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校校徽及其含义

名校校徽及其含义

知名院校校徽及其含义梳理校徽说明与注释盾形校徽中间,有三个皇冠,皇冠上有十字架。

当时英国国教是基督教,国王也是国教的首领。

学生以热爱知识的浓厚气氛著称,典型的哥大学生也是文弱睿智、满怀激情的知识分子。

哥伦比亚大学白底蓝杠交错,是苏格兰王室标记;其上紫色蓟花,乃是苏格兰国花;其下则为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地标——建于中世纪的古堡,再加上徽章中心,象征知识的书本。

爱丁堡大学斯坦福大学是斯坦福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子而建立的,它坐落在帕拉托市(PaloAto),PaloAto指旧金山湾的红杉树。

斯坦福大学的校徽以及体育运动标志中就有红杉的形象。

斯坦福大学的校徽上写着大学的格言:“Die Luft der Freiheitwe”。

这是—句由拉丁语翻译成的德文,意思是“自由之风劲吹”,出自16世纪人文主义学者乌尔里希·冯胡顿。

由于这一格言代表斯坦福大学的精神,因此自建校以来它一直出现在学校的校徽上。

斯坦福大学中央是讲台,标明1861建校年,另有常青藤及两位男女学者。

以“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为教育理念。

麻省理工学院校徽中鹰代表的是一只被饿死的鹰。

鹰为了实现飞遍全世界的远大理想,它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它忘记的觅食的技巧,最后在踏上征途的第五天就饿死了。

而那匹奔马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

都灵大学的创办者为的就是提醒学生们真正能把人们从饥饿、痛苦和贫困中解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知识。

都灵大学也一直把这两尊雕塑作为激励,教授教给学生的永远是实际而有用的知识,而学生学的知识也以能服务社会为主。

都灵大学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实用性人才。

都灵大学书本及皇冠意象。

校徽上方有一棵大树。

皇冠下方是两本翻开的书和一个河狸。

下边的饰带上写有拉丁文校训,意为“像大树一样经受岁月的风雨而不摧”。

多伦多大学剑桥大学的校徽,其实是中世纪时期纹章,一个独特的符号,用来代表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市政当局甚至是国家。

现在剑桥大学所使用的校徽是1573年由当时的Clarenceux King of Arms,Robert Cooke(当时伊莉莎白一世时期管理和创制纹章、宗谱和礼仪等的官员,他也是剑桥大学St.Johns学院的毕业生。

)授予的,一直传承到了现在并做了校徽。

剑桥大学校徽主体部分由三颗王冠组成(上二下一),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上写“DOMINUSILLUMINATIO MEA”(“主照亮我”),表明牛津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宗教对大学的影响,强调“启示”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

牛津大学传统的浮雕式花纹以及那句著名的拉丁文箴言“sidere mens eadem mutato”这句拉丁校训一般译为“繁星纵变,智慧永恒”的箴言自从1857年就成为悉尼大学人袖章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句话几已成为南半球大学的表征。

如今,这都成为了历史,另外纹章中狮子头的花纹也有所改变。

悉尼大学西北大学校徽上的座右铭是Quaecumque sunt vera,这是拉丁文,源于《新约·腓立比书》,意为“凡是真实的”。

另外校徽上一本翻开的书上还有一句希腊语:ho logos pleres charitos kai aletheias,意思是“充满荣光和真理的道”。

它来自《约翰福音》:“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这两句格言反映出了西北大学创立者的价值观,体现出了其卫理宗的遗产。

西北大学东京大学的校徽由两片黄蓝相间的银杏叶子组成。

深秋时节, 东京大学的银杏树道上黄叶纷飞, 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银杏树也与赤门,安田讲堂一样,成为东京大学的标志之一. 东京大学在1948年征用校徽时,正式把以银杏叶子为意象的一个创意设计确定为校徽图案。

此后,该图案开始在学生证和东京大学的出版物上出现。

东京大学以汉字大学为主,稻穗围绕两旁的校徽。

直到成立100周年时才正式统一大学Array的字型、丝带结、稻穗的叶数,成为现今的校徽。

稻穗的叶数实际共有19片,据说是因为在19世纪时创校,而且创立年1882的数字正好是19,所以决定用19片稻穗叶来纪念。

早稻田大学的确和“稻”有关系:稻田里建立的大学:其校徽上的图案——两束稻穗之间嵌入“大学”二宁,就显示它的真切含义早稻田大学校徽以胡枝子为主题,自古以来,胡枝子被视为宫城野地区和仙台地区的象征植物,东北大学的各种标识中也使用了此植物。

校徽注重保持胡枝子的品格,且表达了扩展于世界的意愿。

校徽使用了紫色和黑色。

紫色表达了才智和创造力,黑色表示勤勉和实践能力。

日本东北大学大花延龄草花瓣由中心向四方扩展,象征着该大学是开放的大学,是乐于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大学。

校训为“青年们,要胸怀大志”北海道大学最早的校徽上有拉丁文“Ve-ri-tas”(真理),分布在三本书上,周围环绕着“proChristo et ecclesia”,即“为基督及教会(的真理)”。

校徽中两本书是向上翻开象征上帝启示给人类的知识,另一本书则朝下扣着象征人类对上帝的真理不可能全部掌握,上帝有上帝的奥秘,人对上帝应有敬畏之心。

今天的校徽保留Ve-ri-tas,但三本书都是向上翻开,周边有着宗教意味的拉丁文消失了,意味着宗教的一些变革。

颜色上选择紫红,偏红的颜色均为暖色想表达艳丽,热烈,富贵之感,还能让人觉得柔和娴静。

哈佛大学宾大校徽上面有两本书,海豚代表富兰克林家族,三个圆盘代表费城的基督徒创校者,缎带拉丁文座右铭是“没有道德,法律一无是处”,拉丁文原文:Leges sinemoribus vanae,英文:Laws without morals are useless.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的校徽的主体设计是一本翻开的书,由一个盾牌图案作背景。

