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次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班 级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 分 数__________寄语: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
一、语基检测站——细心动手做做看。
(23分)1.以下是最近学过的词语,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⑴ 家y ù__户晓 ⑵ 义愤填y īng___ ⑶ ji ǒng__ 乎不同 ⑷ 人声d ǐng__沸 ⑸ 鲜___为人知 ⑹ 气冲斗_____牛 ⑺ 妇孺_____皆知 ⑻锲_____而不舍 2.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A. ①互文、对偶 ②顶真 ③拟人B. ①比喻 ②对偶 ③夸张C. ①互文、排比 ②对偶 ③反问D.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确凿.( zuò ) 哽.咽(g ěng ) 蟋蟀.( shu āi ) 锲.而不舍(qì) B .祈.祷(q ǐ) 踱.步(d ù) 炽.痛 (ch ì) 鲜.为人知(xi ān) C .云鬓.(b ìn ) 书塾.( sh ú ) 可汗.. (k èh án) 肿胀..(zh ǒng zh àng ) D .哺.育(p ǔ) 骊.歌(l ì) 胡骑.(q í) 人迹罕.至(h àn ) 4.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 ) (1分) A .借旁近与之 B. 卒之为众人 C .余闻之也久 D. 传一乡秀才观之 5.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正确判断,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2分)爱心是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有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 一泓沙漠中的清泉 C.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 一片冬日的阳光6.上了初中,你一定读过许多中外名着中,在你读过的中外名着中,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
(2分)你喜欢的人物: 理由: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⑵《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功名的诗句是: (2分) ⑶ 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1分)⑷ 在文章《邓稼先》中,作者杨振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准确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热情赞美了他勇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1分)8.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形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2分)例句: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共3分)(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1分)(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2分)二、阅读探析宫——等着你来显神功。
(35分)(一)(8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0.解释加点的词。
(2分)⑴或以钱币乞.之()⑵即书.诗四句()⑶邑人奇.之()⑷环谒.于邑人() 11.指出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A.仲永生/五年 B.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2.翻译下列句子(2分)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14.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2分)(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8分)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
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
郑振铎神情肃然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得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
“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
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
”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不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
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
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
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定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
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
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12.选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2分)13.第3段中写道:“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
”对其原因,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14.第2段中写到郑振铎的“抽噎”,第五段中写到几个女生的“啜泣”,这是否有损于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2分)15.文中说“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
”你认为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2分)(三)(15分)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⑷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⑸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⑹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⑺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⑻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⑼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⑽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⑿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6.请用“||”给上面文字划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3分)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为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在上面语段中画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联系全文,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对于言和行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四)题李凝幽居————贾岛(4分)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2.这诗以。
一联着称。
全诗写了事。
23.诗中写出那些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三、综合展示台——显出你的才华来。
(5分)22.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黄河的知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