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鸟类分类1-基本介绍及国外的目1
鸟类分类1-基本介绍及国外的目1
各鸟类生态类群所包含的目别
生态类群
所包括的鸟类目别
走禽类:鸵形目、几维目、共鸟 形目、美洲鸵目和鹤鸵目 游禽类:潜鸟目、鸊鷉目、鸌形目、企鹅目、鹈形目、雁形目、 鸥形目
涉禽类: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 鸠鸽类:鸽形目 鹑鸡类:鸡形目 猛禽类:隼形目、鸮形目 攀禽类:鹃形目、夜鹰目、雨燕目、鹦形目、咬鹃目、佛法僧目、 鴷形目、鼠鸟目
1.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 鸵鸟科Struthionidae
鸵鸟科(Struthionidae)只有鸵鸟一种,是大家
最熟悉的走禽,也是现存最大的鸟,身高可 达2.5米,体重达135千克,卵重超过1.3千克。 鸵鸟主要产于非洲,但在史前时期曾经出现 在中国。鸵鸟擅长奔跑,腿部裸露,只有两 个脚趾 。
1、无飞翔能力而高度适应于游泳生活。
2、体形流线型,前肢鳍状。
3、羽毛短而弯曲,成鳞片状。 4、尾短,腿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
蹼。 5、骨骼沉重不充气,龙骨突发达,利于 前肢划水。 6、皮下脂肪发达,利于在寒冷地区和在 水中保温。
皇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
鸵鸟(Ostrich) (Struthio camelus)
即非洲鸵鸟, 足仅具二趾, 适于沙漠生 活,奔跑时 扇翼相助, 一步可跨8m, 时速达60km。
2.美洲鸵目Rheiformes: 美洲鸵科Rheidae
美洲鸵鸟科(Rheidae),分大美洲鸵和小美
洲鸵两种。大美洲鸵是美洲最大的鸟,但 比鸵鸟要小得多,体重只有25千克。小美 洲驼体型更小,是体型最小的大型走禽。 美洲鸵鸟有三个脚趾,又被称作三趾鸵鸟, 虽然也不会飞,翼却比较发达。
第三节 平胸总目(Ratitae)
1、体型大,足趾减至2一3趾,粗壮善奔
跑。 2、翼退化,不具龙骨突、尾综骨和尾脂 腺。 3、全身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和裸区之 别),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成羽片。 4、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
平胸总目分目检索表
1.足仅具二趾………………… ………………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 足至少具三趾 ………… …… …… ……… ……… … …………2 2.足具四趾:三前一后;羽呈毛状;鼻孔位近嘴端…几维目(无翼目) Apterygiformes 足具三趾或四趾;羽不呈毛状;鼻孔位置不近嘴端 … …………3 3. 足 具 三 趾 , 均 向 前 ; 翼 退 化 ; 体 形 大 , 长 达 90 厘 米 以 上 ……………………… ……… … … ……… …… …… …………4 足具四趾,大趾或不存在;翼短圆;体形似鹑,长达不及55厘 米…… ……………………… ……… … … 共鸟 形 目Tinamiformes 4.跗跖被盾状鳞;副羽不存在;颈部被羽……美洲鸵目Rheiformes 跗跖被网状鳞;副羽发达;颈部被羽或裸出…鹤鸵目 Casuariiformes
鸣禽类:雀形目
第一节 鸟类分类的基本知识
一、 鸟类外部形态描述术语
水鸟外形图
头部 颈部 躯干部 喙(嘴) 翼 脚 尾
陆鸟外形图
头部 颈部 躯干部 喙(嘴) 翼 脚 尾
翼 的 类 型
翼 上 的 羽 毛
正羽的结构
正羽(contour feather),亦称翮羽, 为大型羽片,由羽轴 (scape of shaft)、 羽片(vane of web) (翈,xia)、副羽 (after feather)、上 脐(upper umbilicus) 和下脐(lower umbilicus)构成。
鹤鸵(Cassowarry) Casuarius casuarius
又叫双垂鹤鸵,食 火鸡。体长约183 厘米。足具三趾, 均向前;翼退化; 体形大,长达90厘 米以上 ,跗跖被 网状鳞;副羽发达; 雌性颈部被羽而雄 性颈部裸出。 分布:新几内亚和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 雨林中。不迁徙。
鸸鹋(Emu)
是企鹅当中个体最大的物种。 身高1米以上,有记录达170 厘米,体重可超过30千克, 是唯一在南极大陆沿岸一带 过冬的鸟类,并在冬季繁殖, 皇企鹅每次只产一枚卵,孵 化时由雄企鹅将其放在两脚 的蹼上并用肚皮盖住,此其 间,雄企鹅停止进食,完全 靠脂肪维持生命,直到幼企 鹅孵出,其体重可减轻1/3。 估计现存220,000只左右。 分布:南极大陆沿岸。部分 迁徙。
鸟类分类学
鸟类的分类根据进化系统分类分为2个亚纲, 4个总目,28个目。根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和构 造特征,大致分为走禽、游禽、涉禽、鸠鸽、 鹑鸡、猛禽、攀禽和鸣禽八个主要的生态类 群。 全世界鸟类共为9200种(郑作新,2000)。 中国有记录的为1253种(郑作新,2000)。 包含21目,81科。除走禽类以外,具有其它7 个生态类群的鸟类。