在书本和缎带上分别用希伯来文和拉丁文书写着校训:光明与真理耶鲁大学校徽由黑色与橙色组成,曲直对称。

盾形内部上方有一本打开的书,书上用拉丁文写着“旧约与新约”。

下面缎带上的古体大写拉丁文是Dei sub numine viget,也是校训。

英译是Under God's power she flourishes(“因为上帝的力量,学校欣欣向荣”)。

它被称为“美国的思想摇篮”,创立于1746年,旨在培养未来的牧师和公众领袖。

以数理学院,伍德鲁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著称。

普林斯顿保有浓厚的欧式教育学风。

创立宗旨上强调训练学生具有人文及科学的综合素养。

普林斯顿大学校徽设计很简洁,盾形的中轴线上摊着一本打开的书,上面是两个小盾形牌。

两个盾牌一个代表纽约州,一个代表美国。

图案组合像人的眼睛和嘴,结构稳定。

老康奈尔创立这所大学的目的是“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因此,校徽用鲜艳热烈的大红也喻指着任何人的青春都能在康奈尔这里燃烧。

康奈尔大学该校校徽中的图案最丰富,有建筑、植物、书本和人,书本代表的知识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似乎给万物以生命,而人需要捧着书本和真理前行。

下方环绕的拉丁文是《新约》中上帝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的话:“在旷野呼喊的声音”。

达特茅斯(Dartmouth)是常青藤里唯一一间至今叫“学院”(College)的大学。

主要受开尔文教(公理教会)影响,其神学院以培养、训练向印地安人传福音的宣教士为宗旨。

校园文化造就了该校学生性格奔放开朗,思路敏捷,冷静实际。

关心个人如何成功,而非世界抽象的“主义”。

他们相信:“改变世界的事件并不会在新罕布夏的汉诺佛发生”。

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的校徽由太阳、书本和十字架等要素构成。

整个图形构成像一间教室,整齐的课桌上摆放着书本,学生迎着太阳追求知识。

由于创始者崇尚宗教信仰自由,该校一直接纳包括罗马天主教徒、犹太教教徒甚至无神论者在内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

现在的布朗大学则以学风自由闻名。

布朗大学图案的正中是在哥特式神龛下的大学卫士彼得使徒的圣像,两边各有一名骑士Array双手托着普法尔茨选侯及其家族的带有狮子和蓝白菱形小格相间图案的族徽。

海德堡大学的校训为:服从真理、正义及人文精神。

海森堡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校徽缘起于出资兴建学校前身基督徒学院的WilliamMcMaster爵士,整体布局采用英国古典的皇家元素为基调,融合象征加拿大的枫叶和展开的书卷,视觉效果同样十分出色。

体现了学校的治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历经岁月洗砺,愈久醇香,令人心向往之。

麦克马斯特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南洋理工学院(NTI),建立于1989年。

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NTI)与国立教育学院(NIE)合并,改名南洋理工大学(NTU),组建成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包含10个学院。

校徽上的雄狮象征着新加坡,三个徽标反映了该校理工科的性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大学校徽主要图样由傅钟与椰子树所构成。

傅钟:作息定时,生活有序,俾闻声惕厉,精进不已。

椰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台大的校徽更增加了椰树抽芽的意象,象征生生不息的大学精神。

图案中之梅花布局,蓝白设色及雷文边缘,乃融合立国精神与文化传统之精蕴,庶“台大人”之三复斯义焉。

台湾大学初代校徽呈圆形状,内嵌垂直紧邻的「辅仁」二字,后更为圆角倒三角型,并于在台复校之初调整色彩,此式校徽目前尚存于台北辅大「文舍学苑」正门前磨石地板。

1971年龚士荣教授另行设计,是为现行的校徽。

周边以稻穗嘉禾围圈,象征和平;中央十二颗星象征上智之座圣母;徽脚下书校训拉丁文。

台湾辅仁大学以中国神话中的“凤”为校徽亦能体现中大的特别之处,盖自汉代以来,凤就被看作是“南方之鸟”,成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的象征。

以紫色与金色为底色,取意紫色的热诚与忠耿和金色的坚毅与果敢。

中大这种人文气质背后的文理兼备,出将入相的刚柔相济在其招生、教学及校园文化中皆得到了充分体现。

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的校徽由一个五座城堡冠顶的盾牌和分别用中葡文书写的「澳门大学」的校名字样组成:书上的钥匙是知识之匙,用以打开知识宝库;四周的海浪代表著大学身处中国海域的一个小岛上。

大桥寓意文化的沟通,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象徵。

校徽采用红、蓝、金三色,代表着希望、幸福及人类进步。

澳门大学香港大学的校徽是根据英国纹章学院的建议而订立的,并于1913年5月14日获得了现在的盾形徽章和校训。

早于1912年10月,香港大学已于一封给纹章学院的信中提到了盾形徽章的设计。

可惜的是,徽章设计者为谁已不可考,但据推测应为一位熟悉纹章学的欧洲人。

从徽章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大学兴办者对香港大学的期望,希望将大学发展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

1981年,在香港大学七十周年的同时,大学向纹章学院申请一个完整的大学纹章,添加部分包括冠顶及扶持盾牌的兽形,此项申请于1984年获学院审核批准。

香港大学亦因此项批准而成为香港唯一一所拥有完整纹章的大学,显示出大学历史悠久的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