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发展成就外出务工,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还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好这个问题。

[10:59][陈晓华]:对目前的一些地方招工难的问题,总量来看,农村劳动力是富余的,出现的主要是结构性的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来认真研究解决。

[11:00][新华社记者]:陈部长,我知道您是农业政策方面的专家,我的问题是关于“三农”政策方面的问题。

我想知道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今后还将怎样发展?[11:02] [陈晓华]:这个问题很大,我只能简要回答这个问题。

[11:02][陈晓华]:应该说,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

可以讲,政策的取向始终是围绕着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来展开的。

[11:03] [陈晓华]:当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策的着力点有所不同。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主要是通过土地改革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组织农民进行合作生产,尽快地恢复农业和改变农村的面貌。

[11:04] [陈晓华]:随后又进行了公社化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过急、变化过快、形式过于单一,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让农民吃了苦头。

当然,在这个时期也采取措施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力度,特别是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很多工程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1:06] [陈晓华]:前30年政策取向不仅要推动农业的发展,也要通过农业的发展来积累工业化、城镇化的资金。

所以,这个阶段农业对我们工业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11:07][陈晓华]:改革开放率先从农村起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30年首先是放开搞活农村经济,比如,我们给农民经营自主权,实行家庭承包,比如,允许农民发展工副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活跃农村经济。

[11:08][陈晓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目前已经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所以,整个农村政策的取向就是要推动城乡统筹。

[11:09] [陈晓华]:所以,才有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对农民的补贴,免费实行农村义务教育,推行新型的合作医疗和逐步建立农村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11:09][陈晓华]:现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可以讲,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项目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宽。

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长,会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的保障制度、价格支持政策,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11:13][陈晓华]:过去农民总结农业的变化有三句话,叫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我看今天和今后仍然如此。

[11:13][中国经济网记者]:孙部长在先前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业部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机制来加强管理农业引进外资。

这方面的政策和机制是否会在年内出台?现在关于农业引进外资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管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最近有部分国家对我国的相关猪肉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农产品出口方面有没有受到一定的影响?农业部会采取哪些预防性措施进行应对?谢谢。

[11:15] [陈晓华]:现在中国的农业是对外开放的农业,对外开放自然包括农业外资的引进。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资,对促进农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1:16][陈晓华]: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今后还要继续在更宽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

[11:16][陈晓华]:我们引进外资有几个基本的考虑:第一,就是要有利于促进和保护国内的农业产业和中国农民的利益;第二,就是要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有关规定来加强管理和服务;第三,就是要按照市场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

[11:19][陈晓华]:应该说现在我们正在逐步地完善引进外国资金投入农业领域的管理的一些相关规定和办法。

这些规定和办法是符合国际通用规则的,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实际的。

[11:20][陈晓华]:这项工作实际上一直都在做,随着改革发展的进程,我们会不断地完善。

[11:22][陈晓华]:至于说到一些产品进口,确实从去年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今年以来,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至七月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下降了百分之十二点多,对国内的生产特别是对出口企业影响很大。

[11:23][陈晓华]:同时也要看到,今年上半年以来,一些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的产业带来了影响,对农产品的价格也形成了打压。

[11:23][陈晓华]:中国历来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我们也希望通过谈判和磋商,来解决一些贸易的问题。

[11:27][中央电视台记者]:您好陈部长,我问的问题是和对农民保护有关的。

我去了一些地方,比如一些很贫穷的地区,但是那里的农民现金收入非常好,甚至比北京一些郊区好得多的多。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因为您刚才提到有2.25亿农民在外地务工,还剩下一大批农民在农村,这些农民的利益如何去平衡?如何去保护?还有,最近在北京附近我看到一个地方搞一种拆迁,就把农民的土地国有化,国有化的过程中给农民的价格补偿是非常低的,但是,国有化之后,这个地价卖得非常高。

作为农业部在尊重保护农民利益方面未来有什么具体的措施?[11:29][陈晓华]:刚才讲到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讲的农民收入的不平衡性问题。

这是当前农民收入状况的一个特征。

主要是地区之间、户与户之间收入的差距比较大。

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个体能力的一些原因。

[11:29][陈晓华]:我们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11:30] [陈晓华]:现在要着力地解决一些贫困地区收入的问题,一些贫困户的收入问题。

所以,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政策,在投入上、在项目安排上,向这些地区倾斜。

[11:30][陈晓华]:刚才讲到的第二个问题,对农民来讲,也是关系重大。

因为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

[11:30][陈晓华]:土地的权益是农民权益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一些地方由于征地没有严格地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没有实行公开的程序,没有按规定足额地补偿,没有采取措施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所以,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

[11:32][陈晓华]:对这个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

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稳妥地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农业部门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配合国土资源等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11:33][农民日报记者]:陈部长好,我的问题是今年8月份以来,我国东北及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前不久,东北又出现了大幅度降温,眼下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我想问一下,干旱和降温对秋粮生产有多大的影响?请您分析一下今年的秋粮生产形势,并预测一下全年粮食能否继续增产?谢谢。

[11:33] [陈晓华]:确实,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我们没有因为连续五年的粮食丰收而稍有松懈,把各项促进粮食生产的工作抓得紧而又紧。

今年的粮食生产是在这几年起点比较高的基础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是在遇到特大旱灾挑战的情况下展开的。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上半年夏粮已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也获得丰收。

[11:36][陈晓华]:上半年特别是夏粮的丰收、早稻的丰收为全年夺取丰收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8月份以来我国的东北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确实对旱区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37][陈晓华]:前不久,东北部分地区又出现大幅度的降温,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轻霜,但总的看,这是属于正常的霜期,发生的范围比较小,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下霜主要是在林区和草原,主要的农区没有出现霜冻,近期每天的最低气温都在零度以上,光照条件也比较好,还是有利于秋收作物的成熟和生长。

[11:39][陈晓华]:今天是26号,可以讲,东北已经过了正常的霜期,秋粮作物已经陆续成熟,所以,即使再出现霜冻天气,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不大。

所以,我们现在的判断,就全国而言,如果后期不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年的粮食生产有望获得好收成。

[11:39][陈晓华]:我们这么判断或者说这么讲,主要是依据三条:第一,今年的秋粮面积是扩大的,前期的生产基础是比较好的。

今年整个秋粮的面积扩大了1300万亩,而且主要是高产的玉米和水稻。

同时也要看到,秋粮的播种基础比较好,前期的长势是这几年比较好的一年。

[11:40][陈晓华]:第二,农业抗灾和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是比较有力的。

各种抗旱措施抓得紧,抓得比较实,真正做到了“秋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

[11:41][陈晓华]:第三,非旱区的生产形势比较好。

现在一些地区已经陆续收获,预计秋粮增产的省份多,减产的省份比较少。

[11:41][陈晓华]:现在秋粮的收获已经在全国陆续展开,从农业部的农情调度看,截止到9月24日,也就是前天,全国的秋粮收获面积已经占应收面积的28%。

开镰比较早的西南地区已经完成了74%,从已经收获的情况看,这些省份稳产增产的趋势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刚才讲,有信心夺取今年粮食有个好收成。

[11:42][周骏]: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嘉宾,也谢谢各位记者。

[11:43] [周骏]:明天上午十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将应邀来这里介绍中国的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情况,欢迎各位记者到时参加。

谢谢大家。

[11:43][人民网]:今天的现场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11: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