可能无人,就不要继续再敲了。
(4)如果遇到敲错门的事情,应马上礼貌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切忌一声不吭,毫无表示地扭头就走。
9、文明礼貌的“五句话”和“十字用语”这五句话的具体内容是:文明礼貌,使你添风采;称职工作,使你增自信;周到服务,使你受尊敬;热情助人,使你更快乐;勤奋向上,使你永充实。
文明礼貌十字用语,即"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文明礼貌十字用语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10.握手的礼仪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
此外,它还含有感谢、慰问、祝贺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1)握手力度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
(2)先后顺序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
(3)握手时间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
(4)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
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