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共52张PPT)(完美版课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共52张PPT)(完美版课件)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测交分析图解
F1 高茎
测交
隐性个体 矮茎
配子
后代
高茎
1
矮茎
:1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验证测测对交分交实离实验现验结象的果解:释
1、双眼皮 2、单眼皮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黄豆茎的高茎和矮茎 兔子毛的长毛和灰毛 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狗的卷毛和长毛
四、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问题探讨
实验现象
1、杂交:
P
×
(亲本) 高茎 (杂交) 矮茎
在F1代中, 另一个亲本 P 的性状×是永 (亲本)远矮茎消失(杂了交)还高茎
(Mendel,1822-1884)
二、豌豆相关知识
雄 花药 蕊 花丝
花托
花的结构
柱头 雌
花柱 蕊 子房 花瓣 萼片
花柄
两性花:同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如豌豆 单性花:一朵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如玉米黄瓜
闭 花 在花瓣开放前,雄蕊花药 受 中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 粉
异 花 传 粉
自 花 传 粉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遗传图解
P DD × dd
配子 D
d
F1
Dd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 dd 高 高 高 d矮
3 :1
机的。F1形F成2性的状配表子现种类类型、及比其值比都例相为等_高,__配_茎_子_∶_结_矮_合_茎_是__=随___
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 为融合遗传。
五、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5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F1高茎豌豆:Dd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 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 到同样的结果,4页表1-1,这可见绝非 偶然,而是有规律的。
F2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呢?
五、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5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
品红色(介于红 色和蓝色之间)
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 不能 因此,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性状由什么控制? 它们在细胞中是怎么存在的? 它们是怎样传递给后代的?
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遗传
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变异
一、孟德尔简介 p2
遗传学的奠基人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试 验
F2


787 277
3 :1
观察现象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提出问题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 到同样的结果,4页表1-1,这可见绝非 偶然,而是有规律的。
实验方法——数学统计
观察现象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提出问题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分析:根据假设,杂合子可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子, 即一种配子含有D,另一种配子含有d,只要验证 这一点,就可以证实遗传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
六、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法 F1(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杂交
F1 高茎
隐性个体 矮茎
测交 测交分析图解
配子
后代
高茎
1
矮茎
:1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作出假说 解释问题
(异花传粉)
套袋
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原因三:豌豆具有多个易于区分且稳定遗传的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的 形态特征或 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 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高茎与矮茎、 圆粒与皱粒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纯合子(纯合体):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纯合子特点 :
①只产生一种配子 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杂合体):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观察现象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 解释问题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F2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显性性状: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高茎。
隐性性状:F1未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同时出现的现象。
必须记住的符号:
亲本:P 父本: 母本:
子代:F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杂交:× 自交:
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是暂时隐藏
正交
F1
子一代
高茎 100%
起来了呢?
F1
子一代
反交
高茎 100%
现象:正交、反交的子一代都是高茎。
2、自交:
F1 高茎
(自交)× 即:高X高
F2
(子二代) 高茎 矮茎
结论:亲本中的矮茎性状在杂种一代(F1)中隐藏起来。



P高
× 矮


显性性状?
状 的
F1



×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_3__∶__1__,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__D__D_∶__D__d__∶__d_d__ __=__1_∶___2_∶__1__。
小结:重要概念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正交:高茎豌豆作母本与矮茎豌豆作父本杂交; 反交:矮茎豌豆作父本与高茎豌豆作母本杂交。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 体中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三、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成功的原因:
{ 1、豌豆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雌蕊
一般是 纯 种
结果可靠易分析
雄蕊
原因二: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父本
供应花粉的植株
♀母本
接受花粉的植株
去雄
除去未成熟花的 全部雄蕊
在自花传粉前完成
原因二: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母本
♂父本
去雄 套袋
授粉
人工杂交
子一代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演绎推理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假设的核心内容: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互相 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遗传 因子,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遗传因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