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
专业:法学
年级:2013级
学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毛主席之著作不同于常人。

读他人的著作,尤其是学学术著作,通常文字生涩,佶屈聱牙,很费脑力。

但是,读主席的著作如同与伟人交谈,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而又寓深刻的道理于浅显的文字中,让人在轻松中茅塞顿开。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毛主席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

这是一篇篇幅比较短的哲学著作。

笔者对哲学一窍不通,但是读此文时没有任何吃力之感。

主席文笔之通俗易懂,可见一斑。

一、何为“本本主义”?
本本主义,即为教条主义。

是指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做法。

因当时并没有“教条主义”这一词语,因此主席形象的把这种行为称作“本本主义”,讽刺了有些人迷信书本上的死知识,开口闭口“拿本本来”,而不尊重社会实践的现象。

二、为何要反对“本本主义”?
“本本主义”在当时的共产党内可谓盛行。

在领导层面上,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盲目迷信共产国际的理论与指挥,脱离中国的实际,而在基层,很多干部、指战员在工作时也脱离实际,仅看到一点表面,就指手画脚,而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问题。

毛主席指出,我们
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并不是因为马克思个人是“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我们已经在实践中、在斗争中证明了他是对的。

很多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人,成了革命叛徒,而一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这是因为那些度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人盲目迷信。

脱离了社会实践,而工人却恰恰能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党的一些政策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大程度上也是本本主义在作怪。

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而盲目执行上级的政策,导致了政策严重的脱离实际,不能与当地的情况很好的契合。

三、如何反对“本本主义”?
毛主席指出,纠正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对于问题的实际情况与历史情况没有经过调查,不知就里,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发言一定是瞎说一顿。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如果不经过实践,不做调查,而是苦思冥想的“想办法”、“打主意”,那么想出来的一定不是好办法。

如果离开调查去估量政治形势,指导斗争工作,那么就将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主义。

因此,“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

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

四、如何正确进行调查
毛主席在对本本主义进行批驳之后,又对如何正确进行社会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社会调查应该兼顾各个社会阶级,而不能有所偏重。

在调查之前,要开展调查会,对调查方法进行讨论,集思
广益,这样才能保证调查的正确。

在调查时,要制定调查纲目,按照调查纲目进行调查。

担任领导工作的人,也必须亲自进入调查一线进行调查,而不能单靠书面报告。

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的底里。

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同时,调查要亲自做记录,假借他人之手是不行的。

五、《反对本本主义》与中国革命
《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在我们今天看来无疑是积极而正确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强烈的排挤和攻击。

1930年底,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借批立三路线,提出一个比立三路线更“左”的政治纲领。

1931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在苏联和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选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取得了中央领导权。

1931年11月1日至5日,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中央代表团在瑞金叶坪主持召开了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上,王明把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的正确主张,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党内的事务主义非常浓厚”。

同时,会议取消了毛泽东中央苏区最高领导人的职位。

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

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迷信共产国际的指挥,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严重脱离苏区实际,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经过一
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后来,随着毛泽东回到领导位置,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适于中国的革命路线,中国革命才一步步走向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我我也曾经犯下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

1961年3月,毛泽东将刚刚发现不久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印发给在广州参加会议的中南、西南、华东三个地区的中央局和省市区党委负责人,让他们好好学习。

在随后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详细介绍了这篇著作,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要求县以上的领导机关都应当联系最近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入学习和讨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同时要求县级以上的领导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订出制度,形成风气。

无疑,这对于纠正“左”倾错误,克服三年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在中国革命陷入困难和不利的时候,《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与思想一次次的将中国革命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六、《反对本本主义》的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

马克思并不是先哲,也不是预言家,无法对以后人类在革命道路上出现的所有情况进行预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学说,必须允许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允许人们探索改造社会的不同道路,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
能使马克思主义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生活,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如果死扣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不能将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不断中国化的道路。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党的政策、路线需要因社会因素或现实条件进行调整时,党内争论的焦点,不是政策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适合国情,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是去争论是否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修正主义。

这种思想是极端错误的。

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绝不等于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是一种资本主义思潮,而反对本本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紧密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发扬光大。

这两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反对本本主义并不是说可以不要“本本”。

对于“本本”的学习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瞎搞一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我们不仅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实践,借鉴世界上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学懂会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和解决办法的调查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