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城市
【2017全国卷I】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
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
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特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
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
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考点: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影响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
【点睛】第2题,不少考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图2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4.B 5.A 6.C
【解析】
4.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B项。
5.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答案选A。
6.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点集中区,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考点:城市服务等级、城市空间形态。
【点睛】中心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是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一般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
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
具有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有大量的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在这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
读图回答1—2题。
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
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 B.b C.c D.d
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
【答案】1.C 2.A
【解析】
【解析】
1.据图片可知:盘山的上盘以松取胜,中盘以石取胜,下盘以水取胜。
在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
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水,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聚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因此下盘的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故本题选C。
2.读图分析可知,天津凡带“沽”字的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区,近些年来,随着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化不断稳步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集中连片,范围不断扩大,距离原来河流也越来越远,因此再称之为“沽”已经名不符实,导致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难以寻觅,故本题选A。
考点:自然景观的形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天津的旅游景观和村落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和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需要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1题,在理解“三盘暮雨”景观形成的基础之上获取有效信息,明确飞瀑景观主要是流水流经落差较大的区域而成,受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下盘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第2题,要结合图示信息获取称“沽”的村落的分布特点,进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称“沽”的村落消失的原因。
【2017江苏地理卷】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
答21~22题。
2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
2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21.AD 22.BC
【解析】
21.读图可知,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又减少。
22.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大量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
考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2017江苏地理卷】 B.[城乡规划]图21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_______。
(3分)
(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_______。
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_______。
(5分)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
(2分)【答案】
(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
(2)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两点)
【解析】
(1)城镇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大,组团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亲近自然,有利于城镇居住环境改善。
(2)读图可知,该城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城镇西南方,处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方向,减少对城市大气和水污染,地形平坦,有利于工业布局。
W处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所以适宜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需要加强各组团联系,主要通过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各组团之间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考点:城市发展规划及其变化。
【点睛】组团式城市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为几块。
进行城市规划时,结合地形,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每块都布置有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每块称一个组团。
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联系。
如合肥市由三个组团构成,绿带楔入城市中心;宜宾市由五个组团组成。
若组团之间的间隔适当,城市即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获得较高的效率。
大部分组团式城市都是中心城区在初期发展时吞并周边县市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