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论答题要点及禁忌

申论答题要点及禁忌

中政教育专家解析申论答题要点及禁忌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在申论题目中,提出对策题是重点之一。

提出对策,首先要解决对策从哪里来的问题,即明确对策的来源。

按照申论命题规律,给定资料必然包含对策信息,主要的对策就包含在给定资料中。

只要透彻理解给定资料,就能解决最基本的对策来源问题。

同时,考生的知识积累、理论修养、实践经验也是对策的重要来源。

考生在用好给定资料的同时,也要善于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中寻求对策。

公务员专家针对对策题的作答要点总结出四点必须。

(一)必须具有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是指考生提出的对策必须是依据材料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而且提出的方案表述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二)必须具有可行性
所谓对策的可行性是指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操作的。

因为制定方案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出来却无法操作也就失去了制定的意义。

下面对可行性做一下具体分析:
第一、要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解决、落实你提出的对策。

第二、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方法。

第三、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必备条件,不要模糊不清、脱离实际,如果你在提出对策时忽略主观、客观条件对它的影响和制约,方案极易失去可行性
第四、择优选择。

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案,要选择效果最好的;一些方案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要选择最为可行、成本最低的。

(三)必须合情、合理、合法
申论考试提供的材料的主旨是明确的,是非标准也一定非常清楚,或者经过分析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

考生制定的对策一定要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旦出现存在争议或尚未有定论的材料,就更需要注意这一点。

(四)必须符合“虚拟身份”
申论考试经常会要求考生以某种假定的“虚拟身份”来提出对策,这时,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明确你是站在哪个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的位置上来进行决策的,然后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否则面面具到,反解决不好问题,也不符合考试要求。

申论高分的取得,不仅要把握住题目的宏观方向,细节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申论备考需要平时多积累,循序渐进的复习,想要靠考前几天恶补,或急于求成是大忌。

首先我们要了解申论,然后再进行分步训练,之后再进行强化练习,最后查补缺漏。

相信考生们经过这几部一定能考试不错的成绩。

一、了解申论
大纲——作为申论考试命题的导向,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最权威依据。

纵观2010~2013年申论大纲,在内容上只字未改,这表明申论考试大纲的要求趋于稳定。

根据《大纲》所考查的能力,最常见的有五种基本题型: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以及文章论述题。

不同题型有其不同的解题技巧,归纳概括题答案全部从材料提取,而综合分析题需要在概括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分析的条理性通常有要求。

应用文写作题重在答题结构和格式,严格把握公文写作的格式,明确题干的要求,就可以理清应用文写作题的写作思路。

一般申论考试常见的应用文格式有讲话稿、报告、答复、宣传纲要、意见、通知等,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掌握常见的应用文写作格式即可。

申论的文章论述题通常都是要求议论文,有分析型结构、对策型结构、驳论型结构、论证A与B型结构和评论型结构,其中前两种结构最为常见。

很多考生对于占字数最多的文章论述题往往懒于动笔练习,到考场上很容易提笔忘字,所以平时的积累和训练不可小觑。

二、分步训练
第一阶段:打牢基础,全面认知
在这一阶段,考生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料不仅包括申论教材,还应查找资料了解对历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以及申论测试的环节,熟知申论测试的试卷结构和注意事项,以及评分标准,考试时间、流程,建立对申论的基本认识。

考生可以有选择性地看一些权威新闻节目如《新闻联播》,挑选《半月谈》、新华网、人民网上的一些新闻和评论文章进行学习,关注社会热点,还应找一些教规范化公文写作的书籍和资料进行学习,厚基础、宽口径地备考申论。

申论资料积累可查看:申论素材宝典
申论备考的初级阶段依据考生申论基础的厚薄,假设全部备考时间有半年,这阶段需控制在两个月左右。

这一阶段,选择一本权威的基础教材尤为重要。

一些优质教材由浅入深,正好引导考生循序渐进地备考。

考生应全面了解申论,明晓申论考试考什么、怎么考,熟知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材料特点、题型种类、作答要求,这些大多都可以从教材中学习到。

考生应保证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学习教材,每天先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再吸收新知识,温故而知新。

第二阶段:强化训练,各个击破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考生对申论考试已有了全面的认识,能够小结出对于自己的优势和不擅长的部分,对于基础复习中遇到重点和难点,也应有所感悟。

因此,在强化重点复习阶段,对于申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决定未来申论分数多少的重要环节。

考生在这个阶段,应集中突击,各个击破,以保证难点、重点真正牢牢掌握住。

这段强化训练的时间紧随基础备考阶段,大概持续两个月,如果感觉做题效果好,可以直到考前一个月左右收尾。

这段时间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大量的习题强化训练,平均每两天应至少完成一套完整的申论模拟题作答。

每做完一套题,就将自己做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仔细对照,查找不足及失分之处,加强对申论的进一步了解。

错误不单单是错误,它更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基石。

在正视错误的同时,也要对错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这也是为了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做题不在数量的多少,关键是研究透彻每套题的材料特点、题型种类、答案作答技巧,多积累一些做题方法、文章写作经验,把握住申论的内在规律特点,以此具备作答申论的一些基本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全力冲刺
经过全面复习和强化训练,很多考生面对申论考试已经做到胸有成竹,同时也会有一部分考生在临考前一个月很可能出现对训练效果不够满意的焦虑和对题海战产生倦怠的情绪,这时无论是有信心的还是信心不足的考生都要尽快调整到最佳状态,不盲目自大,同时减少无谓的担心,避免负面情绪分散注意力,平常心对待。

多给自己打打气,将精力集中在那些积极的事物上。

要想战胜敌人,首先要学会如何战胜自己,相信努力训练的成果能让自己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冲刺阶段无需多言肯定是相当关键的,考生应从紧张的强化训练中稍稍放缓步伐,开始梳理和查漏补缺。

有必要对前面的复习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

一方面,将之前复习中学习过的方法、技巧、社会热点、政策文件、名言警句、优秀范文,进行一次集中的整理和归纳;另一方面是,进行试卷总结,梳理知识点。

将自己以前做过的申论试题再仔细看一遍,找出错误原因和改进方法,重点记忆,避免以后再犯,不留死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