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上面是国电权证的走势分解图,15分钟图,上面的黄色线段是1F线段,在1F图形上找出并标注在15F图形上的。
两次大买点的机会都出现在大盘恶劣的环境下,加上这种价格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的品种本身的巨大风险,即便这种发出如此明显而又强烈买入信号的,又有几个人敢于参与的?买点总在恐慌中产生!
这里我们唯一可讨论的就是细节。
今天的主题就是背驰与盘整背驰的区别。
就一个中枢的同向次级别波动之间进行力度比较,如果后者比前者创了新低或新高,且对应的参照指标背离,后者就对前者盘整背驰。
一定要注意这个后者比前者新高或新低的这个前提。
如不满足这个前提条件,对缠论来说,就不考虑力度的比较。
如果你一定要比较,波浪理论有很多先验结论可供你参考。
而背驰这个概念是盘整背驰概念的一个特例,是跟趋势不可分离的。
最标准的走势就是a+A+b+B+c1+c2+c3的两中枢上涨或下跌情形。
上图国电权证的走势,完美地栓释了缠论这一伟大发现。
这里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认为a上面的那个大中枢和中枢A再加上b也构成了一个两中枢趋势,这里要具体分析。
本例上面的那个大中枢是5F级别的,a+A+b不过是它的一个次级别波动而已,如果a+A+b跟该5F中枢的相应段比较进入盘整背驰,盘整背驰段内部b比a 盘背,满足区间套,那么b的尽头可以认为是5F级别的1买,走势一般会回到5F走势内。
当然,缠论还提到一个不确定性,就是所谓小转大,即a+A+b进入盘整背驰段,b比a也盘整背驰,但随后反弹回不到5F中枢,形成3卖,也就是阶段底构造失败。
这种情形就要降低操作级别来对付,另外要靠经验、靠其他方法来判断来避免损失。
本图中的情形,a+A+b没有进入盘整背驰,显然5F级别的1买情形是不可能出现的。
买点
的级别只能是1F级别的了。
随后的B和c1+c2+c3,看整段走势下方框内MACD蓝色柱子面积,明显地z2<z1,z2+z1<y,y<x,也即c3<c1,c3+c1<b,b<a,这才叫完美的趋势背驰!c3那里我在深圳咖啡猫博客预先明确地说了是一个像样的机会,第一步走势重上B里是可期的,后面还有形成上升趋势的期待。
这里要注意,如果b>a,而c3<c1,且c1+c3<b,这种情形不是趋势背驰!因为B和c2那个中枢是同一个级别,但c2是一没有方向的中枢,中枢力度不够,c3和c1不过是围绕c2的一个盘背,加上对b的盘背,走势只保证会回抽到c2的范围内而形成一个与B同方向的中枢而已,如果没有对b的盘背,甚至回抽不到c2的范围内,后续的发展向上或向下都有可能,这和上面讨论的区间套情形是有区别的。
区间套那种情形,上方的大中枢回拉力度当然也要更大一些啦。
缠论区间套的实质就是力度的一种体现。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标准的两中枢下跌情形不是a+A+b+B+c吗?
是的!这里的c有很多要求的,第一级别要不小于b,第二要走出B的新低,第三内部要出现低于B的3卖,第四这个三卖前后的更次级别走势要盘背。
不满足这四个条件,那c只是围绕B的小波动,幅度不大,回到B以后走势也很难形成反转趋势的。
本人这里,一切从实战出发,就将c1+c2+c3看作c,显然上述4个条件都可满足的。
而且若c1的下跌力度较大,c1的尽头就可介入了,根据指标判断c2的高度,如走势力度不足,必然要形成3卖,可先出掉,等待新低且差不多可认为是必然背驰的c3。
这样严格定义出来的背驰,还会背了又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