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老班教育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一)、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
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
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
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二)、例说
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

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

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

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

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

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

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

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

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

比如。

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

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他高兴地(得)笑了。

既可以用地,也可以用得。

到底用哪一个?就要看句子所处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用法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

1、他高兴地笑了。

是在表述一件事情。

也即是说,你现在是要表述这件事,那就用地。

2、他高兴得笑了。

是在说明一件事情。

他为什么笑了。

是因为高兴所以笑了。

或这可以理解为,他高兴的结果是笑了。

若你此时是要告诉读者,他高兴的程度或高兴的结果,就可以用得。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

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

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

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

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

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

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

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

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三、强化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的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5.颐和园(限制性定语)的湖光山色(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7.天渐渐(限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主(中心语),让农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
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院(主语)大都是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
了下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花一般(补语)。

四、一些用法及区别
的、地、得作为助词,在句子中起着结构的作用,都读作de,而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混淆。

有的时候,用不同的de
,尽管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例如: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得哭了。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地哭了。

前一句强调难过,哭了是对难过程度的补充说明。

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难过是对哭这一动作的修饰。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如:漂亮的女孩、高大的身材、聪明的孩子、可爱的宝宝、火红的太阳……
可以发现,的后面的词都是名词,也是中心词。

的前面的词对其起修饰的做用,是定语。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痛苦地挣扎、认真地思考、大声地唱、急速地滑落、飞快地行驶……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词性,地前面的词均用来描绘、限制他们,做状语。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如:难过得泪流不止、累得吐血、疼得撕心裂肺、打扫得干干净净……
其中,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在补充说明它们时,要用得做助词,及表示程度的词来做为补语。

综合以上关于助词的用法,可以简单归纳为:
定语+
的+
名词(修饰限制+的+名词)
状语+
地+
动词(修饰限制+地+动词)
形容词(动词)+
得+
补语(动词)
(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