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离地面为h 处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0v ,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 ,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A 、2201122mgh mv mv -- B 、2201122mv mv mgh ---C 、2201122mgh mv mv +-D 、221122mgh mv mv +- 2.海面下的潜艇Q 为与海面上的指挥船P 保持联系,发出红外线信号1和紫外线信号2,则下列对传播路线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绝热的容器内密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的作用力),用电阻丝对其加热时,绝热活塞无摩擦地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活塞上升,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少B .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C .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又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D .电流对气体做功一定大于气体对外做功4.如图所示,接有灯泡L 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一导体杆与两导轨良好接触并做往复运动,其运动情况与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情况相同。

图中O 位置对应于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P 、Q 两位置对应于弹簧振子的最大位移处。

若两导轨的电阻不计,则( ) A .杆由O 到P 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变小 B .杆由P 到Q 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一直变大 C .杆通过O 处时,电路中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 D .杆通过O 处时,电路中电流最大电源5.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力F 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

物块运动过程中通过A 点和B 点的速度分别为A υ和B υ(A 、B 末在图中标出),其加速度为a ,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W ,F 对物块的冲量为I,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222121AB m m υυ= B .222121AB m m W υυ-=C .A B m m I υυ-=D .mFa =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壳a 、b 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两球心之间的距离为l =3R 。

若使它们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为q ,那么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引,库仑力F 库分别为A .2222,m q F G F k l l ==引库B .2222,m q F G F k l l ≠≠引库C .2222,m q F G F k l l ≠=引库D .2222,m q F G F k l l=≠引库 7.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D 和E 结合成F ,结合过程中一定会吸收核能 B .若D 和E 结合成F ,结合过程中一定会释放核能 C .若A 分裂成B 和C ,分裂过程一定会吸收核能 D .若A 分裂成B 和C ,分裂过程一定会释放核能8.如图所示是一台理想自耦变压器,当a 、b 之间接正弦交流电,A 、V 分别为理想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

若将调压端的滑动头P 向上移动,则( ) A .电压表V 的示数变大 B .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C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D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9.一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在t =1s 时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这列波的波速为1m/s ,则平衡位置x =1m 的P 点的振动图像为( )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顺利升空入轨,14日5时56分,“神舟”六号飞船进行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

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

如果不进行轨道-AOP 82461 Ax/my/mlZ核子的平均质AB C DE F F CO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飞船受到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线速度逐渐减小B.飞船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增大,周期逐渐减小,线速度和角速度都逐渐增大C.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小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11.(7分)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砂轮的转动动能E k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如下表所示:另外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10N①计算出砂轮每资助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②由上述数据推导出砂轮转动动能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12.(10分)现有一块59C2型的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满偏电流为50μA ,内阻约为800~850 Ω,把它改装成1mA 、10mA的两量程电流表。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k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定值电阻R0,阻值1kΩ;电池E1,电动势;电池E2,电动势;电池E3,电动势;(所有电池内阻均不计)标准电流表A ,满偏电流;(1)采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量表头的内阻,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__________;选用的电池为__________。

(2)将G改装成两量程电流表。

现有两种备选电路,示于图2和图3 。

图__________为合理电路,另一电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改装后的电流表与标准电流表逐格进行核对(仅核对1mA量程),画出所用电路图,图中待核对的电流表符号用A′来表示。

13.(10分)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弹簧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结合图象,求(1)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2)运动员离开弹簧床上升的最大高度.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中间用轻弹簧相连,连接球A的轻绳悬于足够高的天花板上,现让球B自弹簧自然长度处由静止释放后,在竖直方向做振幅为x0的简谐运动。

当B球运动至最低点时剪断轻绳,经过时间t,A、B两球的加速度第一次相同,球A的速度为υA,重力加速度为g,求:OAB⑴此时B 球的速度 ⑵球A 下落的距离15、(11分)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导轨的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

导轨间的距离L =。

磁感强度B =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

两根质量均为m =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R =Ω。

在t =0时刻,两根金属杆并排靠在一起,且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的恒力F 作用于金属杆甲上,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

经过t =,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s 2,问此时甲、乙两金属杆速度v 1、v 2及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6.(12分)边长为100cm 的正方形光滑且绝缘的刚性框架ABCD 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内有垂直于框架平面B =的匀强磁场.一质量m =2×10-4kg ,带电量为q =4×10-3C 小球,从CD 的中点小孔 P 处以某一大小的速度垂直于CD 边沿水平面射入磁场,设小球与框架相碰后不损失动能.求:(1)为使小球在最短的时间内从P 点出来,小球的入射速度v 1是多少(2)若小球以v 2=1m /s 的速度入射,则需经过多少时间才能由 P 点出来物理参考答案3. D4. AD 8. C 11 ①、2、8、18、32;② E k =2ω2(砂轮转一周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00.01J 0.1Jf W fs ππ==⋅⋅=,由动能定理可知其动能与角速度所对应的值;xkf E nW k ω==,即0.50.5,21xxk k =⋅=⋅解得k =2,x =2,即22kEω=;)12.(1) 2R 3E (2)图2AA ’R 11R o11S F甲乙图3的电路更换量程时会使分流电阻都未 并在表头上,以致流过表头的电流过大而损坏。

(3)如右图所示:13. (10分)解:(1)由图象可知,运动员的重力为 mg =500N弹簧床对运动员的最大弹力为 F m =2500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 -mg =ma m 则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为 a m =40m/s 2 (2)由图象可知运动员离开弹簧床的时间为 t=则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21()22tg =14.(10分)当B 球运动至最低点时剪断轻绳,此时B 球速度为零,经过时间t ,A 、B 两球的加速度相同,说明弹簧处于自由长度,两球均由各自的重力提供的重力加速度g 。

⑴A 、B 两球所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定理可知:32A B mgt m m υυ=+ 解得1(3)2B A gt υυ=-⑵B 球运动至最低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00224p E mg x mgx =⋅=在时间t 内A 、B 两球的机械能守恒有确良22001142(2)222A A ABmgx mgh mg h x m m υυ++-=+⋅ 解得222324A A A g t g t h gυυ+-=15、(11分)R v v l B F 22122)(安-=①F -F 安=ma ② Ft=mv 1+mv 2 ③ 由①②③三式解得:v 1=s ,v 2=s对乙:IlB ·t=mv 2 ④ 得QlB=mv 2 Q=又R BlS R Q 22相对=∆=φ ⑤ 得S 相对=16. (12分)解:根据题意,粒子经AC 、AB 、BD 的中点反弹后能以最短的时间射出框架,即粒子的运动半径是.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Bqv =mv 2/R由 ,代入数据解得 v 1=5m/s. (2)当粒子的速度为1m/s 时,其半径为R 2=, 其运动轨迹如图, 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了9个周期.由 , 得 2mT Bqπ=,解得T =π(s) 故经t =π(s)粒子能 从P 点出来。

信丰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答题卷题号 12345678910答案ω/rad·s -11 2 3 4T vR=π2Bqmv R =11.①②关系式为:12. (1)滑动变阻器为________;选用的电池为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