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知己知彼
生活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如何才能使自己在生活处于主动地位,真正的控制生活呢?答案中的一个就是———知己知彼。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希腊神庙的施主赫然镌刻着“认识自己”。
孔子的学生也曾就同样的问题,子曰:“仁者,爱人。
智者,知人。
”。
孙子兵法也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这样的智慧如此重要,为什么没能传播开来呢?
我认为历往的先贤只是提到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而具体怎么做就得看自己的领悟了。
因此在古代,称王称霸青史可记载的毕竟是少数。
而现在,真正在各方面游刃有余的人也并不多。
我所理解的正序使用就是知己,明确自己的目的,做出计划,有取舍,并采取相应的言行措施。
而倒叙使用就是看到别人的言行措施,分析他想要的结果。
一天晚上,在朋友的邀请下,什么也没说就出去玩了。
直到半夜母亲怒气冲冲的找到我,就和母亲吵了起来。
早目标是出去和朋友玩,又不让家里担心。
结果是我玩的开心,家里也放心。
利是我得到了开心,家里安心。
害是两方都生气。
措施,提前打招呼,并得到家里的同意。
而在母亲找来时首先承认自己错处,回到家待母亲平和时再说母亲该给自己和朋友点面子。
一,正序使用:劝朋友妈妈支持她上大学。
客观事实:朋友经过两次高考上了二本线,来自农村家中并不宽裕,朋友想去一个三本的医学院,家里(主要是她母亲做主)希望她能上一个一本学校,好就业。
目标:使朋友上大学获得家里支持。
利害:对我来说,如果成功帮朋友忙,加深友谊。
如果失败,会令朋友失望以后
可能被她家里埋怨;对朋友来说,成功的话,有了一次在大学锻炼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人,无论在事业或择偶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失败的话,过早的接触社会,甚至早婚;对她家里来说,如果她上大学意味着现在家里必须节衣缩食,但待她就业后会有更多的收益。
反之,现在家里的生活就会略有改善,但将来的收益就不一定很大。
最好的结果是:朋友能上大学,朋友家里四年里花最少的钱,朋友毕业后找到一份与医学有关的工作。
朋友有三条路,复读,上大学,就业。
朋友只想上大学,家里希望她复读或就业。
基于此我应该说上大学的好处和复读就业的缺点。
复读缺点:她年龄不小,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来自同学和社会),复读了不一定能上一本。
就业缺点:高中生难就业,到社会上容易被欺负。
上三本大学优点:是她的兴趣所在,她二本的成绩在三本学校有优势,三本学校某些专业就业率也不差。
针对她上大学的费用问题采取的措施:1申请贫困生资格。
2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3学好专业课,获得奖学金。
1和2基于家庭贫困的事实应该能办到。
3的话朋友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基础相对又不差,也应该没问题。
最后结果:在我的言语和这些措施的实施下,当然主要还是亲情,朋友母亲同意她上大学。
至于以后的大学生活还得她自己体验。
当然,有问题的话,我也会给她一些建议。
二,倒叙使用,相对来说要比正序使用要难,因为自己往往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忽视了有害的一面和对方真实的意图。
在此举一个自己用倒叙分析的例子。
这件事虽然利大于弊,但对自己也是一个教训。
一个朋友兴冲冲的来邀请我做他的顾问,说这相当于副社长。
我认为这是对我能
力的肯定,于是答应了下来。
但进去后明显感觉到无事可做。
而且有什么问题基本没什么发言权。
后来才发现这社团有两社长(相对来说我那朋友是正的),但另外一社长开始招顾问,一招还招了两,我朋友看不下去,也招了两(包括我这个顾问)。
这样一来权力就开始分散了,尤其我们这两顾问还非社团内部的人员。
我朋友这边威信,人气,就很低。
我朋友干事虽有效,但社团有什么事,那边就给解决了。
我这挂名的也就这么挂着。
最后和朋友商量辞去了这顾问。
让他另外想办法解决这争权问题,(我可不摊这浑水)。
一开始他就对我隐瞒真实意图,也怪自己未能权衡思考。
无论他怎么考虑,效仿对手的行为而没有比他更有效(增加人气威望),那都是对他的默认和放纵。
一山不容二虎,两人责权不明确谈何治理,同一个社团正副社长鲜谈合作,胡拆对方的台,也着实令人无奈。
人生如一场旅程,没有目标,就会在旅途中失去前进的方向。
人生如一次航海,没有目标,就会在茫茫大海上飘荡。
生活就像战场,没有目标,勇士也会迷茫。
放眼世界真正有目标的有几人?明校哈佛近70%的人无目标。
结果为社会的中下层。
成功的人总是相似的,失败的人各有各自失败的原因。
比尔盖茨的目标是使电脑进入千万家,有了如今的笔记本。
乔布斯坚持我们不满足需求我们创造需求,使苹果屹立不倒。
16何中无数小的何目的,成就了人生的大目标。
不求做圣贤,也绝不为小人。
志愿为君子(行为及其结果利己也利他(人及社会))。
不知别人如何,自己的理想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越发变小变实际。
你长大想干什么?建500层的高楼,一家人一人100层。
这时回想起儿时的话语就在想我如何更能接近那个目标。
500层的话有点高,再说光用来住有点浪费。
那好那就建两种楼,一种是别墅,我们那气候怡人,空气清新,景色还不错,能吸引一大批有钱人往那度假。
当然我和家里人住那也会很安心的。
另一种是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