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分级制度
美国的分级制度会比日本更细,大致如下:
G级:大众级,任何人都可以观看。
如《玩具总动员》、《狮子王》。
PG级:辅导级,建议学龄后儿童观看。
如《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
PG-13级:特别辅导级,建议13岁后儿童观看。
如《蜘蛛侠》、《古墓丽影》
R级:限制级,建议17岁以后观看。
如《范海辛》、《角斗士》。
NC-17级:17岁以下(包括17岁)禁止观看。
如《色戒》、《德州电锯杀人狂》。
特殊分级:包括M/X/P级(禁止在大院线放映的电影)和NR/U级(未指定级别的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外宽内严”比日本更为过分。
美国动画恶搞普京都没有问题,俄罗斯电视台甚至对该动画做了删节处理;但是你如果觉得美国动画的尺度很大那就错了。
美国引进《海贼王》TV版的时候,甚至把山治手里的香烟换成了棒棒糖。
日本的分级制度
我们目前看到的分级制度就是这种拉锯战的结果。
日本的分级制度是按年龄来划分的,详情如下:
普通级(全年龄):所有年龄段都可以观赏的影片,影片中虽依剧情可有轻微性、暴力描写等镜头,但需尽量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PG-12(幼童保护级):有性、暴力、残酷、毒品等描写,未满12岁的儿童不可单独观赏。
或需在家长或保护者陪伴下陪同观看。
限制级(R-15):未满15岁少年,一律禁止其入场与收看(有虐待描写)。
禁止级(R-18):未满18岁一律禁止入场与收看(有强烈的性、暴力、反社会行为;或美化吸毒之描写)。
不过日本的这个分级制度并不是他们的独创,熟悉影片分级制度的人都喜欢把日本这一划分方式称为“日本动画的美式分级法”,没错,他们的分级制度受美国影响很深。
所以我们未尝不可进行对外的学习,将动画进行分级,从而引导受众,而不是单方面从上至下的进行强制限制与禁播。
我们不可否认外来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于动漫的优秀之处我们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学习,而其中的糟粕部分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分级制度将其尽可能的缩小化呢?比如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判断标注,那么对于动漫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却不是被动漫中的思想和价值观“牵着鼻子走”。
再者来说,国外的动漫产业已经全面形成,拥有着其自己的体系,受到法律的制约。
而反观我国,动漫产业之不完善人尽皆知。
我们从官方的媒体接受到的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某羊,某熊。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国内的动漫发展了呢?国产动画的春天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到来?我们不缺人才,不缺创意,不缺历史,不缺技术,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