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企业核心竞争力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小企业也逐渐建立起来。
在竞争力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一个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企业能够胜过其它企业的最有利的优势。
现如今,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的复杂起来,同时竞争的对手也逐渐的强大起来,显然怎样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生存力目录引言 (5)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5)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5)1.2国外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6)1.3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7)2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 (8)2.1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8)2.1.1人力资源 (8)2.1.2管理体系 (8)2.1.3企业的技术 (8)2.1.4企业的外部环境 (8)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9)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9)3.1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低下 (9)3.2中小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不准 (9)3.3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10)3.4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10)4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4.1技术创新能力不够 (11)4.2识别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11)4.3维护和提升不够 (12)4.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12)5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12)5.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13)5.2实现规模经营,优势互补 (13)5.3优化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13)5.4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14)5.5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4)参考文献 (16)企业核心竞争力引言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它是企业独特拥有的、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内在能力资源。
通过对许多公司的研究分析得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在80年代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领域异军突起,很快风靡全球。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一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制度创新是核心。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核心竞争力之间的长期性较量,具备了强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把握住长期性竞争主动权。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或称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有的学者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是企业所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提供顾客价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
国内外成功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充分证明:企业发展与其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大凡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都能牢牢掌握主动,使自己超越别人,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加卓有成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困难的能力,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其对手无法匹敌的优势,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要求企业从根本上重新考虑自己的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问题。
在一个市场竞争弱化的条件下,一个企业也许还可以凭借机遇赢得暂时的优势。
但是,到了竞争白热化的关头,没有核心竞争力就好比航船没有了持续的动力.搁浅和沉没是迟早的事。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总是简单地讲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这些职能战略是企业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优势。
只有把培育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融合在一起的战略.才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战略。
国内外许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他们取得成功。
的关键无疑是这些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这种竞争优势彼此相互关联,企业的各种发展战略无不以追求这种竞争优势为依托.这种竞争优势自始至终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领域,支撑着企业的成长,协助企业取得成功.这种竞争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
因此,具有活的动态性质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
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1.2国外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G.Hamel和C.K.Prahalad(1990)在《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能使企业具有先进性,能够带来超额利润,使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模仿和赶上。
目前,国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界定有以下观点:(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
以Prahalad和Hamel(1990)为代表,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是属于组织共有的学识,而不属于某个人或者战略业务单元有的;不是企业技能和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技术、技能协凋和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即需要管理的介入,通过有计划的市场渊研、技术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有效营销体系的方法,确保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突出了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技术性。
(2)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
以Dorothy l,eonard—Barton(1992)。
为代表,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特有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四个维度:技巧和知识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巴顿还认为,核心能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它随时间积累而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
(3)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
拉法(Raffa)和佐罗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而且还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文化中。
(4)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
M.H.MegerJ.M.utterback(1993)认为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根据定义可知,他们强调的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Mary.K.Coulter(1998)强调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价值特性和多个产品或业务的共享特性的同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
1.3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学术界掀起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热潮,对国内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界定有以下观点:(1)基于企业特征观的核心竞争力。
芮明杰教授(2003)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组技术与技能的综合体,而并非是拥有的一项技术或技能。
(2)基于多种要素系统观的核心竞争力。
管益忻(2000)指出凡是企业特有的,足以胜过对手的市场预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品牌战略、企业文化等一系列关键程序、能力、资源、机制均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鲁开垠、汪大海等(2001)认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和价值观。
在国内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有影响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所领导的“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究”课题组,对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及实证进行了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制定了一套中国企业核心争力指标体系,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营能力指标包括产品竞争力、财务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社会指标包括消费者对企业的知晓程度、综合印象和发展信心等。
因此,本篇的研究将以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为依据展开定量讨论。
2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由于它不是单纯技术知识的转化,而是多种知识交融、多种要素作用的过程。
只有知道什么要素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及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机制是什么,这样才有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2.1.1人力资源它包括员工个人的技术水平、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这是核心竞争力得以形成的基础。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知识的表现形式,它本身的意义是企业组织中累积形成的独特的知识,然而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人是其重要的承载者,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创新方能够获得,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1.2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模式、激励机制、文化形成和组织学习等机制。
管理体系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系统及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活动进行组织、激励与控制。
其中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依据,组织系统是管理体系运作的载体,而企业文化则是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润滑剂。
好的管理体系可以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有效地集中组织协调起来,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2.1.3企业的技术自从核心力理论产生以来,无论研究者们在核心力内涵理解上的分歧有多大,丝毫也不曾影响他们对于技术在核心力中重要地位的一致认可。
技术尤其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是企业核心力的最主要构成要素。
2.1.4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发生联系,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换。
我们认为,核心力体系的成长也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来研究,其发展是一个内外部交互作用的过程,企业外部环境对核心力的影响是显著的。
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要素获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生成,包括人才的培养,技术开发,先进管理体系的构建、信息系统的构建、企业价值观的形成等。
二是外部获取,企业通过引进关键技术的人才,与拥有核心专长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或直接购买技术的诀窍,兼并和收购具有本公司所需的核心能力的企业等方式,吸收外部资源比内部挖潜更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必要的竞争力要素。
在企业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才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