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训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训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右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据此回答1~3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C.沙洲 D.三角洲2.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3.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A.石灰岩B.花岗岩C.页岩D.变质岩4.下列各组地貌,分布地区符合江河上游、海滨、沙漠地区排列顺序是A.“U”形谷、断崖或峰林、风蚀柱 B.“V”形谷、海蚀穴、沙丘C.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蘑菇 D.峡湾、角峰、风蚀洼地5. 下列几种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能够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是 ( )①石灰岩②花岗岩③玄武岩④大理岩⑤板岩⑥页岩⑦砂岩⑧砾岩A. ①⑥⑦⑧B.②④⑥⑧C. ③④⑤⑥D.①③⑤⑦6.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洞的形成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7. 黄河是世界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大量的沙土,被黄河带到渤海,可是在几千年来,渤海的形状一直未变。

这是因为( )A. 黄河泥沙都被海波冲到更深的大洋C. 渤海沿岸的人类抽沙的活动多B. 黄河的水土流失得到了彻底的治理D. 渤海地壳同时在下沉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A.④和⑤B.①和⑥C.②和④D.③和⑥9.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10.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 ①B. ②C. ③D. ④11.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岩层B.向斜C.背斜D.断层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甲图上的景观 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 D.丁图上的景观13.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成11一12题。

14.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A.①B.②C.③0.④15.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Ⅰ、Ⅱ、ⅢB.Ⅱ、I、Ⅲ C.Ⅲ、Ⅰ、ⅡD、Ⅲ、Ⅱ、Ⅰ甲乙丙丁①④②③⑤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图216. 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判断17~19题。

17.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B .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 .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18.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 .④19.若图中的沙丘为流动沙丘,那么主导风向为A.从②吹向① B.从④吹向沙丘 C.从②③吹向沙丘D.不能确定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

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读下图,完成22—23题22.上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23.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A.瀑布B.洪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25.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C岩层能够找到化石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26.右图是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一⑥分别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某一项,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④和⑤D、①和⑥27.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C.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28-30题。

28.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29.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30.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读下图,回答31-33题。

甲石灰岩砂岩页岩侵入岩断层甲褶皱乙断层丙侵入岩脉⑤31.下图所代表的甲处地形名称是A.喀斯特溶洞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D.火山口地貌32.如果甲处是华北平原一部分,从外力作用分析,形成该平原的主要动力是A.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B.地质年代风力作用C.岩浆喷发作用D.古冰川作用33.在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的干旱半干旱区,甲地往往形成A.绿洲B.固定沙丘C.流动沙丘D.盐湖二.综合题34.岩层受力会发生褶皱,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右图①是一个水平岩层的剖面图,读图后完成:(12分)(1)在②—④空白格上绘出“背斜成山”至“背斜成谷”的演变图示。

(2)用文字对图示加以简单的说明:①最初形成的沉积岩层一般是水平的;②;③;④。

35.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形成这些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A ,B ,C ,D ,E ,F 。

(2)从能量来源看,可知上述作用都属于,它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总趋势是。

(3)A、E图是地貌,E图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高原,成因主要是;B图是最典型的地貌,如我国的;C、F 图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D图为地貌,图中①是,②是,③是。

36.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A位于游;B位于游;C位于游。

(2)该河位于半球,判断理由。

(3)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在B处河谷的成因是,在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

(4)如果B河段处高原地区,该区聚落的分布规律是。

(5)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处。

理由。

(6)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B 5.A 6.C 7.D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B 15.B 16.B 17.A 18.A 19.C 20.B 21.A 22.A 23.C 24.D 25.C 26.B 27.D 28.A 29.B 30.B 31.B 32.A33.A二、综合题34.(绘图(见右)②岩层受到挤压上拱形成褶皱,背斜成山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形成裂隙被侵蚀④顶部被不断侵蚀,形成谷地,背斜成谷35.(1)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化和风蚀(2)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3)流水侵蚀黄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降水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暴雨,黄土极易受侵蚀流水堆积崇明岛(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西北内陆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 ”形谷36.(1)上中下(2)北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3)A处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 B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 C 处河流流速变缓,河流携带泥沙以堆积作用为主(4)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5)B 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6)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B 5.A 6.C 7.D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B 15.B 16.B 17.A 18.A 19.C 20.B 21.A 22.A 23.C 24.D 25.C 26.B 27.D 28.A 29.B 30.B 31.B 32.A33.A二、综合题34.(绘图(见右)②岩层受到挤压上拱形成褶皱,背斜成山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易形成裂隙被侵蚀④顶部被不断侵蚀,形成谷地,背斜成谷35.(1)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化和风蚀(2)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3)流水侵蚀黄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降水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暴雨,黄土极易受侵蚀流水堆积崇明岛(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西北内陆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 ”形谷36.(1)上中下(2)北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3)A处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 B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 C 处河流流速变缓,河流携带泥沙以堆积作用为主(4)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5)B 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6)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地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B.硅铝层是不连续的,硅镁层是连续的C.地壳就是整个的岩石圈D.硅铝层在山区高原较厚,在平原盆地较薄2.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岩石圈中部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5.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相关主题