形态特征 牙齿 古鸟亚纲 有 新鸟亚纲 大多不存在
肋骨具钩状突
胸骨具龙骨突 掌骨 指端
无
无 不并合 有爪
大多发达
大多发达 相互并合 无爪
尾综骨
无
大多存在
古鸟亚纲为早已
灭绝的化石种类,
如始 祖鸟
Archaeopteryx
lithogrdphica,
距今约1.5亿年。
新鸟亚纲可分为四个总目: 1.上下颌具齿… … …齿颚总目Odontognathae 上下颌无齿……… … … … ………2 2.龙骨突不发达……古颚总目Palaeeognathae 龙骨突发达…………………………3 3.翼大多发达,具飞羽… ……新(今)颚总目 Neognathae 翼为鳍状,不具飞羽而被以鳞片状短 羽 ……………企鹅(楔翼)总目Impennes
孤(共鸟) Tinamus solitarius
足具四趾, 大趾或不存 在;翼短圆; 体形似鹑, 长不及55厘 米。
凤头[共鸟]Eudromia elegans
体长约40厘米。 具冠羽;可以在 开阔地区快速奔 跑,但受惊扰时 只是蹲伏地隐蔽 起来;一般独居; 雄鸟孵卵,雏鸟 为早成鸟。 分布:阿根廷和 智利东部的开阔 地带,干旱的草 原,灌丛和树林 中。不迁徙。
褐几维 Apteryx australis
足具四趾, 三前一后; 羽呈毛状; 鼻孔位近 嘴端。 新西兰的 国鸟
5.(共鸟)形目Tinamiformes:
只有
[共鸟]科 (Tinamidae ) 1科 46种。不是 典型的走禽,同时具有平胸类和突胸类的特 点,虽然也善于奔跑,但却能做短距离的飞 翔。是古颚总目中比较成功的类群,分布于 遍及拉丁美洲,并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生存环 境,但有些分布于人口密集地区的种类生存 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比如孤现在已经属于濒 危物种。
在新鸟亚纲中,齿颚总目
(Odontognathae)包括黄昏鸟目 (Hesperornithiformes)和鱼鸟目 (Ichthyornithiformes),全部为化石, 如黄昏鸟(Hesperornis regalis)和鱼鸟 (Ichthyornis victor)。 现存鸟类共有三个总目,全部属于新鸟 亚纲。
3.鹤鸵目Casuariiformes
鹤鸵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鸵鸟,翼非常退 化,比鸵鸟和美洲鸵鸟的翅膀更加退化。鹤鸵目和美 洲鸵鸟一样,也有三个脚趾。鹤鸵目分布于澳大利亚 和新几内亚等地,有两科四种。 鹤鸵科Casuariidae有鹤鸵,单垂鹤鸵和侏鹤鸵三种,栖 息于热带森林中,其中鹤鸵分布于新几内亚岛南部和 澳洲东北部以及附近岛屿,另外两种分布限于新几内 亚。鹤鸵又叫食火鸡,头顶上有角质盔,内趾有一长 而锋利的爪,据说可以踢死人。 鸸鹋科Dromaiidae只有鸸鹋一种,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种类,栖息于开阔地带,也以擅长奔跑而著名。鸸鹋 也被称作澳洲鸵鸟,是澳洲的特产,并成为了澳洲国 徽的图案。
第四节 企鹅总目(Impennes)
又称楔翼总目。1科(企鹅科Spheniscidae) 6属 18种。全部为不会飞翔而擅长游泳和潜水的海洋 鸟类。体羽呈鳞片状,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 重,胸骨有发达的龙骨突。企鹅通常被当作是南 极的象征,但企鹅最多的种类却分布在南温带, 其中南大洋中的岛屿,南美洲和新西兰都比较多, 在这里有6属13种企鹅营巢,而在南极大陆沿岸营 巢的企鹅只有2属4种,亚南极有2属2种,而南极 的特有种则只有皇企鹅,阿德利企鹅和南极企鹅 三种,另外产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DNA杂交的分类系统(Charles C. Sibley)
鸟 纲 古鸟亚纲 今鸟亚纲 始鸟下纲 平胸小纲
鸡雁小纲 三趾鹑亚纲 新鸟下纲 三趾鹑小纲 鴷小纲 佛法僧小纲
鸵形目、共鸟形目
鸡形总目:凤冠雉目、鸡形目 雁形总目:雁形目 三趾鹑目 鴷形目 鹟鴷总目:鹟鴷目 犀鸟总目:犀鸟目、戴胜目 佛法僧总目:咬鹃目、佛法僧目
我国常用分类系统
Petertal分类系统
齿颚总目Odontognathae(化石) 古颚总目Palaeeognathae(走禽) 鸵形目、 几维目、美洲鸵目、鹤鸵目、 共鸟 形目 企鹅(楔翼)总目Impennes 企鹅目 新(今)颚总目Neognathae 游禽:潜鸟目、鸊鷉目、鸌形目、 鹈 形目、雁形目、鸥形目 涉禽: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 鸠鸽:鸽形目 鹑鸡:鸡形目 猛禽:隼形目、鸮形目 攀禽:鹃形目、夜鹰目、雨燕目 鹦形目、咬鹃目、佛法僧 目、鴷形目、鼠鸟目 鸣禽:雀形目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又名澳洲鸵鸟。 足具三趾,均 向前;翼退化; 体形大,长达 90厘米以上 , 跗跖被网状鳞; 副羽发达。
4.几维目(无翼目)Apterygiformes
无翼鸟科(Apterygidae)又叫几维或鹬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