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完整版)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单元规划在品读了许多中外优秀的诗歌,灵魂受到涤荡之后,本单元我们要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游览自然风物之后的收获。

这不单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对自然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和自然中品出滋味。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

本单元的文体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和志趣。

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又讲究真性情,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本单元的这些游记都来自作者的亲身游历,抒写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同时,这些文章还言辞优美,精妙动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

在体会与感悟中,了解语文的美。

另外,作为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做标注、做旁注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

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

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另外,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欣赏脱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

《赤壁赋》是苏轼的传世名作。

是作者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作者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胜意迭出,辞句美妙。

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描绘美景中蕴涵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写给老朋友的表达邀约同游的信。

信中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

教授这一课的重点,一是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技巧,二是学习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

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

”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

这篇文章从这方面也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2.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3.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4.准备“亲近自然”的表达交流活动,在用心感受自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

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

课时安排:(共计8个课时)5 兰亭集序从容说课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本课在语言和感情方面的内蕴正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最好的范本。

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诵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和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

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和利于背诵的角度,本文采用诵读式的教学方法。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自读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语境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个别没有加注释句的意义。

教学设想: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找出感情线索,争取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文言知识点,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3.背诵全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次”等词的多义性。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相信大家都喜欢旅游吧?生喜欢!师为什么喜欢呢?生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见见世面,老在一个地方,很闷!生欣赏美景啊!师看来,同学们对自然美景都向往已久了。

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一次旅游,一次特殊的旅游。

让我国古代的几位文学大家给我们做导游,一起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

让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充分地释放。

请同学们打开第二单元。

今天我们先跟东晋的文学和书法大师王羲之到兰亭去参加一个盛大而高雅的聚会。

师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摹本】师怎么样?师后人曾对这幅字评价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并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而王羲之本人则被尊为——生(齐声)书圣!师看来,已经有同学看过课下注释了。

这个习惯很好,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需要大家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

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的这位书圣的情况呢?【多媒体课件显示】作者简介:王羲之,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

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

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

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

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

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

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师看来,我们的导游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啊!谁又来说说,我们今天参加的这次盛会召开的原因和与会的嘉宾呢?生这天是阴历三月初,他们来兰亭是一起参加祭礼,之后可以一起饮酒赋诗,不亦乐乎。

嘉宾嘛,除了王羲之,还有社会名流谢安、孙绰等41人,好不热闹。

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师李丽同学不但看书认真,而且善于从众多注释中摘取有效的信息,回答简练、准确,值得大家学习。

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大家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注意难读的字或生字的读音。

【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师好的,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听读的准确程度,请一位同学来注音。

会稽..(kuài jī)感慨系.之(xì)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悟.言一室之内(通“晤”)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除了注意到注释中的注音之外,在听读的时候也准确地抓住了重点字词。

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注意感情。

师同学们朗读得很不错,但还不够流畅。

没关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中,我们不仅可以流畅地朗读课文,还能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对吗?师既然大家那么有信心,我们马上开始共同学习。

给大家10分钟时间,完成两项任务:第一,依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如果遇到课下注释没有,而自己又无法理解的词句请标出。

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

知识拓展、问题探究师 10分钟真短啊,大家都完成任务了吗?师看来,还有一些同学没完成啊。

好吧,既然是合作学习,我们就要共同进退,再给2分钟时间。

没完成的同学努力,完成的同学重点看自己标出的疑难点,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

【有的学生读书,有的学生交流】师从大家的反应,已经知道大家的收获不小啊。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疑难,总结思路。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啊,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吗?生老师,我们组的同学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翻译有些拿不准。

师哦?课下不是有注释吗?生可是不全嘛。

师哪一组来试试呢?生我来试试。

抬头观看宇宙的大,低头察看地上万物的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

师王军同学,你们组对马林同学的翻译还满意吗?生好像还是不够通顺。

师是啊,有时直接照搬课下注释,准确是准确了,通顺优美就可能不足。

我来改改: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

王军同学,你觉得怎样?生真的好多了,老师就是老师。

我提议为老师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信任!师还有难点吗?生老师,“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和“所以兴怀”的“所以”意思一样吗?师你认为呢?生我觉得不一样,可说不太清。

师梁丽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两处的“所以”正是它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两种用法:“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表示凭借的手段,所以,课下注释把它翻译成“借以”。

“所以兴怀”的“所以”表示原因,翻译成“……的原因”,这句话就翻译成“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

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并加以积累,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